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1840-1949一个主题中国去向何处?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三个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洋务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棉纺厂听说工厂又扩大了,有那么多的棉花吗?这么多棉布卖给谁呀?据你所知说说明清时期:•大臣见到皇帝该怎样?说明什么?•一位商人经商积累了资金,他将会投资于什么?•一位商人想远涉重洋去英国贸易,可能吗?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林则徐对当时英国人的看法正确么?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1、背景外患日深危机四伏•(1)国势日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知识分子逃避社会现实,统治者盲目自大愚昧无知.•(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与殖民扩张。“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今中国仍不知西洋。”“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海国图志》2、代表人物“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1)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言语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③仿制西方战舰;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2、代表人物(1)林则徐(2)魏源1、背景外患日深危机四伏“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意义: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代表人物(1)林则徐(2)魏源1、背景外患日深危机四伏3、介绍世界和中国的书籍徐继畲(yú)的《瀛环志略》姚莹的《康輶(yóu)纪行》2、代表人物(1)林则徐(2)魏源1、背景外患日深危机四伏3、介绍世界和中国的书籍4、特点阶级属性:地主阶级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学习层面:器物2、代表人物(1)林则徐(2)魏源1、背景外患日深危机四伏3、介绍世界和中国的书籍4、特点5、影响•1、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2、打破了长期以来“天朝上国”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使中国人第一次面对列强林立、充满竞争和威胁的现代世界进行现实的思考。•3、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4、对洋务运动产生重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1859年洪仁玕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由于缺乏客观条件未能实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2、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开创近代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堂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2、内容4、论战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5、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3、目的洋务派VS顽固派《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不经意间,眼角滑落一行浊泪悲哀?!抑或是感动?!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战败的刺激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的原因(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思想主张政治: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工商业文化:近代教育(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2、维新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2、维新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1)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近代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思想、平等观念的人。Q: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2、维新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1)康有为(2)梁启超托古改制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完备。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2、维新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1)康有为(2)梁启超(3)谭嗣同托古改制变法是历史的必然谭嗣同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1.(劝梁启超逃跑时)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2.(回绝友人劝其逃跑时)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3.《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4.临刑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真理而献身精神,救国救民爱国主义精神;变法图强的改革精神;敢作敢当,敢与邪恶(落后)势力作斗争。2、维新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1)康有为(2)梁启超(3)谭嗣同(4)严复托古改制变法是历史的必然激进派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特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借经学、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政治制度:君主立宪2、维新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1)康有为(2)梁启超(3)谭嗣同(4)严复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内容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维新派VS封建顽固势力双方2、维新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1)康有为(2)梁启超(3)谭嗣同(4)严复4、维新变法的影响•(1)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激发了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热情,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投入到救国救民的队伍中。•(3)直接推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5)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步具备了资产阶级理论形态。•(6)维新运动也促进了中国的新闻事业、教育事业、出版事业的兴起,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文化的起点。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到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初步形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初步形成。1、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初步形成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1905年东京中国同盟会成立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初步形成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3、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革命派《民报》保皇派《新民丛报》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意义: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扩大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阵营。相同的目的:①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②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民族危机。不同的方式和政体目标:①维新派保留清王朝前提下,通过自上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②革命派通过武装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毫无疑问,最让人心动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出亡线的边缘上吟诗做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积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他们为了文化和文明,可以不顾物欲利益,不顾功名得失,义无返顾,一代又一代。--余秋雨《山居笔记流放者的土地》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戊戌时期,梁启超因感奋国事阽危而升腾起变法自强的使命感,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以方面又小心翼翼地向传统观念求助。……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这是维新志士新旧杂糅的共同心理特征,梁启超也不例外。--李华兴《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化》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课标: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政治:内:独裁专制外:列强侵略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3、思想文化: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3、中心北京大学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倒读英文报纸以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他以偏执的态度来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脚下的土地给予了深切的关注。1915年,《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出版,向世人强调东方文化的价值。在北京大学任教时,他梳着小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辜鸿铭北大的教授们……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材料一:“北大
本文标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1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