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CompanyLOGO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静脉炎基本知识定义:静脉壁内膜的炎症反应,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血管瓣膜血管内皮上皮结缔组织血管中层血管外层血管壁瓣膜血管内膜结缔组织血管中膜血管外膜动脉静脉血管结构•血管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构成。当内膜受到损伤时,有可能导致静脉炎或血栓的发生。•血管中膜是以平滑肌和有收缩的组织相结合,随血管内压力的增加或降低而扩张收缩。•血管外膜”:以结缔组织构成保护层。病理改变•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溶液直接损伤静脉壁。•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条索状,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静脉炎的分级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的指标,将静脉炎分为4度。0无临床症状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扪及硬结。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分级(5度)•0级为无疼痛;•Ⅰ级为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Ⅱ级为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Ⅲ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1cm;•Ⅳ级为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1cm,影响肢体功能危险因素血管内皮受损药物高糖高脂机械刺激感染久坐久蹲手术创伤静脉输液途径PVC外周静脉导管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穿刺护士是否接受过专门培训?血管及穿刺部位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是否选择合适型号的套管进行穿刺?穿刺时有无损伤血管的内膜和外膜?是否严格无菌操作?是否应用透气性较好的无菌透明敷料固定?是否正压封管?保留时间是否过长?是否做好病人的宣教工作?是否合理用药?拔针后是否做好穿刺点的护理?分类A.机械性静脉炎①穿刺部位固定不牢靠,针管滑动;②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炎症反应;③选用的留置针或输液针与血管壁摩擦引起静脉炎,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炎。B.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液体酸碱度过高,导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C.细菌性静脉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任何尘埃、玻璃屑、细菌入血,都会使血管壁变硬发炎。穿刺部位感染,或留置导管逆行感染。原因•化学因素:主要是药物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药物的浓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否与静脉管舒缩状态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等机械性损伤。•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淋巴循环状况以及患者的营养等全身状况。•个体与操作者因素:进行患者全身情况评估、护士的技术和责任心有关。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输液相关性静脉炎(infusionphlebitis)原因•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伤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机械性损伤导管材料导管留置时间机械性损伤——导管材料•广泛使用的材料•硅胶•(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聚氨酯与硅胶材质的对比聚氨酯(Poly-Urethane)硅胶(Silicone)优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易形成血栓优秀的材料强度,不易被拉断,反复操作不易折断输液压力高,适用范围广外径小,内腔大,流量更高不容易打折材料不易老化,耐用性更好有比PU材质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更光滑柔软而且顺应性好对大部分医用溶液都有抗性缺点使用含酒精或丙酮的溶液时,应加以注意反复操作易被折断或拉断耐压力低放置过程中容易打折或打结流量较低由于硅胶结构的特点,有更多更大的微孔,因此有更高的感染机会和气泡形成机会机械性损伤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置管时间>24小时是24小时内的1.6倍。Predisposingfactorstophlebitisinpatientswithperipheralintravenouscatheters:Adescriptivestudy拔针后静脉炎•相关因素:1老年人皮下组织松弛,拔针后穿刺点不能马上愈合。2拔针后伤口处理不当造成感染。•症状:穿刺点红、痛,严重可见分泌物。•处理:穿刺点严格消毒并无菌敷料覆盖,再涂抗生素软膏。避免拔针后出现静脉炎•选择导管柔软的留置产品。•避免在关节部位•拔针后及时消毒穿刺部位,无菌敷料覆盖,提醒病人注意防水。•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伤口防护。输液相关性静脉炎(infusionphlebitis)原因•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伤化学性损伤药物的刺激(PH值、渗透压)不恰当配制过快输注存在特殊物质化学性损伤药物的刺激——PH值•动物实验PH4.5-100%的静脉引起严重的静脉炎PH5.9-50%的静脉发生轻度到中度静脉炎PH6.3-20%的静脉血管发生轻度静脉炎PH6.5-没有血管发生改变•人体试验PH7.0-7.4的中性溶液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最小ConsiderationonpreventionofphlebitisandvenouspainfromintravenousprostaglandinE1administrationbyadjustingsolutionpH:invitromanipulationsaffectingpH部分药物PH值•5%GS、10%GS、50%GSPH=3.2-5.5•0.9%NSPH=4.5-7.5•5%GNSPH=3.5-5.5•复方氯化钠PH=4.5•5%NaHCO3PH=7.5-8.5•20%甘露醇PH=4.5-6.5•低分子右旋糖苷PH=3.5-6.0•多巴胺PH=2.5-4.5•10%KCLPH=4.5-6.5化学性损伤药物的刺激--渗透压渗透压低于450mmol/L,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低危险度渗透压在450-600mmol/L之间,属于中危险度渗透压在600mmol/L以上,属于高危险度•稀释越多=渗透压越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越低常见的高渗药物药物渗透压(mmol/L)10%脂肪乳310~340复方氨基酸800卡文750人血白蛋白100020%甘露醇1100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抗菌药: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心血管药: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抗肿瘤药:5-氟脲嘧啶、吡柔比星、表柔比星等。•中药:双黄连、炎琥宁等输液相关性静脉炎(infusionphlebitis)原因•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伤感染性损伤穿刺点污染导管接头污染静脉滴注的药物被污染没有严格使用无菌技术免疫缺陷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预防无菌置管液体维护无菌操作静脉选择穿刺技术及时更换正确选择置管方式无菌配制护理敷料加强营养预防•加强无菌观念及技术能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苦练基本功,提高穿刺成功率。•静脉的选择: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因此,选择血管时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血管管径越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根据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程度,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输、慢输,避免短时间内血管内药物浓度太高而刺激血管壁;而刺激性小的药物,应后输,则可避免刺激性药物留在血管内而致静脉炎。预防•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可用75%酒精浸湿的纱布敷于穿刺部位前端。•局部热敷:热敷后减轻药液刺激引起的疼痛,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合理膳食补充营养: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修复能力和局部炎症的抵抗能力。•留置针和敷贴选择、及时更换、中药外敷。•加强巡视。静脉炎处理原则发生静脉炎后,在发炎部位给予先冷敷后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若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冷敷再热敷症状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每次20分钟,一天4次。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静脉炎处理原则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需等到发炎血管症状完全复原,弹性恢复方可使用。治疗方法直接用喜疗妥乳膏均匀涂于患处皮肤表面,轻轻按摩3~5min,2~3次/d,连用3d,能有效改善静脉继发高凝状态,增加局部血流和循环,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及再生。50%硫酸镁湿敷患处皮肤表面,并加薄膜固定,2~3次/d,连用3d美得喜乳膏外敷,其主要成分为肝素钠,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抗病毒、抗过敏及止血等多种生物功能。乙醇加维生素B12湿敷75%乙醇20ml+维生素B12500mg,静脉输液开始至结束后30min。康惠尔敷贴治疗方法•喜辽妥药膏康惠尔敷贴治疗方法•新鲜芦荟•如意金黄散•云南白药•紫金锭每天2次,每次15-30min外敷小结患者最大的满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正确评估精湛技术精心护理及时治疗CompanyLOGO
本文标题:静脉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6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