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事故预防原理预防对策N
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事故预防原理与预防对策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事故预防原理第1页所谓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理论体系。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事故”的概念第2页事故是一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摘自H.W.海因里希、F.伯德《事故预防》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3页•行人甲看见香蕉皮,保持正常步伐小心跨过,未碰撞其他行人。•行人乙踩在香蕉皮上,滑了一下后,身体恢复平衡,未碰人,无损伤,继续前进。•行人丙带着一瓶酒踩在香蕉皮上,滑了一下后,打碎酒瓶后,身体恢复平衡,无伤,继续前进。•行人丁踩在香蕉皮上,滑倒,手被划破。•行人戊踩在香蕉皮上,跌断手腕骨,撕破裤子。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4页行人乙、丙、丁、戊都属于事故——踩在香蕉皮上滑倒。•行人甲未发生事故。•行人乙属于无伤无损事故,可谓“小不幸”。•行人丙属于人无伤、有物质损失的事故。•行人丁属于无物质损失的小伤事故。•行人戊属于有物质损失的大伤(致残)事故。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事故”的类型第5页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6页•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与控制原理及对策•事故预防措施的选择优先顺序•现代安全管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课程的主要内容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7页一、事故致因理论1.1事故致因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事故致因理论(如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等)•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如能量意外释放论等)•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8页1.2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Proneness)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9页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事故发生次数资料按如下三种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泊松分布(PoissonDistribution)•偏倚分布(BiasedDistribution)•非均等分布(DistributionofUnequalLiability)•事故频发倾向论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他们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论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事故遭遇倾向论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而且与生产条件有关;与工人的年龄有关;与工人的工作经验、熟练程度有关。事故遭遇倾向(AccidentLiability)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12页•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多米诺骨牌原理)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因素连锁作用的结果。事故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13页遗传环境人的缺点不安全行为事故伤亡不安全状态•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14页•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论(管理失误论)管理失误个人原因不安全行为事故伤亡不安全状态工作条件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15页•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能量转移论)1961年吉布森(Gibson)、1966年哈登(Haddon)等人提出了解释事故发生物理本质的能量意外释放论。调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造成两类伤害:第一类: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16页•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轨迹交叉论)管理失误起因物加害物行为人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事故人物《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17页•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所谓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风险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19页•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能量伤损害坏屏蔽失效能量释放人失误环境因素物的故障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20页•综合因果论事故起因物肇事人人不安全行为物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社会因素法律社会历史民族习惯学校教育文化经济基础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1.3事故预防与控制原理及对策导致事故的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态度不端正—缺乏安全生产知识—生理或健康状况不良2)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故障—防护不良3)环境的不良条件—照明、温度、湿度、通风、噪声、空间狭小等4)管理缺陷—缺乏规章制度二、事故预防与控制原理及对策技术安全管理教育3E措施EngineeringEducationEnforcement2.1安全技术对策(针对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1、隔离:远离、封闭、缓冲2、个体防护3、薄弱环节4、避难与援救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24页2.1.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1、消除危险源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但是,人们不能消除系统中所有的危险源,只能根据具体的技术、经济等条件,消除其中的部分危险源。如:1、用压气或液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2、用液压系统代替压气系统3、用不燃气体代替可燃气体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25页2.1.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实际的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危险源不能被彻底根除,这时应该设法限制它们拥有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降低其危险性。如:1、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2、防止能量蓄积3、安全地释放能量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26页2.1.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3、隔离预防事故发生的隔离措施有分离和屏蔽两种。前者是指时间或空间上的分离,防止一旦相遇则可能产生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物质相遇;后者是利用物理的屏蔽措施局限、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如:1、把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2、局限、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在某一范围3、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源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27页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称为故障—安全设计。2.1.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4、故障——安全设计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28页减少物故障:增加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防止人失误:技术措施管理措施2.1.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5、减少故障和失误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29页2.1.2减少物故障发生采取的措施1、安全系数最早的减少故障的方法是在设计中采用安全系数。安全系数的基本思想是,把结构、部件的强度设计得超出其必须承受的应力的若干倍,这样就可以减少因设计计算错误、未知因素、制造缺陷及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故障。可以通过减少承受的应力、增加强度等办法来增加安全系数。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30页2.1.2减少物故障发生采取的措施2、提高可靠性所谓可靠性,即设备、部件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性能。o降低额定值o冗余设计o选用高质量元部件o维修保养及定期更换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31页2.1.2减少物故障发生采取的措施3、安全监控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安全监控系统对某些参数进行监测,以控制这些参数不达到危险水平而避免事故的发生。监测只是发现问题,要解决问题则必须把监测与警告、联锁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结合起来。通过警告可以把信息传达给操作者,以便让人们采取恰当的措施。通过联锁装置可以停止设备或系统的运行,或者启动安全装置。实际上,监测与上述机能结合构成了监控系统。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32页2.1.2减少物故障发生采取的措施3、安全监控系统控制系统生产装置判断部分检知部分驱动部分安全监控系统2.1.3采取措施预防人失误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1、用机器代替人2、冗余系统3、耐失误设计4、警告5、人、机、环境匹配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34页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用机器代替人机器的故障率一般在10-4~10-6之间人的故障率一般在10-2~10-3之间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35页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1、二人操作2、人机并行3、审查•冗余系统冗余是把若干元素附加于系统基本元素上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附加上去的元素称作冗余元素,含有冗余元素的系统称作冗余系统。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36页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耐失误设计耐失误设计是通过精心的设计使得人员不能发生失误或者发生失误了也不会带来事故等严重后果的设计。1、利用不同的形状或尺寸防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2、采用联锁装置防止人员误操作•紧急停车装置•采取强制措施迫使人员不能发生操作失误•采用联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37页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警告1、视觉警告:亮度、颜色、信号灯、标志等2、听觉警告3、气味警告4、触觉警告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38页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人、机、环境匹配人一机一环境匹配问题主要包括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机器的人机学设计,及生产作业环境的人机学要求等。1、显示器的人机学设计2、操纵器的人机学设计3、生产作业环境的人机学要求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39页2.1.4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1、隔离:远离、封闭、缓冲2、个体防护3、薄弱环节4、避难与援救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40页2.1.4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1、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措施其作用在于把被保护的人或物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具体地,隔离措施包括远离、封闭、缓冲三种措施。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41页2.1.4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2、个体防护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也是一种隔离措施,它把人体与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42页2.1.4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3、薄弱环节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照人们的意图释放,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作用于被保护的人或物。一般地,设计的薄弱环节即使破坏了,却以较小的损失避免了大的损失。因此,该项技术又称为“接受微小损失”。风险评价培训课程-2005第43页2.1.4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4、避难与救援事故发生后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但是,当判明事态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时则应该迅速避难,撤离危险区域。消除预防减弱隔离人员或危害连锁警告消除危险降低危险2.1.5事故预防措施的选择优先顺序个体防护2.2安全教育对策安全思想态度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管理、技术技能教育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教育方式—入厂三级教育(不得少于40学时)—日常教育—特殊教育2.3管理对策(enforce)•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工艺操作过程控制—重要岗位—特种作业—特种设
本文标题:事故预防原理预防对策N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8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