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佛教与人生南無本師釋迦牟佛南無本師釋迦牟佛南無本師釋迦牟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个人简介樊晓科东震旦国绵阳人氏,15岁礼当代高僧海灯法师大徒弟上果下忍老和尚为师皈依佛门,16岁在绵阳圣水寺求得居士菩萨戒,19岁在安徽九华山礼中佛协副会长上仁下德大和尚为依止师修习地藏法门,20岁在有“中国第一比丘尼”称号的上隆下莲尼和尚推荐下依止上万下法大和尚为师修习藏传佛教,曾随师父一起参访泰国、印度,香港,并在中国佛协的安排下护送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曾任四川省佛协委员、绵阳市佛协副秘书长,现在湖南片区从事销售工作。佛教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佛教佛法,知道的人少,误解的人多。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真正的佛教,认识佛法的伟大。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的姓是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简单给佛下个定义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一、佛是人而不是神第二、佛是真平等者第三、佛不是生而知之者第四、佛教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教化的人第五、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可成佛。第六、佛教不承认有创造万物的神第七、佛法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第八、佛法是入世的第九、佛教没有排他性第十、佛教是民主和自由的灵蛇应斋佛教教义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和“业报轮回说”)四、道谛(戒、定、慧“三学”)佛教十大宗派大乘佛教八大宗派,小乘佛教二大宗派,此即是一般说的佛教十大宗派。大宗派系指大乘的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净土宗若加上小乘的俱舍成实佛教是觉悟的教育,而不是宗教佛教即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而是教育。假如诸位冷静观察就明白。佛教徒对于佛陀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是根本的老师,最初创教的老师。佛徒自称三宝弟子,弟子是学生。佛教教育的宗旨与目的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教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一、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大影响:二、胡适则认为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有三大影响:仅就‘文学’一项而言,已经够我们大书特书了。我之所以不怕长篇累牍地来引述它,就是希望我们提高警觉,同时对佛教给以更多的关切与注目。佛教绝不是一般等闲的宗教,无论就人生的任何角度来看,佛教都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它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佛教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一、以和合促安定二、以冷静促发展三、以慈悲建道德四、以内外无别观促进环境保护五、以实际修证,净化人心佛陀的本怀是关怀众生,关怀人的生存和现实社会的忧苦,慈悲济世,普度众生是佛教的根本精神。佛教徒作为社会大家庭中极其重要的一分子,应该和极投身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建设,以出世的高尚情怀大力发展佛教利生事业,充分发挥佛教维护国家安定,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社会道德,保护生态环境,净化人心的社会作用。佛教主要讲什么?精髓是什么?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义,做到的人即成佛。众生平等,皆具佛性,因迷而不能证到佛性。因此,释迦牟尼佛说法49年,主要给大家介绍破迷开悟的方法。众生平等,皆具佛性。是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因果佛教因果原理因果的种类因果的普遍性引业与满业独业与共业果报的加强结论业力与轮回一、业的定义1、业因:2、业力:3、业果:二、业的分类:1、以身,口,意三业来分:2、以业的性质来分:3、以共业与不共业来分:4、以定业与不定业来分:5、以引业与满业来分:三、业的活动:四、业的造作者:五、业的止息:六、业的自性:七、轮回之迷:八.轮回的证据九、对业与轮回的误解:简单的说: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三世因果经尔时。阿难陀尊者。在灵山会上。一千二百五人俱。阿难顶礼合掌。绕佛三匝。胡跪合掌。请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末法时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宝。不重父母。无有三纲。五伦杂乱。贫穷下贱。六根不足。终日杀生害命。富贵贫穷。亦不平等。是何果报。望世尊慈悲。愿为弟子一一解说。佛告阿难。与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等谛听。吾当为汝等分明说之。一切世间。男女老少。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生因果之报。以何所作故。先须孝敬父母。敬信三宝。次要戒杀放生。念佛布施。能种後世福田。佛说因果偈。云。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善男信女听言因。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莫非轻。今生做官是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金带佛前求。黄金装佛装自己。衣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铺路人。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未舍半分文。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施米上庵门。福禄具足为何因。前世造寺建凉亭。相貌端庄为何因。前世鲜花供佛前。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娇妻妾美为何因。