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两会精神我承扬,和谐校园我建设
两会精神我承扬,和谐校园我建设工设、电力201501班什么是两会精神•“两会精神”是一种民主精神。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着广大群众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在召开“两会”前夕,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梳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并形成提案,交大会审议,以此行驶人民赋予的权利,真正使权力来之于民,用之于民。“两会精神”是一种敢于直面问题的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对于现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是消极躲避,而是积极应对,开拓式的去解决。比如环境污染、比如腐败问题、比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等,大至经济社会改革,小至农民群众的吃水用电问题。只要是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事无大小,题无轻重,都是大问题,都要积极解决。•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两会”代表将共聚北京,共商国是。2016年全国“两会”是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所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对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做出统筹安排和战略擘画。这将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和国内民众的“全民大讨论”,会引起国际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关切,可以说,全国“两会”的每一个细节都会牵动各方的神经。而全国两会所展现的“两会精神”也将再次在中华大地上激荡,鼓舞和砥砺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带领下,信心饱满,奋发有为,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而奋勇前行。“两会精神”,是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划的精神,是让全体人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的精神。“两会精神”,是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划的精神,是让全体人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的精神。•我们看到,十八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步改善,与每一年“两会”的谋划和代表、委员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正是每一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精心、认真的准备,在会前花费大量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梳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并最终形成提案,交大会审议。这些体现的就是代表、委员们坚持与人民群众相联系,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进行履职,以此行驶人民赋予的权利,真正使权力来之于民,用之于民。“两会精神”也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团结,坚持大局,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而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精神。•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开会期间将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司法改革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贡献智慧,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代表、委员们将充分运用自己在会前展开的深入调研成果,在大会上发言、小组讨论、协商,并最终形成一些重要的议案、提案在大会上表决。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老百姓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两会”代表和委员们更是积极地行动,主动回应社会和百姓关切,尽最大限度的凝聚改革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以民主和团结释放正能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和力量。“两会精神”也是以优良的会风带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风清气正”的精神。•当下借助于互联网和信息传媒的发展,“两会”已不仅仅是代表、委员们的“独角戏”,“两会”中传出的任何声音都可能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在舆论和大众对权力运行和官场作风的监督已经实现常态化的条件下,“两会”也必将成为人们观察会风、官风、政风的一个窗口。但我们确信的是,全国“两会”将以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精神风貌引领整个会风、政风、社风、民风向更好转变。就民众普遍关注的反腐败而言,据中纪委“反腐数据清单”显示,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万余起,13万人受处分;2015年20多名省部级以上干部落马、31个省区市打虎全覆盖。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满意,90.7%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两会精神”也是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大国担当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当前国际经济增长向好的压力依旧持续,而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全球各经济体中依然鹤立鸡群、一枝独秀,中国仍然对世界经济做着巨大的贡献。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从总理到财长再到央行行长,将会向全球社会传达中国在货币、汇率和财政政策方面的声音,这必将引起各方的强烈关注。“两会”的新闻发言人也会针对中外媒体记者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作出回应。中国“两会”所关注的议题和有关决定也将给世界人民带来利好,“两会精神”将继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想一想:•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你懂得了什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做什么?•身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如何严格要求自己?领悟两会精神•全体中华儿女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实践中切实领悟、发扬和实践“两会精神”,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勇前进,续写华章。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下一个主题和谐校园我建设校园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教育程度都各不相同,可谓构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校园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和祖国的未来。因此,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和谐校园建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和谐校园我建设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先看看同学们为构建和谐校园所作出的努力吧。整洁温馨的寝室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起居环境;井然有序的自习室为刻苦学习的同学提供了优良的学习氛围;黑板上,一张“请为老师擦黑板”的温馨提示,时刻提醒着我们应尽的责任;垃圾筒上“请不要让我饿肚子”的诙谐标语,也在为保护校园的清洁和美丽而默默奉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早地融入到社会中,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社会福利院里时常有同学们的身影和老人们欢乐的笑声;创建和谐校园从细节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如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构建和谐社会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理想状态,是千百年来人类长期向往的生活目标,更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构建和谐社会从校园开始提高个人素质,创建和谐校园要注重道德修养要善于创新学习要塑造阳光心态学校如同一个小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对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校园创造活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学校关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渠道。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是能注意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能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良好师生关系,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改变重智轻德,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而奋斗!大学和谐校园的特征民主法治校园公平正义校园诚信友爱校园充满活力校园安定有序校园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新观点新举措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举措,而和谐校园建设就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里的具体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工设、电力201501班
本文标题:两会精神我承扬,和谐校园我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3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