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生:张婷婷、刘金燕、李倩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0/2/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这里将会分析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现状及规划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规划应当贯彻“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规划原则,并需要在规划指标、规划方法和规划管理方面与时俱进,求是创新。目录1、城市绿地系统概念介绍2、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3、有关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议4、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为例城市绿地: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民居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其绿地组成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湿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1、城市绿地系统概念介绍2020/2/3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2020/2/3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该标准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编码的形式,将城市绿地分为5个大类、13个中类、11个小类。五大类:G1公园绿地、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属绿地、G5其他绿地十三中类:公园绿地:G11综合公园、G12社区公园、G13专类公园、G14带状公园、G15街旁绿地;附属绿地:G41居住用地、G42公共设施绿地、G43工业绿地、G44仓储绿地、G45对外交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十一小类:综合公园: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中的G121居住区公园、G122小区游园专类公园: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G135风景名胜公园、G136游乐园、G137其它专类公园2020/2/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城市绿地指标是反映城市绿化建设质量和数量的量化方式。目前,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国家园林城市评定考核中主要控制的三大绿地指标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G1/城市人口数量(G1包括G11~G15)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包括G1~G4)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X100%(城市建成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包括各类绿地G1~G4的实际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含被绿化种植包围的水面、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草地不重复计算)2020/2/3中国城市绿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决定了中国古代城市从选址到建设遵从与自然的协调共生。纵观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发展的历程,园林与城市、造园与建城,始终相互交织,以私家园林和庭院绿化为载体的“城市山林”已总所周知。解放后建国初期,这种追求以城市公园的大量兴建为载体,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最近10多年,许多城市在实践中已结合各城市特色进行了绿地系统的研究探讨。随着中国人居环境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中式。如今,随着城市规划观念转变及视角转移,城市绿地规划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21世纪的城市需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向生态型格局演化,需要成为“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现代城市绿地规划发展潮流主要是规划理性化、布局多元化、结构系统化、空间开放化、绿化森林化、景观人文化、水景生态化、设施人性化八种。2、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2020/2/3规划理性化:根据各城市绿地规划中特有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城市风貌、工业用地、居民用地、道路系统,做出各具特色的、和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体现地区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而不仅仅是单靠设计师的突发灵感和“一厢情愿”。体现规划工作的科学性、理性化。如桂林市的分散集团式城市结构间的放射状的楔形绿地系统,将田园的优点引进、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秩序和弹性。布局多元化:现在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形式多样、其中基本布局形式主要有块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混合式等。不同城市可能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布局形式组合出新的布局形式,可成为组合布局形式。如秦皇岛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则依据山水特色和一城三区的布局特点,将布局确定为“大环境生态绿地衬托城市组团”的布局形式,三城区组团呈“网带状与楔块状”组合绿地布局结构形式。2020/2/3结构系统化: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都具有一定完整的结构体系,总体上包括3个层次。1、大地绿化子系统规划:以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优化为基础,充分利用农田、山体、水体及岸线绿化,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全面协调绿地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2、城市绿地子系统规划:以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道路河道绿地及风景林地为主体进行系统规划,起到改善环境,美化整体环境的作用。3、庭院、阳台、屋顶小环境绿化子系统规划:这一层次是指以家庭内外生态布置为基础的庭院、阳台和屋顶绿化。如启东市绿地系统规划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以外围大环境绿化圈——市郊生态系统(果园、农业观光示范园)为外环,以城市周围的防护绿地(环城公园)为内环,市内合理布设块状公共绿地,并通过道路绿地,滨河绿地相互贯穿,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由此可看出在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更多的考虑了城与城之间的联系,城与乡村的结构系统、大地景观规划和地区性绿地规划。