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1-文言文复习之整体阅读
史传类文本•1.分清选文类型•2.掌握阅读方法高考文言文选段:1、文言史传文2、文言散文史传类选文特点•(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2)从表达方式看,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所选的材料一般在550字左右。但近几年选文的长度有加大的趋势,有些年份长达700字。文本加大长度也就是加大阅读的难度。•(3)从内容上看,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一般突出人物忠诚敬业、廉洁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4)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史传类文本的四个读点(1)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3)官职: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4)品格;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小试牛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试概括主要事件及杨氏的性格特点。•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侃)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理解:•1、人物:李侃(陪衬人物)、其妻杨氏(主角),胥吏、百姓(叙述所需);•背景:项城为叛军困时,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挺身而出。•事件:杨氏作为(1)劝阻丈夫怯退;•(2)激励百姓奋起;•结果:叛贼全都逃跑,项城的人没有伤亡•2、杨氏说话艺术:杨氏的话,说得实在,入情入理。从百姓的角度思考,所以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3、人物个性: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三次审读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2、疏通语句:由于选文大多为节选,因而叙述的跳跃性较大,要注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变化以及先后顺序,甚至还要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三次审读二、审读题目,推断文意.1.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选项的提示,来帮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特别是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2.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3.调动知识积累,尤其是文言文知识,基本疏通文本大意,能大致口译出文章的基本内容4.敏感捕捉关键的词语、句式,并与相关题目对应,注意题目选项所选用的语句在文中的位置,上下文的意思等。三次审读三、再读文章,完成答题.•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强调•1、以文言字词句的基础积累着手;•2、懂得传记类文本的选文特点;•3、根据阅读的要素进行解读:•(1)人物(2)事件(3)品德散文选文类型1.论说类:一类为论、说等,这些都是典型论说文形式或析理推论或阐述事理,或明辨是非。如《师说》《六国论》二类为书信、赠序、奏议,就应用范围而言是应用文,就语言形式来说主语议论文。2.杂技类:多以山川景物、人事记:以山川、景物、人物为主要记叙对象。如《始得西山宴游记》3.应用类:主要有墓志铭和祭文。墓志铭:刻在石上、埋于墓前,记叙死者生平事迹。祭文:哀悼死者之文。议论散文的阅读方法1、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意识。贪图便道,往往导致理解出现偏差。所以必须认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理解主旨:文言议论散文抓论点。所以弄清论点是关键,同时也要善于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3、理清思路:文言议论散文须抓论证结构,筛选各段要点,整合文章信息。(要特别注意各段的首句和尾句)4、关注议论方式。(1)比喻论证(2)对比论证(3)举例论证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1、既要有整体意识,又要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关键语句:如文章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议论句)等。2、把握作者的情感。3、抓线索,理思路。文言抒情散文主要抓感情线索。4、理解抒情方式:(1)、借景抒情,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2)、托物寄情,即借助对物的描摹,用物来寄予作者深厚的感情或志向。(3)借助生活中的细节抒情阅读方法善借助会跨“难”耐心读预备知识1: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洗沐乞骸骨致仕预备知识2: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预备知识3:近年常涉及的基本篇目1《赤壁赋》2《廉颇蔺相如列传》3《石钟山记》4《游褒禅山记》5《师说》6《烛之武退秦师》7《六国论》8《过秦论》9《鸿门宴》10《陈情表》文中常见实词和虚词【备考建议】1.转变阅读观念一般同学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2.注重复习课本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年来所考的文言实词、虚词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学有所成祝你成功
本文标题:1-文言文复习之整体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0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