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语文学科教育论 复习要点 精简版
1语文学科教学论一、名词解释A卷1.语文知识目标(P15)语文课程需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语文知识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语文知识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语文方法知识和文化常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汉语拼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语文方法知识主要包括工具书使用知识、阅读写作知识、计算机使用知识等。2.分科型教材P30-31分科型教材按照语文知识不同内容和训练体系分编而成。现行教材中的分科型教材为适应中学基础训练需要,不再专设文学课和语言课,侧重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分设《阅读》和《写作》。两本课本各成体系而又相互联系配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语文学科教学。3.发现学习P94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以获取知识,自己得出结论以解决新问题,从而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根据发现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内容或教与学行为方式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体验发现型、指导发现型和研究发现型三类。4.形成性评价P272布鲁姆认为,所谓“形成性评价”实际是“不带有任何要评成绩的联想”的一种动态评价。它是为减少终结性评价带来的消极感情而设计的一种测验。它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学习中的失误,增强学习信心。其一般表现形式为课堂测验、单元测验、阶段性测验、校外组织的“摸底考试”等。5.语文考试信度P276“信度”也叫可靠度,指测试的结果是否没有误差,是否可靠的问题。在视为大体等同条件下,倘若测量多次都可以得出大体同一的测值,则这样的测试是有信度的。B卷1.美育目标P20-21语文美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感受美,特别是汉字和汉语的美,以及情境的美。二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力,通过传授审美知识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各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2三是培养美的创造力,反映在语文课堂中特别指向汉字和汉语、思想情感、文化内涵,以及最高境界的自我。2.综合型教材P30-31综合型教材是我国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类型。它将阅读、写作、语文知识三者合编在一起,将范文系统、知识系统、训练系统、助读系统、图像系统、附录系统等合编在一起。它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兼顾听力和说话的方法来安排,以案例文本为主体,以单元为教学单位,综合完成阅读训练、写作训练、语文知识的基础训练。3.有意义的言语学习P9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有意义言语学习是一种接受学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质。它强调教师的言语传授在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中的作用。它要求实现认知中新旧意义的同化。它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建立起的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学习。4.终结性评价P273终结性评价指的是某一阶段、某一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测试评价。目的是给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评定成绩。其一般表现形式为期中期末考试、校外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等。它具有“两个绝对必要”的特点:可据性(效度)和可靠性(信度)。即测试要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反映出学生某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它要求坚持教学内容与测评一致,评分力求客观公正。5.语文考试效度P276“效度”也称可据性,它是指通过测试能有效地测出学生对某一学科掌握的真实水平。测试的可据性就是根据测试的分数所作的推断是否正确和恰当的问题。二、简答题A卷1.语文学习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口头表达的习惯。应鼓励学生敢说、多说,培养学生的即兴演讲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第二,诵读习惯。应指导学生经常诵读,做到语势流畅、富有感情色彩。第三,阅读习惯。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有较广泛的阅读范围、足够的阅读量和一定的鉴赏能力。在阅读文言文时还要培养学生查检工具书的习惯。第四,背诵习惯。应培养学生有计划地背诵一些文言文和古诗词精品的习惯。第五,书写习惯。应培养学生写一笔好字的习惯。第六,写作习惯。应培养学生自觉练笔的习惯,能结合课外阅读和信息收集,及时完成随笔。第七,研究合作的习惯。应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分析信息的习惯,以及科学的态度,合作的精神,注重在研究过程中发展自我。32.教材的系统架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P50语文教材的系统架构由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实践系统三者组成。传授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是学科教学的直接内容。能力系统包括能力和智力。能力通常指的是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即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智力通常指的是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能力的施展反映了一定的智力,并且对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智力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践能力,又表现为一定的实践能力。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实践。在语文教学中,以基础知识的传授学习进行能力的训练,在将语文知识运用于实践过程中实现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这样的系统架构形成语文学科教学的完整框架。3.如何充分利用课外语文学习资料?P111现代语文教学的“大语文”观念要求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配合,一方面引进课外文化信息,使之成为教本内容拓展、深化的辅助资料;另一方面延伸课内教本的意义系统,使之与课外大文化接轨,让学生以社会人的视角和眼光理解课业,以社会人的要求掌握和应用教学内容。教学中贯彻课内和课外资源相配合原则的要素有以下三点:①形式的多样化。尽可能多地应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以利于丰富的课外文化媒介的引入。②过程操作化。创设相适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活动”,更有效地利用课外资源。③内容的具体化。以教材内容、课业任务为依据,将引进的课外内容具体到课文的知识点,以更新、补充、深化课文的重点难点为目的,以辅助学生的课业理解为目的来充分利用课外语文学习资料。4.多媒体教学的特点P215多媒体教学特指以计算机或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以及学生校内学习活动中的运用。它具有以下五大特点:①综合感知。多媒体以影音、色彩、文字、符号、图形的组合,呈示和诠释教学内容。学习者同时以视觉、听觉、动觉、操作觉感知对象。②交互。