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大趋势1.命题规律(1)从考查形式看,2009年高考以非选择题为主。如广东单科“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探究题,上海单科“儒家思想”的演变,2010年四川文综对孔子思想的考查;(2)从考查内容看,本专题的重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和宋明理学。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则考查较少;(3)从分值上看,本专题在2010年高考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分别为:天津、浙江、山东、北京等4分,上海单科8分。单元整合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2.热点角度儒家思想的一些合理成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伦理道德中的诚信(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以德治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祖国统一等),易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3.题型预测2012年高考仍将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解析题、开放性探究题的考查力度有可能加大;4.归纳总结内容上诸子百家和宋明理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仍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方向上注重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对比。二、高考主观题实录1.(2010·四川,37)(4分)(节选)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解析:本题从人的尊严入手考查人权的演变和保障问题。从材料中不难归结态度和原因:反对因无后代而作俑。反映的思想应从人本思想角度分析。答案:反对用俑陪葬,因为俑与人相像;仁者爱人。2.(2009·上海,31)(12分)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请回答:(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解析: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地位。第(1)问首先要理解基本内容的含义,因为孔子思想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历史等,但是核心内容还在其哲学和伦理方面,其次要准确表述基本思想的属性和范畴。第(2)问汉、宋两代儒家思想的变化不仅有儒学内容的发展,还有其思想地位的变化。第(3)问要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因为新文化运动尽管沉重打击了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答案:(1)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2)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3)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3.(2009·广东,26)(14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东汉组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解析: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第(1)(2)问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而且具有开放性,三段材料,三种不同的结论。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第(3)问首先要清楚,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实际就是儒家思想。三个时期的变化实际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表现,回答出“东汉佛教、道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可得3分,“宋代儒家学者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创立理学”得3分,“晚清西学东渐,但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得2分。答案:(1)晚清组。(2)①东汉组、宋代组。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2分,共4分。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他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4.(2009·福建,38)(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5分)(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11分)解析:(1)解答“主张”的关键是正确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三个主张每个2分;“时代背景”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三个背景每个2分。(2)相同的原因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从挑战正统等方面分析回答出“挑战传统”得2分,答出“威胁专制统治”再得2分;临终的表现要从历史人物的信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答出“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得1分。(3)明清时期政治方面的特征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方面的特征是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思想方面的特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三个方面每个3分。(4)解答该问注意从16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布鲁诺的话,回答出“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得4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得2分,“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得2分;“布鲁诺对自己学说是科学的信心”得3分。答案:(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2)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4)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知识结构时空定位1.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和特点及所反映的社会存在(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孔子的“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这充分反映了该时期分封制崩溃、奴隶制瓦解、社会处于变革和动荡之中,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2)秦汉时期:①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反映了秦在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的特点。②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出现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并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充分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国家强盛、思想大一统的社会特点。历史纵横(3)宋元明清时期:①自魏晋以来有“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依然如故。②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提出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气论”和“心性论”等观点。③明朝中叶王阳明发展儒学为“心学”思想,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这说明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千年后,儒家思想走到一个极端,充分反映了统治者进一步用极端思想来消磨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意志,用更加纯粹的封建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反映了封建社会在逐渐走向没落。(4)明末清初:出现了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封建专制,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儒家思想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充分反映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专制制度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特点。2.儒家、法家、道家政治思想及其关系(1)思想特点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实现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③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2)关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①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好的效果。②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③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大理石构件花岗石构件大理石机
本文标题:历史:2012届高考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4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