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云南大理――傈僳族服饰文化
云南大理——傈僳族韩佳杨敏钱盈盈刘慧大理•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总面积达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东西最大横距达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达270多公里。气候条件•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没有明显的严冬酷暑,四季皆宜旅游。气候特点四季温差小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年均气温在12.2--18.9℃,年极端气温最高30.4℃,最低-7.8℃。有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大理州冬干夏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夏半年(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垂直差异显著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气候特点气象灾害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气候特点典型的立体气候大理州气候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海拔不同,具体的又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湿带、中温带、寒湿带等6个气候带。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具有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等特点,适合不同植物生长。因地形和海拔的因素。气候特点气温气温一般是西北低、东南高。境内年平均气温最高是南涧,为18.9℃,最低是剑川县,为12.3℃,中部为15℃左右。因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西北部降雨量大于东南部。雨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形成7个多雨区,即三崇山、雪邦山、点苍山、鸡足山、无量山、老君山和吊草后山,降雨量在2400-2500毫米之间。境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053毫米,以云龙县最多,宾川、祥云两县市最少。故有四季无寒暑,有雨便成冬之说。大理年温差小,长春无夏,春秋相连,一年四季都适于旅游观光。降水大理白族自治州水资源在全省属中等水资源地区,地表径流量为105.9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为3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为5193立方米。云南大理——傈僳族•傈僳族(英文名称LisuLi-SuLisaw)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1960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傈僳族服饰傈僳族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大麻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傈僳族服饰•典雅、美观、大方。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白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长裙,戴白色料珠;•黑傈僳妇女多是右衽上衣配长裤,腰系小围腰,缠黑布包头,戴小珊瑚之类的耳饰;•花傈僳妇女喜穿镶彩边的对襟坎肩,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男子服饰最早模拟喜鹊的颜色与样式,称喜鹊服。•上衣是麻布短衫,下穿及膝黑裤,缠黑布包头。傈僳族男子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羊毛彩带,肩背革制箭包、砍刀等物。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大裆麻布裤子,•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成年男子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妇女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傈僳族女子服饰精美头饰•年轻姑娘: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已婚妇女:喜欢头戴珠帽“额勒““额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的精美头饰。给人一种华美、尊贵之感。这是傈僳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心爱之物。“额勒”传说•关于傈僳族妇女的“额勒”帽头饰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人间遭遇干旱,饥饿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有一对失去双亲的青年男女,带着仅有的一把长刀、两升米和一只大公鸡,跋山涉水去寻找能生存的土地。他们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了家。姑娘为了给小伙子织一套舒适合体的衣服,跑遍群山,采来荨麻纺成麻线,终于织成了一件横纹长衫,送给了小伙子。在姑娘辛劳的日日夜夜,小伙子也在悄悄地为心上人物色着礼物。当他看到美丽的姑娘在劳动时,山风常常吹乱她的长发遮住双眼,发丝刺得姑娘的眼睛不停地流泪,便有了主意。夜里当他看见明月高悬,那么的美丽,便决定用像月亮那样洁白光滑的东西做成一顶能拢住姑娘长发的帽子。小伙子听说唐古拉山下有像月亮一样洁白的砗磲壳,人们常用它来做装饰品,于是下决心去找它。历尽艰辛,他终于得到了美丽的砗磲壳,他就不分白天黑夜地打磨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磨出了一大堆又白又亮的砗磲片。小伙子从山上采回了五光十色的树果子,用姑娘搓出的麻线,把这些砗磲片和果子分别穿成串,美丽的“欧勒”帽终于完工了。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小伙子捧出它戴在心爱姑娘的头上。从此“额勒”帽便成了傈僳族小伙子们赠送给心上人的定情物,一直流传至今。服饰改造--“麻布衣”云南傈僳族服装用一种绒布,只有一面有绒,另外一面光滑,绒毛0.8毫米左右,非常细非常密,满满的布满,布料很重,不易褶皱,绒毛压倒后显示白色,能立刻还原,戎毛弹性强,质地硬。金丝绒建议•利用金丝绒着重制作具有傈僳族特色的马甲,可以成为一种傈僳族特有的风尚。低温服装设计▲谢谢~
本文标题:云南大理――傈僳族服饰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7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