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百家争鸣(八年级最新)
概念呈现“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何谓百家争鸣探究:“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政治上: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3、阶级关系:文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贵族流落民间,促进民间文化教育的发展。思考:当时有哪些学术流派?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尊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孔子首创私学,还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语》。文化贡献•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朝闻道,夕死可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育思想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曾经做过周朝的史官,学识渊博。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再后来道家学派整理的《老子》一书中,《老子》也称《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祸与福,强与弱,而且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阅读课本P17页资料1-4,归纳孟子、庄子、墨子和韩非子的观点。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标准战国时期到家代表人物:庄子1)提出了“齐物”的观点,即齐一万物,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没有区别。2)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哲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天行有常(规律)”、“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性恶论主张治国应当是儒法并用,以王道为主,霸道为辅。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墨子的观点1)主张“兼爱”、“非攻”、“尚贤”2)提倡节俭,主张“节用”“节葬”兵家代表人物:孙子与孙膑•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中文中孙子有多种用法。•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生于战国时期孙武后代。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百家争鸣”的影响(见课本P17页最后一段)课堂小结学派时期代表人物相关经典主要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本文标题:百家争鸣(八年级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1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