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冯太后:(2)孝文帝1)出身汉家,以强硬手段掌握政权,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思想动员)2)精心培养孝文帝拓拔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人才培养)3)临朝听政,推行初步改革(奠基作用)1)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权力保证)2)精通汉文化,通过比较鲜卑文化,坚定改革信念3)勤于政事,关心民生4)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主观条件)改革推动力——统治者因素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促进民族大融合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1、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生活习惯的汉化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2、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所谓封建化,是指社会制度的封建性质,而社会制度的性质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促进民族大融合孝文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积极地、主动地、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从而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但是,对于鲜卑族……(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发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改革成功的原因(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4)统治者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相同点: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政权的封建化不同点: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归纳、比较小结背景社会矛盾尖锐鲜卑族落后内容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革除旧俗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证政府收入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加速鲜卑族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巩固政权的稳定侧重点通过制度建设缓和社会矛盾全面推进汉化政策为隋唐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1、忽视了北部边境2、忽略了军事上的改革4、后继乏人3、全盘吸收汉文化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3、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认识:改革的不足之处完(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2分)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4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4分)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材料对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答(1)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2)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对孝文帝改革的不同声音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彪炳史册,“改穿汉服,改说汉话,迁都洛阳”,无一不为北魏的发展打了强心针,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当时的北魏很强大,我们站在后人的角度也同样肯定孝文帝的功绩,正是他,富国强兵,促进民族融合。但是我们同样看到,正是在他之后,北魏忘记了鲜卑族,忘记了拓拔氏,蕃盛而多彩的东亚古文化的一支自此就被历史轻轻地遗忘了,仅剩下大同的几尊佛像(洛阳的那几尊算在汉文化名下)或者还残存着几许苍凉的回忆。而今的社会,汉文化在默默流失,从许多方面来看,我们正在做的便是与孝文帝类似的工作。可以想象,当我们的后人流连于故宫博物院,回首我们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也许,他们也会像我们评价北魏孝文帝时期一样,在那时用国际通用语撰写的历史书上写道:“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在衰颓了一百多年后仅以七八十年就完成了伟大的复兴,他们摒弃了落后的文化,成功地完成了与当时人类主流文明的融合,此后的数十年内,一种不分东西的,汇集了诸多新鲜血液的统一的人类文明终于得以完善,并以崭新的和平的面貌在太阳系里生生不息。”――这足以称得上是汉文化一直希求的大同社会了,然而很遗憾,这社会里汉文化的生命已不复存在,“蕃盛而多彩的人类文明的一支自此就被历史轻轻地遗忘了,仅剩下东亚的某些城市尚保留着的皇宫和陵寝或者还残存着几许苍凉的回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的发展,伴随了汉文化的消亡,人类文明在统一。孝文帝改革的思考返回图文释读图1图1农耕画像砖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画面中左为两牛拉犁耕田、一人扶犁;右为一牛拉耙平地。反映了西北地区农业生产讲究精耕细作,生产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图2、图3均为甘肃魏晋墓出土的墓室画像砖,反映了当时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方面的交融情况。图2为两名汉族士大夫食用烧烤食品,图3为一汉族妇女在厨房制作面食。问题:你从上面三幅图片中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图2图3答案①、由图1可知,魏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已学会农耕,采用二牛一人或一人一牛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比较发达。②、由图2和图3可知,魏晋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相近,胡汉差异逐渐消失。③、魏晋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图文释读完
本文标题:xx3_03_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6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