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依靠群众求胜利真正的伟大,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那只能叫强大;真正的伟大是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失败到胜利、从落寞到辉煌,这才是伟大的曲线。井冈山的斗争,经历了从“红军每到一处,群众冷冷清清”的落寞(《井冈山的斗争》)到“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局面(《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也经历了“溃不成军”的惨败,到“三战三捷”的辉煌!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就是在这样一场无法形容的敌我力量悬殊斗争和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造出来的!那么,井冈山的斗争,是如何实现这一伟大的转变的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一、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法宝何为法宝?法者,气也!宝者,精也!比喻用起来特别有效的工具、方法或经验。列宁指出“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是不可能消灭专制制度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中,充分认识到群众的伟大力量和历史地位,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是党内对群众力量认识最早、最深刻的领导人。早在1919年毛泽东就在《湘江评论》发表文章提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1922年党的“二大”上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再次明确指出,“革命的命运取决于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中共二大会址: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其中,群众基础放在第一位。在经历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践之后,毛泽东更加坚定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这一论断,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得到充分的论证。一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相信群众、关心群众,构筑“鱼水相依、骨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的历史,也是一部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夺取革命斗争胜利的历史。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基础和前提。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使之成为我们党开展革命斗争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正是因为坚持了群众观点,紧紧依靠群众,才得到了群众真心的拥护,构筑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所以说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法宝。二、鱼水相依连党群——党和红军群众工作的开展重视宣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建立“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军民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上所取得的任何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正所谓“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和红军一开始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来激发群众参加革命、支持革命的热情和行动,通过建立边区政权,把分散的民众转化为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通过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成为革命胜利的坚实保证。1、宣传群众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提出“共产党是要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强调“苏维埃、土地革命、共产主义、红军、暴动队,都须制定专门的宣传纲要,加紧宣传,深入到群众的脑海中”。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为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起草的决议中,再次提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指出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任务。其中特别强调:“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2、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土地问题。早在1926年9月,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1)湘赣边界的土地革命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制定了“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的政策。会后,各县都加强了对土地革命的领导,县、区、乡各级政府都成立了土地委员会。边界党派出大批干部到宁冈、遂川、莲花等县指导分田运动。此后,红军每到一处,就发动和领导当地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四个县进行了多次打倒豪绅、发动群众的游击暴动。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永新塘边村的分田运动。分田运动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为边界土地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井冈山土地法》1928午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井冈山土地法》。这部土地法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共九条十四款,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明确规定了没收土地的范围和归属、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和区域标准、土地税的征收和支配等一系列具体政策。通过土地革命,拥有边界土地总数60%以上的地主阶级被消灭,中农、贫农所占有的土地总数达到85.34%”。3、关心群众生活要充分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保卫革命胜利果实,除了解决土地问题这个根本之外,还必须体察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和红军特别关心群众生活。强调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必须注重帮助群众解决身边事、当前事、困难事,以此为桥梁和纽带,赢得群众的好感,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毛泽东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群众就会“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群众生活的问题涉及面很广,比如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教育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党和红军必须关注、关心,必须下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4、维护群众利益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范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只有充分考虑群众利益诉求,实现群众利益,保护群众利益,才能取信于人民群众,才能依靠人民群众,完成革命斗争任务,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所揭示的就是一个革命领导者或政权掌握者,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热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人民群众才能拥护它,支持它,并为之而奋斗。(1)建立民众政权,保障群众政治权益茶陵、遂川、永新、宁冈、莲花、酃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如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宣告成立,颁布了《遂川工农并政府临时纲领》。政纲共30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其中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工农兵平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居住、罢工的绝对自由”;(2)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群众经济权益一方面,通过在宁冈、永新等地的社会调查,获知湘赣边界农民对土地的诉求,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游击暴动,夺取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另一方面,开辟红色圩场,保护中小商人利益。在建立红色政权的同时,毛泽东和边界党就明确提出了“一个红枣都不能动”保护中小商人的有效措施,组织开辟红色圩场,允许自由贸易,保障合法经营。(3)开展文化教育,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在部队驻扎时间较长的地方,红军宣传人员要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列宁小学、农民夜校和识字班,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宣传等活动,普及文化知识,不断适应和满足劳苦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4)改变社会陋习,保障群众社会权益赌博之风遍布乡野,大小城镇烟馆林立,鬼神邪说人人笃信,买卖婚姻无视妇权,宗法势力压制民意。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前委、特委,领导边界各县党组织,对封建陋习进行了一场革命,没收了宗祠的山林田产,清算了族长们的劣迹,废除了买卖婚姻,禁止赌博,打击赌徒、赌棍,强制戒毒。如《宁冈县第三区第八乡苏维埃布告》指出,“本府现已成立,从今夺取政权。肃清反动革命,隐藏罪亦牵连。打倒封建势力,严禁赌博洋烟。……”经过湘赣边界及各县工农兵政府的努力工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社会风气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封建宗法制度被摧毁了,赌博、抽鸦片销声匿迹了,迷信之风大大减少了,婚姻自由了,妇女解放了。社会陋习的清除,使井冈山区群众的政治地位有了根本的改变,各种社会权益有了保障,有力推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事业的发展。总之,井冈山斗争时期,边界党和红军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到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用正确的政策,有效的措施,铁的纪律和奉献的精神,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从而赢得了民心,建立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为革命斗争的坚持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写给中央的信中说:“群众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定很快地消灭。在将来的形势之下,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三、群众路线创奇迹表现为井冈山区群众革命热情高涨,革命力量大聚集,军民团结、众志成城,奏响胜利凯歌。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和红军始终坚持相信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路线,坚持关心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工作路线,激发了群众革命热情,聚集了群众革命力量,创造了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1、群众革命热情高涨有了良好的党群、军民关系,很多普普通通的群众主动起来投入革命中来。黄辛嫂,遂川县五斗江一个贫困的农家妇女。1927年底至1928年,工农革命军转战遂川,分兵发动群众,经常在她家附近宣讲革命道理,虽然她没有文化,可她心明眼亮、聪明机灵,骤然增长了许多革命道理。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中,她萌发了参加革命的念头,有时工农革命军在村里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时,她也时时出没在人群之中。不久乡工农兵政府成立,由于黄辛嫂有革命热情,能说会道,为人诚恳,很快得到了广大妇女的信赖和拥护,被选为下七乡妇女主任,并受乡政府委托搞宣传工作。此后她热心做群众工作,经常早出晚归,爬山越岭,走村串户为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送去党的阳光和温暖。潘冬子送盐的故事中,其主人公的原型便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聂槐妆烈士。其实聂槐妆烈士是个女同志,年仅20岁便担任了宁冈县茅坪乡工农兵政府妇女主任。1929年1月,在第三次反“会剿”期间,为了给战斗在深山里的红军送盐,聂槐妆用盐衣的办法成功地送了四次,可就在2月中旬她第五次为红军送盐时,被敌人发现了这个秘密。敌人对她严刑拷打,逼她带路去诱歼红军。聂槐妆闭口不语,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杀害。2、群众力量大聚集井冈山斗争时期,正是因为党和红军坚定地践行群众路线,在边区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中,坚决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聚集了群众力量,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局面,使井冈儿女汇成了一个不可阻挡的革命洪流。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是毛泽东亲手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中国共
本文标题: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7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