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规划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1.城市中心区的概念与构成1、城市中心区的概念: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可能包括城市的主要商业零售中心、商务中心、服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信息中心等,集中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功能。本质上它是—个功能混合区,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结构中的一个特定的地域概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各类研究人员都侧重于自身的角度,导致城市中心区概念上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城市中心区有不同的构成和形态。同时,不同规模和区域地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构成和形态是有差异的。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区内最核心的部位。按主要功能的不同可能有多个中心,如:政治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交通枢纽2、城市中心区的构成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发展进程中最具活力的地区,可以这样说,当代城市的大部分高级服务职能设施都相对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内。城市中心区作为服务于城市和区域的功能聚集区,其功能也必然要适应和受制于城市自身的要求和城市辐射地区的需要。不同功能的分区组合形成城市中心区不同的景观和活力。城市中心区在服务职能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商务职能商务功能是城市中心区的基本功能,它承担着城市及其辐射区域经济的运作、管理和服务,其商务设施包括诸如公司总部办公(生产和经营管理)、国际国内贸易(商品流通)、银行、证券、保险(货币投资和信贷)等。城市商务功能增多与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市中,其商务中心功能的构成比例有很大的差异。2)信息服务职能信息服务业是使用信息设备进行信息搜索、加工、存储、传递等信息服务,是提供高度专业化信息的产业,是城市中最具活力和生长力的产业。信息服务中心主要包括会计、法律服务、审计、广告策划、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功能。它们的外在物质表现多以办公楼为载体,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文明与城市景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3)生活服务职能生活服务业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包括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等,其中商业零售业是城市中心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旅游产业的上升势头使其成为城市经济的新贵,与旅游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如宾馆服务等在城市中心区内应占有一席之地。4)社会服务职能社会服务业主要包括文化活动、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等服务行业。科学研究、文化的创作和传播及全民终身教育将是21世纪信息城市的重要功能。在未来的城市中心区发展中,文化娱乐功能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文化娱乐所生产和交换的是文化产品或无形商品,而且它作为地方性文化的代言者和传播者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剧场、博物馆等文化建筑在城市中心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就业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是在未来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企业组织变化的必然产物,随着知识周期的缩短,培训功能将是未来城市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组成。5)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包括批发市场、各类专业街等。6)行政管理职能行政管理功能历来是城市中心区的功能之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宏观管理和政策制定的实施者,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7)居住职能居住是城市中心区的传统职能,在未来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下,人员流动将趋于加快,中心区内办公式公寓将逐渐增多。适量的公寓和住宅以及与此相配套的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能够避免城市中心区成为夜间无人的“办公区”,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城市中心区内都配置有一定比例的住宅和公寓。3城市中心区的范围界定城市中心的边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对城市中心区的研究需要一个明确的界定,这样对一个城市不同时期的分析、比较才有意义。城市中心区的范围界定有不同方式,例如有以功能分布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有以交通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有以地价、租金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国外的中心区研究通常以行政管理区划分或天然界线划分,有的学者以闭合环状交通系统来界定,也有一定合理性。初步划定城市中心区范围的标准(1)集中一定规模的商务行政内容,其中包括商业零售、行政办公、金融贸易、服务、对外交通和停车设施等。(2)具有相当的可达度,城市主干道应穿越或绕过其外围,公交系统可达性较高。(3)对于主要沿干道布局商业空间的城市中心,在规定其计算范围时,一般划定距干道50m的范围,对于有些单位或建筑进深超过50m时则按实际范围划定。城市中心与中心区的历史发展进程1、古代城市:城市中心的职能变迁中国古代城市中心是宫城和祖庙,“市”处于次要位置,封建社会中后期,商品交换日益发展,形成一些商业活动中心。西方早期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城市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成为城市中心。中世纪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另外由于社会活动和商品贸易的需要,有的城市有市政厅广场和市场广场。2、近代城市:城市中心的快速发展与中心区的形成首先,城市中心内容丰富多样;其次,城市中心职能高度聚集;第三,城市中心规模不断扩大;第四,城市中心规模的扩大和职能的多样化使城市中心布局形态突破传统的围绕街道或广场的形式,转向跨街区、多轴向发展。并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国的殖民城市中往往出现传统商业中心和西式的租界中心并存的局面。3、现代城市:全球经济条件下中心区的发展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郊区化趋势悄然兴起,城市中心只保留高品位、稀有的、对整个城市甚至城市以外的顾客具有吸引力的商业零售。中心区的更新首先是办公综合体的大量兴建。