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指导讲述是连贯、完整地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它在人的社会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讲述是独白形式,要求讲述人记忆力强、注意集中,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使人听起来觉得思路清晰、词汇丰富、语句连贯、富有逻辑性。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言语水平低。可是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讲述能力。尤其是到了五岁左右,他们不满足于一般的朗诵儿歌、复述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这种愿望会日益强烈起来。因此,幼儿园进行讲述教学,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看图讲述,是启发幼儿细心观察图片,并用恰当的词句、连贯的语言把图片内容讲出来。图片色彩鲜明、形象直观,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加上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幼儿能细心地观察图片上的内容,积极动脑考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词语加以回答。这样,他们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和言语能力都能得到发展。看图讲述的要求比较高。幼儿为了把自己从图片上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而且使别人听得明白,就要在头脑中反复组织材料,认真考虑先说哪件事,后说哪件事,努力使自己讲得符合情理;然后,还要考虑选用哪些词汇,怎么组成句子,再通过外部有声语言,有感情地表述出来。这样一遍又一遍,幼儿在从不能讲到能讲得很好的多次反复中,提高了思维、言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由于各年龄阶段的幼儿言语发展水平不同,看图讲述的形式和要求也略有不同。一般情况下,看图讲述可以分为描述性看图讲述和创造性看图讲述两种。描述性看图讲述,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弄清图片上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用各种恰当的词语(特别是用恰当的形容词),讲清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他(它)们什么样子等,例如人物的外貌、表情、姿势、动作等。有时,为了讲得生动,幼儿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经验、体会进行讲述。这种讲述比较容易,一般用于小班末期和中班。创造性看图讲述,幼儿不仅要讲出图片上的内容,而且要根据画面上提供的主题和线索,通过自己的想象,讲出图片上没有、但与图片内容有关的其它情节,甚至还要表达出画面无法表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动机、情感、语言)等。这种讲述,要求幼儿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具有较高的、连贯的言语能力,一般适合于大班。一、教学准备看图讲述之前,准备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看图讲述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选择图片供幼儿讲述的图片,教师要精心选择。首先,图片的思想内容要健康、积极,主题明确,能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教育或社会道德教育,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画面的艺术性要强,包括色调和谐、形象准确、主题突出、背景简单、层次鲜明、布局美观大方等,富有感染力。其次,图片内容的深浅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画面上的角色不宜过多,情节要简单明了,幼儿能够理解。第三,要注意选择那些构思巧妙、富有启发性的图片,使幼儿通过对画面上的物体、背景、人物动作表情以及人物与事物相互关系的观察,能够产生许多联想,引出许多词语。例如《是谁替我把雪扫》这幅图片,幼儿观察后,就会产生许多联想:通过那厚厚的门帘、人们的衣着、树上覆盖的大雪,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寒冷的雪天;通过门框上的“光荣之家”四个大字,可以知道这家是军属;从雪堆和可见细微石缝的路面的对比,可以想象得出刚才有过一场热火朝天的集体扫雪劳动;透过少先队员和老爷爷的微笑,可以引出很长一段情节。幼儿有所想也就会有所说。看了这张图片,他们会很自然地运用“天气寒冷”、“雪下的很厚、”“铲的铲”、“扫的扫”等词句来讲述。为了使图片更富有启发性,图片中的角色还可以制成活动的。第四,要注意图片篇幅的大小。一般单幅的图片要选择得大一些,以对开为宜;连环图片最多不超过五至六幅,每幅不小于四开。如果是连环图片,前一幅与后一幅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前一幅应为后一幅留下联想的线索。这样,有利于幼儿进行逻辑思维和连贯地讲述。