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网站首页|今日中国|中国概况|法律法规|公文公报|政务互动|政府建设|工作动态|人事任免|新闻发布当前位置:首页领导活动温家宝《求是》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日来源:求是【字体:大中小】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要真正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有众多高水平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一、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中国建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在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具有代表性的有: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速铁路、实验快堆、铁基超导、超级杂交水稻、基因测序等。“天河1号”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0万亿次,使我国大型计算机技术进入世界领先行列;TD—SCDMA无线通信标准研制成功,成为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第三代无线通信国际标准;“龙芯”系列高性能处理器研制成功,实现了高性能处理器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自主研发的65纳米12英寸刻蚀机正式装备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微电子加工制造业有了一个较大飞跃;在量子通信这个通信技术尖端领域,我国建成了世界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制成功,为深海探测和开发深海能源提供了保证;2009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成功培育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使我国在干细胞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前沿;等等。这些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这些突出成就,应当充分肯定,这其中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奉献。这也说明,我国科技具备了较强的实力,为加快科技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但是综观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加快科技发展,是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并赢得主动的迫切要求。我国虽然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技发展还不能很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总体上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水平偏低,基础和前沿研究比较薄弱,科技体制同经济和科技发展不相适应。我国发展一直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西方国家限制对我国高新技术和产品出口的政策没有改变,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加快推进我国的科技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瞄准战略必争领域,抢占制高点,冲破外部封锁,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二,加快科技发展,是抢抓机遇,实现经济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物质科学、能源资源科技、信息科技、材料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科技、生态环保科技、海洋与空天科技等领域,都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并将深化我们对人类自身和宇宙自然的认识,提升人们的科学理性,开辟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变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貌,催生以知识文明为特征的新型人类文明。新科技革命将依赖人类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竞争的强大需求拉动,也必将与新兴产业发展更加紧密融合、互相推动促进。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我国来说,这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催化剂。我们注意到,西方各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都在对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部署,开始了新一轮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当今世界发展的不平衡,科技发展不平衡远远大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幅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把争夺科学技术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科技创新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近年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们制定实施了一整套支持加快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增加科技投入,中央财政五年共投入6197亿元,年均增长22.7%。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我们制定实施了一揽子计划,包括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十二五”期间,我们还要继续加大投入,力争把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现在的1.75%提高到2.2%。我们之所以这样做,重要的考虑就是要紧紧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趋势,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第三,加快科技发展,是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未来五年,我们能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要看一些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因素能否消除或缓解,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不仅关系五年的发展,也关系今后长期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从根本上讲,一要靠改革开放,二要靠科技进步。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根本动力。“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如何破解当前发展难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寄希望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更大贡献。二、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在加大,特别是耕地、淡水、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强化。近10年来我国每年平均净增739万人,人口数量在增长,耕地面积在下降,人地矛盾突出。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21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北方黄淮海地区人口、经济总量、粮食生产都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但人均淡水资源仅400多立方米,不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即使南方,季节性缺水问题也十分突出。从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0年进口2.4亿吨,进口依存度达55%。2010年原煤产量32.4亿吨,消费量接近34亿吨,煤炭净进口1.4亿吨,已由煤炭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劳动力资源也出现结构性短缺。我们一方面面临人口总量继续增加的压力,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压力。总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低成本土地、劳动力投入的方式已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代价。中国13亿人口的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变革大事件,必将为世界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和动力。但是沿袭传统发展模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形成少投入、多产出、少排放、多利用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轨道。如果未来五年这方面没有大的突破,以后的路走起来将会十分艰难。我们既要为当代人负责,也要为子孙后代负责;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还要为人类探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做出贡献,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科技工作要紧紧把握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并不断引领未来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这些重大专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作用,对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地位具有战略性、标志性意义。实施这些重大专项,有利于我们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机遇,促进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以来,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凝练主攻方向,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大核心电子器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生物育种、新药创制等重大战略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建设大型油气田、大型核电、水污染治理等一批对产业发展整体带动性强、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国家示范工程。同时,还要紧紧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着眼于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对重大专项进行必要的调整。二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国务院去年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明确部署: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这是我们立足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又紧紧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作出的抉择。旨在抢抓机遇,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关重要的是加强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只有科技创新占据制高点,产业发展才能占据制高点。这一点关系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败。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是同步的。从这点看机遇是抓住了。但是从实施进展情况看,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无序发展,一些地方热衷于铺摊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二是缺乏核心技术,许多领域还处于起步和跟踪模仿外国技术阶段;三是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脱节。具体到一些领域或产品,技术路线、发展方向还不十分清楚。例如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混合动力车现在有了一些进展,但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电动车开发刚刚起步,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和跟踪外国技术阶段,主要设备和材料都依靠进口。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一步要集中解决哪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投入问题、政策支持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再如推进三网融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还存在许多技术上的挑战,需要在网络结构、网络核心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网络带宽、网络终端和业务方面加强自主创新,发展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必须选择好方向和技术路线,第二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协同和集成能力,对具有战略方向性关键共性技术,要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正是这一点上,暴露出我国体制上的一些突出问题,各部门、各行业往往不能在国家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体制问题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合理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政府投入,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尽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抓出成效,在这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三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大,总体技术水
本文标题:雷伊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5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