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第5章(16)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核心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实现?(1)经济政策目标(2)财政政策(3)货币政策(4)资本证券市场初步*(5)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演变*1§5-1经济政策目标政策: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工具)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2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1)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2)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3(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5)对外经济政策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4部分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国家人均GNP增长率(97-98)失业率(94-97)巴西–1.46.9加拿大2.09.2中国6.43.0印度4.3—日本–2.93.4美国1.54.95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劳动要素的从分就业)我们通常用失业状况来衡量社会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否。%100劳动力总数失业人数失业率1.充分就业6摩擦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失业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失业的类型7(1)对个人来说,自愿失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非自愿失业会使得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2)对社会来说,一方面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另一方面,失业率过高也会影响社会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失业的经济损失8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对充分就业的讨论9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体水平的稳定。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常用的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GNP或GDP折算指数(GNPDeflator)。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如果价格指数相对稳定,就没有出现通货膨胀。2.物价稳定10通胀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通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上涨。局部的或个别商品劳务的价格上涨,或者是季节性、暂时性和偶然性的价格上涨不能称之为通胀。物价上涨的形式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如降低质量、搭配和凭证供应等。通货膨胀是一种病态经济过程。关于通货膨胀1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的时期内,经济社会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可以用实际GDP/GNP的增长率来衡量。4.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状况,也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12通过经济政策达到上述目标,要考虑到经济政策的有效性:(1)政策之间的协调性。经济政策之间有互补性和矛盾性;(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2)政府制定政策须兼顾多目标性;(3)把握实施政策的时机,政策具有时效性。经济政策的有效性13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凯恩斯主义重要的“需求管理”政策。§5-2财政政策14一、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国家财政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税收公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短期中期长期15政府使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有:(1)变动政府购买支出;(2)变动政府转移支付;(3)变动税收;(4)发行公债。二、财政政策工具16自动稳定器也叫做内在稳定器(Built-inStabilizer),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这种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三、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17现代西方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当经济发生波动时,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就会自动发挥作用,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减轻以致消除经济波动。财政制度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挥:(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政策。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18(1)它是自发的经济机制。(2)是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3)财政制度各种自动稳定器一直在起作用,但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起到减轻萧条和通胀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其总趋势。(4)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而不能替代。对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的讨论19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作用是有限的。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应当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紧缩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四、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20(1)乘数大小难以把握;(2)各种财政政策的“时滞”难以判断;(3)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使用财政政策的三个难点21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而努力(而不是为了财政预算平衡)。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Surplus),也可以是赤字(Deficit)。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五、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22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功能财政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年度平衡预算: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周期平衡预算: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功能财政与平衡预算23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实际)变动有两方面原因:(1)经济情况本身的变动。经济趋向繁荣会使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反之亦然;(2)财政政策的变动。扩张政策趋向增加赤字,减少盈余,反之亦然。因此,单凭盈余或赤字的变动难以看出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性质。六、充分就业预算盈余24布朗(BrownC),1956年。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充分就业预算盈余25弥补赤字的途径:1.借债2.出售政府资产借债:1.向中央银行借债2.向国内公众和外国举债七、公债(PublicDebt)26♦公债的债权债务关系;♦公债包括内债和外债;♦对公债的两个认识:(1)是否构成国民负担?(2)是否形成新的资本?公债27财政分级管理体制;税收:地方税,中央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分别规定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支出同样被划分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支出;中央政府预算与地方政府预算分开,自求平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调节。主要依靠税收退还制度和中央政府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形式进行。八、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28(1)联邦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财产税,关税等;(2)州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税等;(3)地方税:财产税,公共设施税等。美国的税收制度29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5-3货币政策货币的职能:(1)交换媒介;(2)计价单位;(3)贮藏手段。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机构(1)中央银行。(美)联邦储备局,(英)英格兰银行,(法)法兰西银行,(日)日本银行,(德)联邦银行。(2)金融媒介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其他储贷机构,其他信用机构,私人养老基金等。31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一国的银行体系结构32(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2)资产业务:a.放款(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b.投资业务(购买有价证券获取利息收入);(3)中间业务:代理客户办理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33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统筹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影响经济。职能:(1)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2)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3)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提供政府所需资金;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关系;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国家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34货币是在商品和劳务交换及债务清偿中作为交换媒介或支付工具而被法定为普遍接受的物品。符合该定义的有:通货(纸币和硬/铸币,Cu),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D)。货币供给:M=Cu+D。其中的大部分是活期存款。(西方经济学的)货币35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法定准备率(rd):现代银行制度中,由政府(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当占有的最低比率。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其中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一部分是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帐户上。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36银行A银行B银行C公司乙公司甲公司丙公司丁100万20万80万64万16万12.8万51.2万银行的存款创造准备金准备金准备金法定准备率:20%37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机制银行(1)银行存款(2)=(3)+(4)银行贷款(3)存款准备金(4)=(2)X0.2A1008020B806416C6451.212.8┇┇┇┇合计50040010038如果以R表示最初存款额,D表示存款总额,rd表示法定准备率,0<rd<1,n表示存(贷)款发生的次数,则有以下计算公式:银行的存款创造RkrRrrrRDdnddd1])1()1()1(1[239对于给定的原始存款(R),存款总和为drRDdrk1存款创造的效果)11(drR存款准备金总和为R;贷款总和为货币创造乘数40(1)如果原始存款是来自中央银行增加的一笔原始货币供给,情况会怎么样?(2)如果改变法定准备率(rd),结果会怎么样?(3)如果公众得到的货币中的一部分不存入银行呢?讨论:41(1)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实际贷款数量低于银行的贷款能力(存款额减去法定准备金),形成超额准备金(ER)。超额准备金率(re=ER/D)。(2)得到贷款客户的现金漏出现金不能形成派生存款。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rc)会影响货币创造乘数。影响存款创造乘数的因素42将活期存款作为货币供给的存款创造乘数:存款创造乘数的影响因素:(1)法定准备金率;(2)超额准备金率;(3)现金—存款比率。cedrrrk143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法定的和超额的),以及非银行部门(公众)持有的通货,称为基础货币/货币基础(H)。由于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派生出货币,也称为高能货币或者强力货币。法定准备金(Rd);超额准备金(Re)讨论:考虑通货因素的货币创造乘数44(1)影响货币创造乘数(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法定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上。央行是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供给的。(2)银行存款的多倍扩大的连锁反应可以发生相反的作用,即多倍的缩小。(3)多倍扩大(缩小)都是通过一国的整个银行体系实现的。讨论:45货币政策: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1)再贴现率政策(2)公开市场业务(3)变动法定准备率还有“道义劝告”等措施。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46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借款称为贴现。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整它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第5章(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0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