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说课稿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历史历史【流程展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地位与作用: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上承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下启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前一课是背景,后一课是延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主要介绍了从汉代到元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从皇帝制度、君权和相权、选官制度、监察体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这五个方面进行阐释。学好本课是了解古代政治文明,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关键所在;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与处理:本节课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历史概念难理解。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皇帝制度在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介绍。本课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主线串联,选择中央官制的演变、科举制、行省制作为重点进行探究。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过程与方法:注意历史现象的联系和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并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对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有所感悟,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借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君主专制政体演变的史实难点: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解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情况: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学过中国古代历史,对中国古代史学生有兴趣,但史实模糊,制度史又比较枯燥难懂,学生又没有通史知识做铺垫,掌握起来有困难。本课对学生的作用:本课主要契合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生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有利于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的构建。比较方法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提高。学生主体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三多”、“三点”。“三多”,多情境创设、多师生互动、多合作探究。“三点”,即凸显重点、破袭难点、学的轻松点。教法:讲述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等。学法:合作探究法、整理归纳法、角色扮演法教师主导多媒体辅助【情景导入】本名:公孙贺时代:西汉爵位:葛绎侯职业:将领、官员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正月戊寅,丞相石庆薨,闰三月丁卯朕封你为葛绎侯,命你继任丞相之职!臣生长在边远的地方,出身低微,又因长期在军队中任职,才能低下,实在不敢当丞相这个职务!痛哭流涕你的忠诚朕很感动,但是……来人,扶起丞相!公孙贺迫不得已,只得接受相印。出宫后,他对随行的幕僚说:“武帝太贤明了,我任丞相一定会有不称职之处,一旦出现纰漏,必遭横祸”。征和二年(前92年)春正月,公孙贺因巫蛊之祸被抓捕,死于狱中,其家族亦被满门抄斩。设计意图:图文结合,配以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情景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本课的问题君相矛盾。概念解读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皇权相权中央官员生死pk中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听我的!自学检测:根据所发学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朝代中央官制地方行政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西汉汉初郡国并行制魏晋唐朝北宋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枢密院三省出现设计意图:学生回归教材,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整体把握教材,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本环节是根据学情: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流探讨能力提出来的学法。并按照学生自学情况,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教学进度。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位粗心的同学在自学了中国古代官制后,整理了几幅官制图,但是忘记写明朝代,请同学们帮助他判断分别是何时的中央官制?情境设计1重点突破一:中央官制的演变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内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央官制议一议:依据官制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官制发展有何趋势?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形象的展示中央官制的变化,运用比较的方法,加强学生比较史学的观念,培养唯物史观精神。情境设计2假如你穿梭时光机来到古代一位贫苦农民的家庭,你在先秦、汉代、魏晋和唐代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仕途?在什么时代生活更幸福呢?重点探究二:科举制先秦唐汉魏晋制度:科举制选拔标准:考试成绩制度:九品中正制选拔标准:门第高低制度:世官制选拔标准:血缘制度:察举制选拔标准:德行、才能方法指导:一分为二:积极、消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有更好的代入感,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式探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核心素养。为什么?(参考学案资料)重点探究三:行省制情境设计31.大陆惩治台独势力体现了国家什么的决心?2.这说明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着矛盾,我国古代社会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的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现实政治的引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学以致用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知识梳理1.西周:分封制2.秦朝:郡县制3.汉初:郡国并行制4.元朝:行省制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行省制如何提高了中央集权?材料一: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材料二: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财政方面,所收取的财赋行省必须执行上供中央与地方留用七三分成的悬殊比例规定,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1、行省的二元化特点有利于中央集权。2、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材料三: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3、行省的划分特点有利于中央集权。设计意图:利用史料,说明行省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课堂训练:1、西汉形成“中朝”和“外朝”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B.增加国家机构的数量C.减少皇帝外出的劳累D.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2.北宋初年,为制约宰相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B.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C.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D.任用出身低微的人参与军国大事3.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君主专制程度逐渐加强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D.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4.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唐)御史台朝代中央官制选官制度地方行政西汉魏晋唐朝北宋元朝小结二府三司制三省六部制内外朝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行省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隋朝开创)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权三省出现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趋于公开公平公正板书设计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皇帝PK丞相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我是中央,听我的!1.学习了本课你对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的改革有何建议?(可从监察、选官、制度任一角度作答,要求史论结合,300字以上)2.结合课上所讲的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试评价唐的三省六部制。作业布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针对性提高评价历史的能力。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主线,注重情景教学,引用大量史料,有助于学生更清楚深刻的认识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缺点:因内容较多,有些问题的处理有些急,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学时要增加学生活动时间,积极调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谢谢!
本文标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3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