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浮针疗法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骨科陈世寅浮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的浮针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留置的针刺疗法,相对于传统针灸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症。1、皮部理论:《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2、近治原理:3、以痛为输理论:《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4、浮针三个特点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在《内经》刺法中都能找到依据。文献研究(1)皮下进针《内经》刺法中的浮刺:“浮刺者,傍人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由于从穴位旁边斜针刺人而浅浮,故称浮刺。类似于浮针。(2)近部进针《内经》刺法中的杨刺:“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也。中间刺入一针,周围刺入四针的方法。类似于浮针。(3)留针时间长《内经》报刺“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拨针,以左手随病所之,乃选针复刺之也”浮针的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症、骨质增生症、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疗效特点(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扫散完毕即可收效。(3)留针时能保持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一般8-24小时,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4)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5)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浮针疗法操作的特点•(一)按部位选点: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是根据病变部位所在位置和病变部位的大小来决定进针点•(二)在病灶周围进针:如其他方法在局部治疗而浮针在病灶周围,针尖并不达病所,有时甚至相隔很远。•(三)皮下浅刺:要求越不疼效越好,传统针灸直达肌层,而浮针所在的组织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四)不要求得气:只求手有松软无阻力感。•(五)留针时间长:传统针灸一般15-30分钟,很少超过60分,而浮针要求24小时,甚至更长。•(六)针尖必须对准病灶:进针不能距离病灶太远,进针部位和病灶一般左右同样两个关节之间,尽量不要超过关节,否则效果差。进针时必须对准病灶,不能偏离,聚精会神。•针刺前的准备1.选择体位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操作。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进针点。(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疗。(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4)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针刺前的准备2.明确病痛点选取压痛最明显的点。针刺前的准备3.确定进针点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五点原则:(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取进针点(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4)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不要过关节面。疼痛点不等于进针点进针点一般相距距痛点6-10cm处针刺前的准备消毒(1)进针部位消毒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2)医者手指消毒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针刺操作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第一步进针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柄,状如斜持毛笔。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一25°夹角刺入,用力耍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然后松开左手,右手轻轻提拉,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放倒针身,做好运针准备。针入贵速,既入徐进,出针贵缓,急则多伤。针刺操作第二步运针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对范围大,病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短。针刺操作扫散动作扫散动作: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便针尖作扇形运动。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区别于以往所有疗法的重要特色。对临床疗效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操作时以右手中指抵住患者皮肤,使针座微微脱离皮肤,医者稍稍平抬浮针,使埋藏于皮下的针体微微隆起皮肤。操作时耍柔和,有节律,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如果疼痛已经消失或不再减轻,则停止作此动作。针刺操作•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用心去完成;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完全放松;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如果扫散后,疼痛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病痛点,重新进针。在进针点处,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针刺操作•针刺的方向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如果由近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效果更不理想。针刺操作•留针和出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发。留针可维持即刻疗效。在留针时多用胶布贴敷,为安全起见,进针点处可用消毒干棉球覆盖一薄层后用胶布贴敷。有人对针座放置于皮肤上反应过敏,可以在其间铺置薄层棉垫。针刺操作•留针•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天气情况、病人的反应和病情的性质决定。若气候炎热,易出汗,或病人因为胶布过敏等因素造成针孔口或局部皮肤刺痒,时间不宜过长。若气候凉爽,不易出汗,病人没有反映不适感,时间可长一些。针刺操作医嘱a.留针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b.不要剧烈运动;c.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d.若因为针体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起针;e.告诉病人起针时可能出血。针刺常见并发症•针体仅入皮下,没有较长时间的酸胀麻等感觉,只是在透皮时很短时间的刺痛,所以浮针疗法比传统针刺疗法更为安全,一般不会出现滞针、弯针、断针等异常情况。但如果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也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治疗的情况,常见者有皮下出血及晕针。针刺常见并发症•一、皮下出血•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只要告知病人,消除其顾虑情绪及恐惧心理即可,不必立即起针。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功能活动时,可先起针,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作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针刺常见并发症•二、晕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申病人发生晕撅现象。晕针时,患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相比传统针灸,浮针疗法的临床更少发生晕针。但也可发生于个别敏感者,以青年女性较多见,尤其是在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等情况下容易发生。对于晕针应提前预防。浮针疗法注意事项浮针五不治一,不治全身浮肿二,不治局部红热肿大三,不治近期使用外治法如重力推拿拔火罐按摩涂红花油等刺激四,不治局部封闭没多久五,不治时有时无,摸不清。谢谢!
本文标题:浮针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4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