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循环系统组成:1、心血管系统(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2、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回流中多经过淋巴结),最后注入静脉,故淋巴管道常被看作是静脉的辅助管道。功能:1、物质运输;2、参与造血和机体的免疫。第一节心血管系统一、概述(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1.心2.动脉管壁厚管径小弹性大3.毛细血管4.静脉管壁薄管径大弹性小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二)心液循环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侧支循环(三)二、心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一)心的位置前方:胸骨体和2-6肋软骨后方:5-8胸椎体心包裸区: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所遮盖,只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类软骨相邻二、心的外形一底一尖二面三缘三沟:心底:下缘、右缘、左缘: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胸肋面、膈面:心尖心尖胸肋面膈面心底右冠状动脉/冠状沟前室间支/沟后室间支/沟心尖切迹房室交点心尖:左心室心底:左、右心房胸肋面:右心房、右心室膈面:左、右心室左缘:左心室右缘:右心房下缘:右心室、心尖冠状沟:心房、心室分界线前室间沟、后室间沟三、心的各腔(一)右心房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卵圆窝界沟、界嵴、梳状肌、右心耳(二)右心室室上嵴、流入道、流出道流入道:右房室口瓣膜腱索乳头肌肉柱隔缘肉柱流出道:动脉圆锥、肺动脉口、肺动脉瓣(三)左心房入口:左上肺静脉口左下肺静脉口右上肺静脉口右下肺静脉口出口:左房室口右心耳梳妆肌(四)左心室前瓣、流入道、流出道流入道:左房室口、瓣膜、腱索、乳头肌、肉柱流出道:主动脉口、主动脉瓣、主动脉前庭、主动脉窦四、心的构造(一)心壁心外膜、心内膜、心肌(二)心的结缔组织支架:二尖瓣环、三尖瓣环、肺动脉环、肺静脉环、左纤维三角:主动脉左瓣环与二尖瓣环右纤维三角:主动脉后瓣环与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三)房间隔和室间隔房间隔:双层心内膜夹以结缔组织和少量心肌所构成室间隔:双层心内膜夹以心肌所构成膜部、肌部五、心的传导系统(一)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口附近右心房壁心外膜下,是心节律性活动起搏点(二)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侧心内膜下冠状窦口前上方,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至心室(三)房室束穿过右纤维三角、室间隔膜部下缘、肌部1、左束支2、右束支3、Pukinje纤维网六、心的血管(一)动脉1、左冠状动脉(1)前室间支(2)旋支2、右冠状动脉(1)后室间支(2)左室后支(3)窦房结支(4)动脉圆锥支(5)右缘支(二)静脉1、冠状窦(1)心大静脉(2)心中静脉(3)心小静脉2、心前静脉3、心最小静脉七、心的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感觉神经八、心包包裹心及出入大血管的锥形囊,包括纤维性心包、浆膜性心包(一)纤维性心包(二)浆膜性心包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间隙九、心的体表投影左上点:2肋软骨下,距胸骨左缘1.2cm右上点:3肋软骨上,距胸骨右缘1cm左下点:5肋间,距正中线7-9cm右下点:6胸肋关节二、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侧支循环二、心(一)心的位置和外形1、心的位置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2、心的外形一底一尖二面三缘三沟:心底:心尖:胸肋面、膈面:下缘、右缘、左缘: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心尖胸肋面膈面心底右冠状动脉/冠状沟前室间支/沟后室间支/沟心尖切迹房室交点(二)心腔1、右心房三个入口,一个出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右房室口右心耳界嵴梳状肌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右房室口2、右心室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动脉圆锥)肉柱乳头肌隔缘肉柱(节制索)肺动脉口右房室口三尖瓣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上密切相连,因此,将四者合称三间瓣复合体。肺动脉瓣腱索室上嵴3、左心房前部:后部:左心耳五个开口左肺上、下静脉开口右肺上、下静脉开口左房室口右肺上、下静脉开口左心耳左房室口4、左心室左房室口主动脉口入口:左房室口二尖瓣出口:主动脉口主动脉瓣二尖瓣前尖二尖瓣后尖腱索肉柱因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连,故合称二尖瓣复合体。主动脉瓣主动脉窦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乳头肌(三)心的构造1、心纤维骨骼心肌和瓣膜附着处的纤维性支架称心纤维骨骼。2、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构成。心室肌厚于心房肌,左心室肌厚于右心室肌。