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XXXX年版药典修订内容
二00五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增修订内容简介天津药品检验所范积芬一、概况收载附录137项:制剂通则21项、检测方法91项及指导原则10项修订项目65项,其中制剂通则20项,检测方法40项,指导原则5项增订项目13项目制剂通则1项检测方法7项指导原则5项二、制剂通则修订内容简介制剂条目2000年版共收载21条通则24种剂型2005年版共收载21条通则31种剂型新增条目:植入剂通则条目的修订制剂通则修订条目对照表2000年版2005年版软膏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眼膏剂及滴眼剂眼用制剂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滴耳剂耳用制剂滴鼻剂鼻用制剂气(粉)雾剂和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洗剂洗剂、冲洗剂、灌肠剂搽剂搽剂、涂剂、涂膜剂透皮贴剂贴剂主要修订内容简介剂型定义、分类的完善生产与贮藏期间有关规定的调整和补充非包衣片的脆碎度检查残留溶剂的检查乳状液型注射剂质控项目及方法的修订、补充和完善微生物限度标准按给药途径制定不溶性微粒检查可见异物检查明确混悬型颗粒剂不检查溶化性,应检查溶出度凝胶剂增加粒度及无菌检查有关重量差异检查及注射剂装量检查方法的问题三、检测方法主要修订内容简介附录IV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术语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吸收度吸光度仪器校正吸光度的准确度增加了E1%cm的许可范围溶剂要求:引入了截止使用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常用溶剂截止使用波长溶剂波长(nm)溶剂波长(nm)溶剂波长(nm)溶剂波长(nm)水200异丙醇210乙酸250苯280正己烷200环己烷210乙酸戊酯250石油醚297正庚烷200甘油230甲酸255吡啶305甲醇210氯仿245乙酸乙酯255丙酮330乙醇210二氯乙烷245四氯化碳265狭缝波带宽度的选择小于供试品吸收带半宽度的1/10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的pH值应一致计算分光光度法一般不宜用作含量测定删去原附录IVB比色法,并入本法附录IV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续)附录IVC红外分光光度法仪器校正聚乙烯薄膜的厚度0.05mm0.04mm波数精度及分辨率供试品的制备与测定原料药鉴别制剂鉴别正文中规定了预处理方法如辅料无干扰可与原料药标准光谱比对如辅料有干扰可参照原料药标准图谱在指纹区选择3-5个特征峰进行比对,波数误差应0.5%晶型、异构体限度检查或含量测定附录IVC红外分光光度法(续)注意事项同一化合物的对照图谱以后卷光谱集所收光谱为准多晶现象者按药品光谱图中备注方法或品种正文规定进行预处理已规定药用晶型者应采用相应药用晶型的对照品比对未规定药用晶型与预处理方法的可使用对照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结晶后进行比对附录IV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增加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光源用待测元素作为阴极的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氢化物原子化器、冷蒸气原子化器单色器波长范围190.0nm-900.0nm,光谱带0.2nm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能跟踪吸收信号的急速变化背景校正系统连续光源、塞曼效应、自吸效应、非吸收线附录IV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续)测定方法的修改第一法以相应试剂制备空白对照溶液第二法明确了此法仅适用于第一法标准曲线呈线性并通过原点的情况保留了用于杂质限度检查时的基本操作要求附录IVE荧光分析法测定法偏离线性时应改用工作曲线法注意事项所用溶剂、玻璃仪器必须高度洁净温度应控制一致溶液pH和试剂纯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附录VB薄层色谱法定义仪器与材料薄层板固定相颗粒大小展开室展开容器显色剂显色装置检视装置操作方法市售薄层板临用前应活化,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点样直径及点间距离展开:单向、双向及多次显色与检视删去薄层扫描法附录VB薄层色谱法(续)系统适用性试验检测灵敏度比移值(Rf)分离效能测定法鉴别主斑点的颜色(或荧光)应与对照品位置一致,斑点大小、颜色深浅应与对照品大致相同供试品与对照品等体积混合应显单一、紧密的斑点供试品与其结构相似的对照品应有不同的Rf值等体积混合供试品以及与其结构相似的对照品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杂质检查杂质对照品法、自身稀释对照法、杂质对照品法与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通常规定杂质斑点数和单一杂质量,当采用系列自身对照溶液时也可规定杂质总量。附录VD高效液相色谱法定义改写、完善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常用色谱柱填充剂性能:载体的形状、粒径、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含碳量、键合类型等检测器:UV、PDA、FD、RID、ELS、EC和MS等流动相:C18反相色谱系统,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比例通常不应小于5%。系统适用性试验包括分离度、理论板数、重复性和拖尾因子等指标附录VD高效液相色谱法(续)测定法明确了用自身对照法测定杂质时要求峰面积能准确积分的涵义杂质测定记录时间,除另有规定外为主成分保留时间的2倍明确了在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杂质时,需作校正计算的杂质,通常以主成分为参照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其数值应载入各品种正文中几种检测器主要特性比较表检测器检测信号噪声线性范围选择性流速影响温度影响检出限g/ml池体积l梯度洗脱UV吸光度10-42.5104有无小10-102~10适宜FD荧光强度10-3104有无小10-13~7适宜AD电流10-9105有有大10-131不宜ELSD散射光强度------无---小10-9---适宜RID折光率10-7104无无大10-72~10不宜P/v=Hp/Hv附录VE气相色谱法定义改写、并完善对仪器的一般要求载气源进样部分溶液直接进样顶空进样色谱柱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固定液膜厚0.1-5.0μm柱的老化检测器:FID、FPD、TCD、NPD、ECD、MS柱温箱数据处理系统附录VE气相色谱法(续)测定法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外标法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面积归一化法标准溶液加入法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GC法定量分析时测定方法的选择采用手动进样时最好采用内标法定量采用自动进样器时可