小班看图进述,多用情节简单的单幅图片;中、大班可用多幅的连环图片。有一些为幼儿喜爱、能从中编出多种故事进行讲述的图片,可以多次使用。根据教学的计划和要求,如果选不到合适的图片,教师可以自己设计或复制。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将图片复制成幻灯、影子戏等,这样更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自制的图片,也要力求符合上述要求。(二)分析图片选择好图片之后,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图片。要仔细观察画面上所反映的人物、时间、地点、情节(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弄清主题是什么;如果是连环图片,还要分析各幅图之间的联系,例如,故事的发生、发展及高潮等分别表现在哪幅画面上,同时,要估计一下每幅图片的观察和讲述各需要多少时间;要根据画面上的角色,设计他们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以及设计画面上没有、但与故事情节有关、可能发生的情节等。教师还要事先筹划一下,课堂上要求幼儿观察什么,讲述到什么程度;估计一下,幼儿对图片会有哪些反应,在观察和讲述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难点、强调重点,为此提出哪些启发性问题和辅助性问题等。难点是指幼儿不易掌握的地方,重点是指幼儿一定要掌握的地方,二者不是一个概念。但有时候,难点就是重点;有时候,难点虽然不是重点,可是难点不突破,直接影响幼儿掌握重点。例如《是谁替我把雪扫》一图中,难点是幼儿要通过观察“光荣之家”匾牌来判断老爷爷是“军属”,而幼儿还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重点是让幼儿观察和讲述少先队员们悄悄帮助军属爷爷扫雪不留名的好行为。幼儿只有明白老爷爷的“军属”身份,才能准确地把握少先队员们扫雪的社会意义。所以,教师分析图片时,要考虑如何让幼儿明白难点部分,掌握重点部分。(三)设计提问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或要求幼儿回答,是教师组织幼儿看图讲述的基本方法。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幼儿积极、创造性地看图讲述的牵引线,因此,教师应事先根据教学要求和本班幼儿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问题和教学中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1.问题要紧扣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不提与此无关的问题。例如《是谁替我把雪扫》,这幅图片的主题与时间、地点、人物、气候紧密联系着,只有启发幼儿懂得:在“寒冷的早晨”,“少先队员们”悄悄地为“军属”扫“院子”,才能点出主题,完成教学任务。图片《大家一起玩》的内容与时间、地点、气候无关,教师就只需要启发幼儿掌握其中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就可以了,不必提有关时间、地点和气候的问题了。2.问题要具体、恰当、明确,使幼儿有话可答。同样一张图片,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明确,如,“仔细看看,图片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就能具体地考虑和回答;而如果教师只是含糊其词地问:“好好看看,是什么意思?”幼儿就无法理解,只能盲目地观察,离题地讲述。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开拓幼儿的思路。教师应避免提那些包含答案在内的选择性问题。怎样的提问,幼儿只能机械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不用动脑,没有任何好处。例如《是谁替我把雪扫》,教师应该这样提问:“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看出来的?”幼儿听到这样的问题,必须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思考,才能回答。这样的提问才有启发性。4.提问要有顺序,有条理。教师可以根据画面景物的近远、人物出现的先后、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等,系统地提问;还可以在前一个问题得到答案的基础上提第二个问题。这样层层深入,幼儿回答问题的答案就连贯成了故事。以《是谁替我把雪扫》为例,教师可以问:“这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一天的什么时候?”“门口的雪是谁扫的?他们为什么帮助老爷爷扫雪?他们为什么躲起来?他们是怎样想的?”“老爷爷出来正要做什么?他发现了什么?他为什么笑?想了些什么?他说了些什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提问题的多少和难易,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和水平而定。一组问题不要提得太多,以免幼儿记不住。5.为解决难点进行一些辅助性提问。幼儿在观察和讲述中,有时难免观察不准确或讲不清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即兴提一些辅助性问题,也称“提示”。用来提示的问题比较具体,更接近答案,起一种提醒和暗示幼儿的作用。