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词的简介•词,起源于隋代,发展定型于中晚唐,至宋而大盛,遂成为宋一代的文学标志,与前朝之唐诗、后世之元曲鼎足而三,成为我国古典格律诗三座高峰之一,闻名中外,是“国诗”桂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词,由于她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人们曾称她为曲、曲子、曲词和曲子词。•诗词相较,前人以“诗庄词媚”来概括,可谓得之。惟其“媚”,她的形象塑造才更鲜明突出,她的语言才更加华丽优美,她的意境才更具有个性······也就是说,词更具有感染力。词发展到中晚唐以后,尤其到了宋代,即名家辈出,佳作如云。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生平•著作•词的特点生平•她出生在仕官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知名学者,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是著名状元王拱辰的孙女,长于文章。清照的少年时代是在轻松明快的氛围中度过的。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清照十八岁,嫁给正在京城读书的太学生赵明诚。大观元年,明诚辞官,不久两人离开汴京,返回青州,平淡的度过了十年光阴。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九月,明诚被南宋朝廷起用,建炎三年(1129)三月,被免去官职。同年八月十八日,明诚谢世,时年四十八岁。词的特点•清新明爽,婉丽多姿,语多浅近,令人读来既通达畅快又饶有回味,字里行间总有一股灵气在起伏跳荡,时时唤起读者赏激不已的情绪。词赏析•《点绛唇》•《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清平乐》•《永遇乐》•《玉楼春》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赏析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本词作于清照晚年,是她全部词中最感人至深的一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它写某一个秋日黄昏作者独居室内的见闻和感受,婉转有致地表现了清照晚年凄苦哀愁的心灵世界。•上片起首三句以惊人的笔力,连用十四个叠字极有层次地展现出词人的心境,写出了她的不幸。•下片写出了她年华已逝的锥心之痛,以及孤苦无依的情景,最后三句如开闸之水喷涌直出,将“愁”字托出,达到全词抒情的最高潮。如梦令酒兴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赏析•本词是清照早年的作品。•它记一次春游,兴尽醉归,迷失去路;藕花世界里,桨声、笑声、鸥鹭惊飞的拍翅声,合成一幅完满动人的春日醉归图。•起句逆风而入,以倒叙方式开启全篇。溪亭日暮,醉里荡舟。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清照更是她自己,与自然相合为一,生命才找到那份最纯粹的真实。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本词是清照新婚不久与丈夫分别所作,它以精妙婉转的笔触写出了对远行丈夫的深挚思念。•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重在写一个“独”字。•下片纯然抒情,写出了夫妻分离,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赏析•本词是清照早期的作品。•它以清轻俏丽之笔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抒发了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全然写景,景中含情。起句中的“愁”字是全词的“眼”,笼罩全篇。•下片从上片“愁”字化出。将人与花对比,形象的写出闺中思妇“愁损玉肌”的情状,是极流畅自然的情语。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赏析•本词是清照南渡后的作品。•它以赏梅为线索,通过今夕不同心情的对比,寄予身世之叹和国家之忧,真切的抒发了作者当时漂泊沦落、衰老孤独的处境。•上片写往昔赏梅的心情。下片写今年赏梅的心绪。上下两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诗朋酒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赏析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玉楼春·红梅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苞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赏析•本词作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之后。•这是一首咏梅的作品。它以精致活泼的笔触赏赞了红梅,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愁闷和为寻求解脱而及时赞梅的矛盾情怀,透出清照性灵中洒脱的一面。•上片正面写梅花含苞待放的状态,由形入神,刻画出梅花的形象,简洁明快。•下片作者抒情,回归到梅花主题上来:正因愁闷才要及时赏梅。忽开忽合,笔势逸荡灵动之极。总结及感受•清照的词清新,给人以眼前一亮之感,又有一些词表达了她的愁绪,让人能够完全融入到她的感情里,使我们可以了解她内心的愁绪,为词的历史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一笔,极具影响力。
本文标题:李清照诗词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3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