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定量采用顶空进样技术时可采用标准溶液加入法当标准溶液加入法与其他定量方法不一致时应以标准溶液加入法结果为准附录VG毛细管电泳法定义、原理及分离模式等均作了删改和充实分离模式的删改删去了亲和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使用较多的模式是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或MECC)常用的胶束试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胆酸加入各种添加剂可获得多种分离效果如环糊精等可拆分手性化合物有机溶剂可改善某些组分的分离效果以至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分析附录VG毛细管电泳法(续)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毛细管用弹性石英毛细管直流高压电源电极和电极槽冲洗进样系统:压力、负压、虹吸和电动进样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基本操作(替代了测定法项)定量测定采用内标法为宜试样溶液和对照溶液粘度应保持一致电动进样应注意电歧视现象和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系统适用性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同HPLC,具体指标应符合各品种项下规定附录VH分子排阻色谱法包括了高分子杂质的测定增加了定义和原理的简述对仪器的一般要求进样器和检测器同HPLC色谱泵分常压、中压和高压药物分析(分子量或分子量分布)采用HPSEC色谱柱应选用与供试品分子量大小相应的填充剂流动相为水溶液或缓冲液pH在2~8范围,流动相中可加入适量有机溶剂,但不应超过30%,流速0.5~1.0ml/min附录VH分子排阻色谱法(续)系统适用性试验测定法分子量测定法适用于蛋白质多肽分子测定生物大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测定高分子杂质测定法附录VIE旋光度测定法注意事项增加了要求表示物质比旋度时应注明测定条件即[α]tD=xxx(溶剂,浓度)附录VIG黏度测定法测定运动黏度或动力黏度测定温度及控温精度除另有规定外为200.1℃第二法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动力黏度的计算公式动力黏度=K·(T/ω)T-扭力矩,ω-角速度常用旋转式黏度计同轴双筒黏度计单筒转动黏度计锥板型黏度计转子型黏度计附录VIHpH值测定法增加了饱和氢氧化钙标准缓冲液删去了pH7.4磷酸盐标准缓冲液附录VIIH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增加了过氧化值的测定附录VIIIL干燥失重测定法明确了除另有规定外温度应为105℃(常压),60℃(恒温减压干燥,压力应在2.67KPa以下)附录VIIIN炽灼残渣检查法明确了如供试品分子中含有碱金属或氟元素则应使用铂坩埚名称定义色谱柱毛细管填充柱系统适用性试验理论板数:毛细管柱应大于5000,填充柱应大于1000分离度:应大于1.5进样的重复性连续进样5次,相对标准偏差内标法RSD5%,外标法RSD10%附录VIIIP残留溶剂测定法附录VIIIP残留溶剂测定法(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顶空进样:溶解供试品用溶剂应兼顾供试品与待测溶剂的溶解度且不干扰测定溶液直接进样:溶解供试品用溶剂采用水或适宜的有机溶剂对照品溶液的制备通常对照品溶液的蜂面积与供试品溶液中对应的残留溶剂峰面积以不超过2倍为宜测定法毛细管顶空进样等温法毛细管顶空进样程序升温法溶液直接进样法:可采用填充柱和毛细管柱附录VIIIP残留溶剂测定法(续)计算法限度实验:内标法、外标法定量测定:按内标法和外标法计算各残留溶剂的量附注顶空条件的选择顶空进样温度的选择顶空时间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顶空条件应相同定量方法的验证干扰峰的排除含氮碱性化合物的测定检测器的选择不同方法结果有争议时应以内标及标准加入法为准不宜用顶空进样者附录VIIIQ热分析法定义及原理上有增补热重分析(TG)用于区别结晶水或吸附水,有时也用于某些药物的干燥失重分析差热分析(DTA)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转换温度:物质发生变化时的温度如熔融曲线转换热焓:M·ΔH=K·A纯度:dT/dX2=RT2/ΔHf(k-1)可求得杂质含量(但有局限性)测定法预试验重复试验附录IXC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定义用以检查溶液型静脉用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检查方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试验环境与检测强调了不得引入明显的微粒,测定前操作应在层流净化台中进行微粒检查用净化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光阻法:10ml中10μm以上应不得过10粒,25μm以上应不得过2粒显微计数法:50ml中10μm以上应不得过20粒,25μm以上应不得过5粒附录IXC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续)光阻法仪器的校正与检定取样体积传感器分辨率检查法结果判定显微计数法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层流净化台显微镜微孔滤膜检查法结果判定附录IX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定义第一法(显微镜法)和第二法(筛分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和限度第三法(光散射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制剂的粒度分布光散射法原理仪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测定法附录IXD结晶性检查法除原有偏光显微镜法外,增加了X射线粉末衍射法附录IXG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单位通常以每千克溶剂中溶质的毫渗透压摩尔来表示渗透压计原理冰点下降法间接测定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附录XA崩解时限检查法“崩解”的含义增加了如有少量不能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或无硬心者可作符合规定论检查法项下增加含片、舌下片、可溶片的测定方法及限度,泡腾片增加了复试的规定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定义修订指药物从片剂、胶囊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介质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术语用词的规范溶出杯溶出介质溶出液仪器部分强调了测定前应对仪器装置进行必要的调试,转速应按各品种各论规定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续)结果判定的修订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6片(粒,袋)中,每片(粒,袋)溶出量
本文标题:XXXX年版药典修订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