其次是交通方式的改进,例如建立和恢复城市中心区的步行系统,建立公共交通系统。第三是历史地段的重建、综合文化场所的开发等等。佣如美国费城的中心区改建。3.城市中心区规划相关理论的发展3.1城市地域结构理论中的城市中心区3.1.1同心圆理论和地租理论最早提出CBD这一词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E.W.伯吉斯教授,他在1923年研究芝加哥等北美大城市结构形态时,提出了城市的同心圆结构,即城市的社会功能环绕中心呈现同心圆结构,其中的核心区就叫做CBD,由此向外依次为转运区、低收入阶级居住区、中产阶级居住区、高收入阶级居住区,共五个圈层。他是在地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各阶层的调查而得出上述结论的。地租理论是十九世纪古老的土地经济理论,土地的经济地租是指利用土地所得报酬,减去成本后的剩余。最差土地的经济地租为零,一殷CBD的经济地租最高,随着离开CBD的距离的增大,经济地租随之递减。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不同行业的递减速度不一样,零售业的经济地租递减最快,但其在CBD的经济地租为各行业之冠;服务业和其它行业的递减速度较慢,其中多层住宅和低层住宅为最缓。因此各种功能的土的利用呈同心圆布局。3.1.2霍伊特的扇形模式最早对同心圆模式提出疑问的学者是霍伊特(HomerHoyt),1939年他运用地租分析居住区用地结构及变化,发现城市土地使用使城市结构成为扇形而不是同心圆。土地使用倾向于沿轴向发展,因此在城市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方向性比放射距离更为重要。霍依特建立扇形城市空间的结构模型。由于各城市在空间方向性上的特征不一样,扇形幅面的方向和大小各不相同。霍伊特的模式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城市中心是CBD区;二是低级住宅区与批发、轻工业区交叉、混和;三是各等级住宅区是按区分布而非按距中心的距离分布。在其模式中,城市布局的职能区划已见雏形;而且,城市交通、特别是中心CBD的交通线以及对外交通线对城市布局有很大影响。但该模式似乎把城市工业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使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3.1.3哈里斯与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同心圆和扇形两种城市空间模型都是建立在单一核心基础上。奎因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CBD是城市的主要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中心,各影响一定的地域范围。1945年哈里斯和乌尔曼(C.D.Harris&E.L.Ullman)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类城市的地域结构,认为城市中心的多元化和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异是由四个过程作用形成的:(1)各种行业以自身利益为目标的区位过程;(2)产生集聚效益的过程;(3)各行业利益对比而发生的分离;(4)地价和房租对行业区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了多核心模式。认为城市并不是匀质地围绕单一核心发展,而是通过一组独立的核心共同发展;许多核心在同一城市用地范围内保持自身性质,并分别独立成为特殊功能活动的中心。在其模式中,CBD仍是城市活动中心,但不一定是几何中心,常常偏向一方。面向本区市场的批发区和低污染轻工业则紧邻CBD布局,低级住宅区仍绕CBD和批发区布局,中高级住宅则向另一侧布局,主要公共设施布局在中高级住宅区中,工业则在市区边缘和外围布局,有郊外独立的住宅区。在多核心模式中,城市地价并非从中心到外围呈单纯递减趋势,而是出现几个峰值区:在早期落后的城市阶段,从中心到边缘,地价不断递减,而在多核心时代,除了CBD外,城市还有其他次中心,因此多核心模式更适合现代城市的特征。城市中心与中心区的发展形态4.1、城市中心与中心区的用地结构形态4.1.1、单核结构形态集中型中小城市的结构一般都是单中心模式。城市的主要商业活动、商务活动、公共活动都相对集中在城市中心。就商业活动来说,全市性的商业中心在整个城市商务活动中居于绝对优势。这种中小城市单核结构的布局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围绕城市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发展,形成中心职能聚核体,这种中心布局形式常常出现在小城镇中,其结构形态都非常单纯;另一种则是集中于一段或几段街道的两侧,形成带形或块状的商业街区,这是中等城市单核中心常见的布局形式。除集中型中小城市外,一些综合性大城市的城市中心区也属于单核结构形态类型。这类城市的城市中心一般是多功能性的,既有发达的商业服务设施,也有相对发达的商务办公设施。另外,这类城市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拥有相对完善的城市中心体系,除主中心外,还有若干次一级中心,但主中心的首位度很高,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属于单核结构形态类型。如南京城市中心区。4.1.2、多核结构形态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原有的城市中心不能容纳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心职能时,就会在另一个地方发展新的中心,形成城市的另一个核心或副中心,这是双核或多核城市发展的一般过程。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较大规模城市或历史性城市中。国际性大城市由于城市规模的巨大及城市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城市中心职能趋向多样化和高级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原有中心地域结构的限制,不可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中心用地需求。特别是国际性大城市中心职能主要是以对外服务为主,这种规模的增加与区域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心职能构成中,中心商务职能是增加最快、同时也是最能代表城市地位的要素。这就要求开辟新的商务中心,来配合城市结构和地位的变化。多核结构形态东京和巴黎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日本经济的迅速倔起,东京作为世界性城市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后起之秀。东京城市中心地区近20年来一直面临商务办公面积需求的巨大压力。东京千代田区的丸之内中心是东京传统的商务中心,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这一地区金融办公设施激增,成为东京中心区的核心。为减轻都心办公需求的持续高压,70年代规划建设新宿副都心,80年代规划并正在建设临海副都心。今天新宿建设已日趋成熟,临海副都心的发展是作为商务信息港,故东京商务中心分别由丸之内金融区、新宿办公区及临海信息港3个中心构成,形成东京的商务中心网络。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中,为了整体保护旧城的整体特色和历史文脉,限制旧城的发展,在旧城一侧另择址新建现代化新城,形成新旧城并存的结构。旧城重点发展特色商业和旅游业,原有中心的魅力并末消失,新城中心作为新兴的商业商务中心,体现了城市的现在和未来。这种双核结构对于完整保护历史名城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欧洲的一些古老城市如佛罗伦萨、罗马等,原有的古城被完好地保存下车,在新址上兴建新的市区,形成城市的多元结构。对罗马的保护采用了分级保护的方法,将全城划分为绝对保护区和外形保护区,在城外另建新城,把现代风格的高层建筑集中在新罗马,形成新的市级中心。中国的苏州为
本文标题: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0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