3、房间隔和室间隔室间隔可分为膜部和肌部室间隔膜部室间隔肌部(四)心传导系1、窦房结位置: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功能:心的正常起搏点2、房室结位置: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功能: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生短暂延搁再传向心室3、房室束(His束)4、束支1、右束支2、左束支5、Purkinje纤维网房室束、束支和Purkinje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五)心的血管1、动脉(1)右冠状动脉(2)左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部、部分左心室膈壁左室后支前室间支旋支前室间支旋支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和膈面2、静脉(1)心最小静脉(2)心前静脉心前静脉(3)冠状窦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心大静脉(六)心包外层:纤维心包内层:浆膜心包脏层壁层心包腔1、组成2、心包窦横窦斜窦心尖:左心室心底:左、右心房胸肋面:右心房、右心室膈面:左、右心室左缘:左心室右缘:右心房下缘:右心室、心尖冠状沟:心房、心室分界线前室间沟后室间沟第四节静脉一、概述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起端连于毛细血管,末端止于心房。静脉的特点:1、管径越来越大3、体循环静脉分浅、深静脉(皮下静脉和伴行静脉)2、管壁薄并有静脉瓣4、静脉之间有丰富吻合5、特殊结构如硬脑膜窦等和板障静脉。二、肺循环的静脉(一)上腔静脉系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为静脉角三、体循环的静脉分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起自肺门,注入左心房,含动脉血。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1、上腔静脉:2、头臂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右头臂静脉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静脉角主要属支甲状腺下静脉1、特点:管径大、壁薄、与周围软组织密切相连使管腔经常保持开放状态,有利血液回流。该静脉破裂时,管腔不易闭锁,易导致空气栓塞。颅内属支:收集硬脑膜窦的静脉血颅外属支2、属支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1)颈内静脉:内眦静脉颞浅静脉上颌静脉翼静脉丛下颌后静脉面总静脉甲状腺下静脉面静脉特点:口角以上段缺少静脉瓣交通:面静脉内眦静脉眼上、下静脉面深静脉翼静脉丛海绵窦眼下静脉(2)锁骨下静脉:由腋静脉延续而成,主要属支为颈外静脉(3)上肢的静脉1)深静脉:与同名动脉相伴行2)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起于头静脉,注入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注入腋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注入肱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3、胸部的静脉(1)奇静脉(2)半奇静脉(3)副半奇静脉(5)胸前壁及脐以上腹前壁的浅层静脉:(4)脊柱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腹壁静脉、胸廓内静脉(二)下腔静脉系1、下腔静脉2、髂总静脉(1)髂内静脉(2)髂外静脉(3)下肢的静脉深静脉浅静脉与同名动脉相伴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壁支脏支直肠下静脉(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髂外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3、腹部的静脉壁支膈下静脉(1对)腰静脉(4对)腰升静脉成对的脏支右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左肾静脉和右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右肾上腺静脉肝静脉(左、中、右)肝血窦肝门静脉不成对的脏支12隔下静脉腰静脉腰升静脉睾丸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4、肝门静脉收集食管下段、胃、小肠、大肠、胆囊、胰、和胰等腹腔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特点:两端均与毛细血管相连,且缺少功能性的静脉瓣,肝门静脉压力过高时,血液易发生倒流。(1)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2)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1)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2)直肠静脉丛肠系膜下静脉髂内静脉3)脐周围静脉网附脐静脉腹壁上静脉胸腹壁静脉腹壁下静脉腹壁浅静脉4)位于腹后壁的肝门静脉的小属支5)贴近腹后壁的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的小属支下位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肾静脉的小属支脊柱静脉丛肋间后静脉、椎静脉、腰静脉的小属支第二节淋巴系统一、概述组成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结脾胸腺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粘膜内功能协助体液回流免疫功能二、淋巴管道(一)毛细淋巴管(二)淋巴管可分为浅淋巴管和深淋巴管两种,管壁内有瓣膜,防止淋巴逆流。(三)淋巴干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肠干左、右腰干共9条头颈部上肢、部分胸壁胸腔脏器、部分胸腹壁腹腔不成对脏器下肢、盆部、腹腔成对器官、部分腹壁(四)淋巴导管右淋巴导管胸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起始部膨大,称乳糜池。经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注入左静脉角。三、淋巴器官(一)淋巴结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二)脾位置:位于左季肋区,第9~11肋的深面第9肋形态前端后端上缘下缘脏面膈面脾切迹脾门功能: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参与免役反应(三)胸腺位置:胸骨柄后方,心包上方,大血管的前面。形态:分成左右两叶,每叶呈扁条状,新生儿和幼儿的胸腺较大,性成熟时最大,成人胸腺被结缔组织代替。
本文标题:循环系统解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8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