打破城乡界限,把自然引入城市,把农田也看成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城与城、城与乡互动,结成一个有机的绿地系统2020/2/3空间开放化:1从“园林绿化”走向“大地景观规划”如江苏省宜兴市在大环境绿化规划中,加强东、西景区建设,使东西两块绿地楔入城中,弥补老城区绿都不足。2开放公园,进一步扩大园林空间。如南京市开放玄武湖公园环湖绿带,使湖、城融合为一体,同时也满足了市民的需求。绿化森林化:是指绿化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我国许多城市以“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的城市规划新理念来建设城市新景观。即把城市规划建设为“森林城”。如上海规划在外侧建设一条宽度不低于500m的环城绿化带,全长97km,面积7241hm2。2020/2/3景观人文化: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必须尊重文化把握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和主题,尽量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内涵,这样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才真正具有灵魂,才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才符合人们的审美及心理需要。水景生态化: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来处理水体的造景,不但要富于情趣,还要求水体洁净,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共生,并具有可持续性。如沈阳市北塔公园,其水体的规划理念是:建立集生态、水上活动和观赏功能于一体的湿地景观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其驳岸少加人工,保持自然,形成一个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湿地带,在湿地上随水体的深浅不同,栽种不同的水生和半水生植物,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人可以在水中荡舟探幽。2020/2/3设施人性化:人们已不再满足对空间的单纯物质功能需求,而更多追求精神的享受;城市的主体和服务对象是人。因而城市绿地设计必须满足人类生存、享乐与发展的要求,包括绿地内各种设施都要符合人体尺寸比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满足人类生理与心理的需求等,设施的形式、景观建筑尺度、道路款低都要自然和谐。2020/2/3问题城市绿地系统内容编制问题现实问题绿化指标目标体系存在误区绿化分类没有全面概括绿化要素定位问题规划内容没有凸现绿地多功能性规划范围重视规划区轻视市域规划对象重视城市建设用地忽视非建设用地建筑优先,绿地填空奉行抽象的传统布局模式绿地面积假象2020/2/31绿化指标目标体系存在误区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规定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三项指标。关于绿化覆盖率这一项指标有专家提出异议。从词意上看,表达城市绿貌的量的概念。而绿色植物是有生命的机体,在正常情况下,绿化的覆盖率作用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植物寿龄限制或管理上的不善,也必然出现部分植物的衰亡,以至有损有效的覆盖率,因而“覆盖率”在量的概念上始终呈不稳定状态。再者,城市绿化应提倡多层次、复合绿化空间。因而,统计出的“绿化覆盖率”与实际有很大偏差,达不到像理论上要求的那样,难以真是确切地反映城市绿化总貌的量化概念。也就难以确切反映城市绿化的实际效益,难以科学的反映城市绿地系统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的最大绿化效益。2020/2/3目前《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只对建成区的绿地进行了细分,建成区外的绿地则统称为“其它绿地G5”,将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立体绿化等全放在一个类型中,所以因其不具体、不明细,其它绿地规划的落实非常困难。2绿化分类没有全面概括绿化要素3规划内容没有凸现绿地多功能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织纲要规定的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包括:城市绿地布局与结构、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古树名木规划等。基本上都是注重绿地布局中生态功能的实现。绿地的景观、游憩、防护功能虽然在分类绿地规划中有所体现,但并不突出。2020/2/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必然要受到城市规划区范围的限制。因此在实际规划中,由于市域管理分属多头,相关基础资料获取、调研困难,经费限制等原因,目前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所以规划往往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对规划区之外的市域绿化无法进行规划管理,更忽视乡镇和农村。4规划范围重视规划区轻视市域5规划对象重视城市建设用地忽视非建设用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一城市绿地的基本功能的发挥仅仅依靠建成区范围内的绿地是非常有限的,建成区外围的自然山水等大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规定的五大类城市绿地中,除了“其它绿地”外,其它四类绿地均属于(规划)建成区范围。要达到“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的空间布局”的目的,将规划重点放在规划建成区,缺乏市域范围的协调共建,导致建成区内绿地精雕细刻,建成区外绿地投入不足,绿化建设水平地下,加大了城乡环境差别,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差别。加剧城乡二元分化。2020/2/3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大体仍停留在工业时代的模式上,长期贯彻“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的思维与工作方式。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化用地指标十分紧张,规划绿地常被用作填充“不宜建筑用地”和建筑物之间,很难形成科学合理、符合生态和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城市绿地系统。6建筑优先,绿地填空7奉行抽象的传统布局模式从19世纪中叶美国建设城市公园系统开始,西方人在理论上探求了若干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模式。这些布局模式需依存于一定的气象和社会环境,本不适于盲目套用。但在我国却常用固定模式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例如:在城市周边规划窄窄的一圈绿地就称之为“绿环式系统”,有一两块山地插入城市(即使是在城市下风向)就称之为“楔形系统”等等。2020/2/3近年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出现一种不切实际的“效益分析”情况。比较常见的是将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简单地以货币还原计量法相挂钩,片面夸大单位面积绿地的固碳制氧等生态效能,或者将本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大量绿地也纳入计算范围,造成一些假象误导政府部门的绿化建设决策。8绿地面积假象2020/2/3以上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现状问题,直接导致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不尽
本文标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2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