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臭氧层的破坏和大气污染与酸雨
知识点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作用正常情况臭氧层能过滤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仅剩少量的紫外线。紫外线长驱直入,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巨大伤害臭氧层破坏的表现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其中南极附近臭氧减少尤为严重,已出现了“南极臭氧空洞”青藏高原1985年,英国科学家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发现:在过去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就会减少约30%,有近95%的臭氧被破坏。从地面上观测,高空的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洞”由此而得名。臭氧洞的来历臭氧层破坏的原因(1)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影响(2)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主要原因)人类使用电器排放的大量氟氯烃,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臭氧层破坏的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加农作物、海岸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治措施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知识点3大气污染与酸雨1、大气污染空中死神北京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里有23.3%都来自汽车尾气。阅读探讨:大气污染1、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大气污染物包括哪些成分?2、大气污染有哪些方面的危害?1、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大气污染物包括哪些成分?来源:燃煤产生的废气、汽车尾气成分:硫氧化物、烟尘、碳氧化物、氮氧化物、铅等由于汽车尾气是低空排放,对人体危害特别大大气污染的危害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1、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样形成的?2、有什么危害?3、世界上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4、如何应对酸雨问题?探讨:酸雨的形成与危害1、酸雨的概念及成因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燃烧煤炭汽车尾气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水汽水汽硫酸亚硫酸硝酸酸雨pH小于5.6Note: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雨,该说法是不全面的。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等各种形式的降水。另外,如果雾的pH小于5.6,也可以叫酸雾。2、酸雨的地区分布世界上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有何共同点?现在全世界主要有三大酸雨分布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工业较发达,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大。地区分布成因欧洲欧洲西部、北部欧洲西部工业发展早,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大,而北欧盛行西风北美洲北美五大湖地区五大湖地区工业发展早,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大长江以南包括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区)①长江以南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燃烧大量的高硫煤。②长江以南主要为酸性土壤,加速了酸雨的形成。③多丘陵山地,地形比较封闭,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④降水多3、酸雨的危害1、危害生态环境使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毁坏森林2、危害基础设施酸雨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3、危害农业生产4、引起国际纠纷西欧和北欧4、酸雨的防治措施最根本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具体措施:1、加强国际合作,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2、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进行清洁生产;3、设法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4、对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进行回收利用。直面环境问题1、人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活动影响环境(2)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2、环境问题的分类、成因及表现产生原理表现具体内容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产生原理表现具体内容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产品的再生速度1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原理表现具体内容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产品的再生速度2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能源资源短缺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1)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交通、工业生产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分析时可从向环境过度索取自然资源进和任意排放废弃物两方面入手。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是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2、大气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系统和逆温现象的负面影响。2、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环境问题类试题的解题方法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2、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着重分析人为原因)3、影响4、解决措施(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可以从政策法规、工程措施、人们的思想意识等方面加以考虑)
本文标题:臭氧层的破坏和大气污染与酸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1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