多媒在键盘、鼠标的数据交互操作中实现实时的、动态的人-机交互;同时,学习者之间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交互式学习,具有信息丰富、协同实时、交流方便等优点。③集成。特定信息不同的呈示形态使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自动进入视听并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共同参与的状态,更加接近人的自然思维状态。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进行学习探究,实现个性化学习。4④快捷。现代信息技术使多媒体的信息存储、传输、提取的“瞬间完成”成为可能,极大地解放了教学“生产力”。⑤寓教于乐。自然友好的人机界面加上悦目的屏幕效果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使学习者乐在其中。5.语文评价有哪些功能?P274①反馈功能。校内组织的各种评价具有诊断和评定的功能,其本质是为了改进教学,这种测试都具有反馈功能。通过测试,学生可以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还可以通过自我检测来调整学习方法和进度。②评定和选拔功能。语文评价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定,因而校内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和校外组织的水平考试具有评定功能。升学考试则具有选拔功能。③导向功能。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内容的导向作用,考试内容对教师的教学安排、学生今后学习的侧重和能力素质的培养都具有导向作用。二是关于试题形式的导向作用。教师和学生会根据试题的形式加以训练以应对考试。B卷1.语文教材编写要坚持哪几个“统一”?P44第一,要坚持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选材有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两重要求,注意选择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教材。第二,要坚持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统一。以知识的积累促进能力的培养,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增加知识的积累。第三,要坚持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语文教材编写要研究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心理特征,研究听说读写的教学规律,建立听说读写的知识系统和教学训练体系,构筑科学的编排体例。第四,要坚持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的统一。严整的理论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系统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实践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第五,要坚持继承传统和创造更新的统一。语文教材编写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需要考虑从记忆性知识到步骤性知识的转变,从文体循环到能力递进的转变和从以讲读为中心到以言语实践为中心的转变。2.语文学习的智力目标有哪些?P18智力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习的智力目5标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记忆力是智力的基础。文字、语汇的积累,文本的背诵,既需要记忆力,也能训练记忆力。观察使了解自然和社会,获取信息,获得经验的基本手段。有了信息,有了经验,才能有思考和表达的需要。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重新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语文学习中离不开对人事物的想象,有了想象,对语言的感悟与理解才能丰满。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语言与思维力互为表里,任何语文活动都是思维活动,听和读诗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诗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训练思维,主要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逻辑能够为创新思维提供思维方法,拓展思维空间,畅通思维渠道,提高思维效率。3.研究性课程的目标有哪些?P171研究性课程的目标和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基本可以预设以下两大指向:第一,指向个性品质。①主动探究、独立探究的兴趣和态度。研究性学习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乐于创造的精神。②关注社会、关爱生活的情感取向。研究性学习应关注学生的社会情感取向,以社会调研、实践考察与应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获取直接经验的机会。③合作与共享的习惯和品性。研究性课程应能发动建立合作学习组织,通过任务要求和活动评价,促使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从而形成习惯,养成品性。第二,指向能力素质。①信息能力。即能在开放学习环境中确定所需信息源以及运用技能获取相关信息,能以筛选、转译、重组等方式处置信息,能传播、发布交流信息,具有信息敏感。②研究能力。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证实验的技能、逻辑思维等。③人际技能。即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④潜能。即开发不同学生个体的个别性潜在智能。4.多媒体的教学功能P217多媒体教学从设备使用的角度可分为四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相应的教学功能。第一,单机大屏幕教学模式。①媒体信息的动态演绎。这样能够较大限度地利用到社会性课程资源,再现课文特定内容,增强教学的审美性,增进学生的综合性感知。②创制多媒体教材。这样能够诠释、延伸课本内容,既是动态的,又是社会性的、大文化的。第二,网络教学模式。①它可以为单元学习提供更多的素材支持、工具支持和关系支持。②它可以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如支持课堂活动中的网络评改、学生互评等方式。6③它可以应用于教学反馈与评价中,如学生的自测自评,教师的随机抽查、指导等。第三,单机大屏幕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兼具网络模式和单机大屏幕模式的教学功能,但还应在学生的自控能力、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绩的即时可观测等方面加以改善。第四,多媒体网络教室模式,这一模式具有以下教学功能:演示功能,电子举手,个别辅导答疑,小组讨论,语音对话和监控管理。5.语文试题有哪些导向功能?P278-279第一,内容的导向功能。根据布卢姆的理论,一次“终结性测试”如果要有效度的话,一个必要条件是内容可据性,即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就是内容的导向作用。我们强调在语文学习中贯彻素质教育,那么,考试就必须从整体来命题,要考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不是着眼于一些枝节问题。这样一来,无论考什么,怎样考,都能对语文学习产生好的导向。相反,如果着眼于无数细小的知识点和分析,那么,就会导致肢解各种阅读材料的倾向。第二,试题形式的导向作用。如果学生知道了某门学科的要求,他们会以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方式来编码。比如,大量采用客观型标准化试题,就会导致学生只重视“再认”,而忽视背诵、默写等能力的培养。总之,当考试成为筛选的最重要手段时,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时,教学中一切工作便以此为旨归,所谓“导向功能”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了。要充分利用好试题的导向功能,使语文教学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
本文标题:语文学科教育论 复习要点 精简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9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