总之,看图(尤其是有情节的主题画)讲述时,教师大致可以提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企图帮助幼儿对图片整体有所了解,可以问他们图片上主要画了些什么:要求幼儿讲出图片的主要内容,可以问他们图片上有些什么人(或物),是什么样的,在干什么等;企图帮助幼儿搞清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问他们××要干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等。上述问题可以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和想象,帮助幼儿搞清人物之间、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上课时,幼儿的座位最好排成半圆形,如果人多,可以插空排双排;图片应挂在距离幼儿七尺左右远、并略高于幼儿视平线的正前方,使每个幼儿都能看得清楚。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图片,可以在上课之前挂出。采用多幅图片时,可以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决定一次展示、逐步展示、或是对比展示。在观察和讲述中,要将暂时不用的图片摘下或遮住,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二)引导观察观察图片以前,教师可以说“老师带来了一幅很美丽的画,我想你们一定很想看到它”一类的话,引起幼儿观察图片的兴趣。然后提出观察图片的目的、要求。小班幼儿能力差,教师可以首先介绍图片的题目,然后用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例如,讲述《小猫在哪里》这一图片时,教师可以说:“……猫妈妈急得喵呜——喵呜直叫,她说‘小朋友,今天,我把你们请来,就是请你们帮助我找找我的小猫在哪里’”,以游戏的口吻将小朋友带到图片的情境中,使他们明白观察的目的、要求。对于中、大班幼儿,应多用鼓励的口吻提出观察的目的、要求,如“看谁观察得最仔细”、“谁能看出爷爷在想什么”、“相信每个小朋友都能认真地观察”,等等。幼儿对图片有了兴趣,明白了观察的目的、要求,注意高度集中的时刻,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一般先让幼儿自由地观察片刻;然后,按图片的情节和层次,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到人物的心理活动,有顺序地提问。对于小班幼儿,是边让他们看图,边与他们谈话;对于中、大班幼儿,是要求他们按问题深入观察,必要时,还可以让他们边看,边相互讨论,一个个问题能回答了,他们也就能连贯地讲述了。根据幼儿观察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还要即兴提问,对幼儿进行引导;当幼儿遇到难以观察的细节或角色的心理活动时,教师要用教鞭或语言指点,如,幼儿说不出“军属”时,教师可以指点一下门框上的“光荣之家”匾额,也可以用语言提示。这样,才能保证紧扣主题,体现教的主导作用。把课上活。(三)指导讲述幼儿在看图过程中,教师是通过提问来启发、引导他们集中注意仔细观察的。幼儿讲述时,教师的提问,目的在于启发他们用相应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图片内容,所提的问题,除应注意启发性、目的性、顺序性、灵活性以外,还要能帮助幼儿组织语言,遣词造句,即通过思考教师有系统的一组组问题,幼儿能按所提问题的顺序,把一个个问题答案用语言说出来,这样就形成了连贯的讲述。幼儿讲述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示,具体帮助。可以由自己或别的幼儿把他说不出来的词、词组或短句,替他说出来,但不宜过多。例如,幼儿说不出“铲的铲”时,教师可以替他说出第一个“铲”字,提示他,让他接着说下去。教师除了用语言提示之外,还可以用表情、手势、动作等提示。例如,幼儿说不出“臭”字时,教师可以做出边嗅边皱鼻子的反感表情,以引起幼儿联想,尽快找到相应的词。教师对幼儿讲述的指导,要面向全班:提问要有适当的难度,多数幼儿要经过一番积极思考才能答得出来;请中等水平的幼儿先讲,然后鼓励胆小的、言语能力较差的幼儿重复讲述,或者回答更为简单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讲述难度较大的部分,或者进行总结性讲述。这样,全体幼儿的讲述能力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幼儿在讲述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他们的发音是否准确、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连贯、音量是否适中,是否能有表情、不离题地讲述,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由于各年龄班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教师指导幼儿讲述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各年龄班的教学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小班幼儿入园几周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始指导个别幼儿看图说话,然后过渡到
本文标题:小中大班看图讲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9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