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第一篇侵华进程日本的滔天罪行(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1931年,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美英)无暇东顾,干涉日本;国共内战,当时中国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确立了以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逐步形成“北进”的大陆政策和“南进”的海洋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国策。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明治天皇侵华进程八一三事变(1937年)攻陷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华北事变(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1931年)——局部侵华的开始卢沟桥事变(1937年)——全面侵华的开始坂垣征四郎坂垣征四郎号称“陆军之花”1929任关东军高级参谋,长期从事侵华活动。1948年被判决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1931年9月18日夜,依据坂垣的策划,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效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动进攻,9月19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华进程——“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沈阳柳条湖北大营侵华进程——“九一八”事变1932年3月,宣布成立伪“满洲国”,溥仪在长春出任执政。对我国东北实行殖民地统治,揭开了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溥仪——伪满州国皇帝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侵华进程——“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进攻中国。侵华进程——“卢沟桥事变”日军通过卢沟桥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卢沟桥龙王庙宛平丰台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抗战,标志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侵华进程——“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18.7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当时驻南京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以杀人为乐的日军手提人头留念东京《日日新闻》登载的两个日本兵进行杀人比赛的报道日军占领南京后,日军少尉向井、野田在南京紫金山下进行杀人竞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进行报道,称向井已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他们还要以杀满150个中国人为目标比赛下去。这是当时《东京日日新闻》对此事报道的影印件。这样的“万人坑”有多少?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据战后国际法庭认定,日军侵入南京后,一个半月内发生2万起以上强奸事件。据统计,被集体屠杀的达19万人以上,被零散屠杀的超过15万人,总计30万人以上。第二篇全民族的抗战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式建立1937.8国民党改编军队七七事变,日全面侵华,中共七八通电,蒋庐山讲话,均表抗战1937.9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初步建立1936年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标志)1935年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12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方针;会后毛的报告,奠定理论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5年“八一宣言”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国共产党政策调整瓦窑堡会议旧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调整在1935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表示“和平未到绝望的时候,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绝不轻言牺牲”。蒋介石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蒋介石的本心还是要反共。他所说的中共问题的解决,其实是要共产党向国民党投诚,接受改改编,特别是必须解除武装,才能以政治方法来解决。这自然是办不到,因此,他仍企图用武力来解决。蒋介石把中共的联蒋抗日政策误认为由于处境困难,急于同国民党妥协,企图抓住时机消灭红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6年12月初,蒋介石率领国民党一批大员、将领亲自坐镇西安,布置剿共军事。他对张杨等人的苦谏丝毫不睬,反而威胁他们:要么上剿共第一线,要么两军调出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压了蒋介石,提出了八项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提供了条件。张学良与杨虎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珍贵合影1937年,国共两党先后经过多次谈判。8月22日,国民军事委员会正式公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革命军第八路,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②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③无统一的组织机构和成文的政治纲领;④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⑤统一战线始终存在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⑥中共政策:坚持领导权(坚持对自己军队和政权的领导);⑦得到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中共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的旗帜,有利于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日本:全面侵华国民党:被迫应战共产党:积极合作集中攻打正面战场正面战场较积极抗战开辟敌后根据地,配合作战,建立抗日根据地速决战片面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1937.7--1938.10)上海南京武汉太原宛平重庆卢沟桥事变1937.7太原会战1937.9-11(中共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1937.8-11南京大屠杀武汉会战1938.6-10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淞沪会战的战幕由此拉开。冯玉祥(右1)和淞沪前线指挥官张治中(右2)、淞沪战场浦东前线指挥官张发奎(右3)在前线指挥部全面抗战的路线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会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主张,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3个团于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他是中国开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115师缴获的部分军需物资忻口会战1937年10月,忻口会战是华北战场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历时23天,大小战斗40余次,日军伤亡2万人,牵制了日军沿平汉路南下的作战行动。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武汉会战1938年6月,40万日军、120艘舰艇,300架飞机进攻武汉,中国参战部队达130个师,约100万人,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会战,日军死伤20万,中国军队死伤40万。在武汉会战中,中国海军中山舰被日机击沉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作战,以正规战为主,是抗战的主战场,是抗日的主要力量。(1)、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3)、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思考题:如何评价抗战初期两个战场作战情况及相互关系国民党正面战场:①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态度比较积极。如:四次会战②正面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是主力,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③由于片面抗战,导致丧师失地。共产党敌后战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后方构成威胁,有力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关系: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确立全面抗战路线敌后区: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国统区发动群众斗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太原会战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人民战争胜利解放区陕甘宁边区延安2、持久战方针的提出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提出了持久战方针。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1、背景:2、目的:3、内容:4、作用:①亡国论(亲日派)②速胜论(亲英美派)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①分析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规律。A、敌强我弱中国不能速胜B、敌小我大C、敌退步我进步最后胜利属于中国D、敌寡助我多助②人民战争战线(全面抗战战线)①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小结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在此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两条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抗战结局。毛泽东适时地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命论”和“速胜论”,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历经千载薪火相传,百炼成钢,我们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锦涛(200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本文标题:战略防御阶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2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