前世佛门结善缘。夫妻长守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孤独人。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多是打鸟人。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养子不大为何因。前世皆是恨他人。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厌恨人儿孙。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多放生。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宰杀众生身。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偷奸人女妻。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施油点佛灯。今生眼瞎为何因。前世多看淫书人。今生缺口为何因。前世多说是非人。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讥笑拜佛人。今生曲手为何因。前世打过父母人。今生曲脚为何因。前世破坏路桥人。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债不还人。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存心哄骗人。今生多病为何因。前世幸灾乐祸人。今生健康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今生坐牢为何因。前世见危不救人。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笑骂乞丐人。被人毒死为何因。前世拦河毒鱼人。零丁孤苦为何因。前世恶心侵算人。今生矮小为何因。前世鄙视各用人。今生吐血为何因。前世挑拨离间人。今生耳聋为何因。前世闻法不信真。今生疮癫为何因。前世虐待畜生身。身生臭气为何因。前世妒忌他人荣。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损人利己人。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不爱妻儿人。雷打火烧为何因。前世毁谤修行人。虎咬蛇伤为何因。前世多结冤仇人。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不信三宝多施舍。但看眼前受福人。前世修来今生受。今生积德後荫人。若人毁谤因果经。後世堕落失人身。有人信行因果经。福禄寿星照临门。有人推介因果经。代代吉庆家道兴。有人常带因果经。凶灾横祸不临身。有人讲说因果经。生生世世得聪明。有人读诵因果经。来生到处人恭敬。有人印送因果经。来世便得帝王身。若问前世因果事。迦叶布施获金光。若问後世因和果。善星谤法地狱因。若是因果无报应。目莲救母是何因。若人深信因果经。同生西方极乐人。三世因果说不尽。龙天不亏善心人。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与君寄在坚牢库。世世生生福不休。若问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问後世事。今生做者是。佛教人生人生的定义“人生”问题是一门大学问,尤其“生”与“死”是人生两大课题,“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千古以来人类试图探讨却不得其解的谜。然而二千多年前佛陀证悟成道,他所证悟的,正是解开这两大谜题的真理。佛陀不但自己了悟人生的真谛而证悟成佛,并且留下千经万论,告诉我们人生的真相,帮助我们解开生死之谜,进而指导我们如何安住身心、和谐群我、去除烦恼、、超越轮回,获得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所以,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其实就是一部指导我们人生方向的生活宝典。信仰佛教可以获得面对人生的力量与智慧。佛教的律仪、义理可以帮助我们规范生活、认识自己、透视人生的真相。尤其生活中有了佛法作慈航,可以帮助我们圆满完成自己。因此,佛法与人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信仰佛法可以产生力量人生在世,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出门在外,天黑了都知道要回家,当我们一期的生命走到尽头,也需要有一个家可以回去。信仰如同我们的家,使我们的生命有所依靠,使我们的未来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律仪道德可以规范生活所谓“律仪”,就是佛教的戒律与仪礼,合乎道德的标准。佛法义理可以了悟人生生命从那里来?这是大多数人的迷惘。佛法生活可以圆满自己佛陀成道时曾发出宣言:“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教的人生观人生是短促的人生是多苦的人生是来还债的人生是可以解脱的怎样过人生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第二:改变自己,胜于改变别人。什么是“认命”?认命就是对于不能改变的事实,你要承担接受。认识命运的主人“关怀生命”,也叫“认识自己”。各位现在像一棵小树,即将茁壮,而这一棵树要长大,必须让它晒太阳、洒水,才长得漂亮。很多人曾经问我师父:师父您们出家干么?理个大光头怎么会快乐?又没有女朋友,又不能有钱,怎么快乐?我想这是各位现在没办法体会的!只要超越了外表,你就漂亮,就快乐了。各位记住,要作身体的主人,不要作身体的奴隶。结论:命运的主人是谁?其实就是自己,若问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问後世事。今生做者是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即使是才刚刚懂事的儿童也不例外,许多有教养观念的父母都会训练儿童工作,这种精神很值得提倡,蚂蚁、蜜蜂尚且勤奋工作,更何况是人呢?工作自在语工作上不要和他人比较,但是一定要尽心尽力,不懂的要尽可能学习,这就是工作应有的正确心态,也就是做事的艺术。获得幸福的秘密所求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任何回报的。如果企望有所回报,就不是布施而是交易了。一个人布施后,而荫起控制受施者或受施团体,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布施不要企望别人的感激。人类是善忘的,但他们也一定会感激你的布施。真正的布施是企望任何物质的回报:布施者和受施者,同样的不需要为布施而负责任伺义务承担。佛教的布施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意:布施让人接受和理解慷慨的真正意义。有些人布施是为了宗教的理由或信条,这种不正确的动机,不是真正的布施。关心当下就是关心未来有时,因为现在是如此地艰难,所以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希望未来的处境会有所改善。通过想象未来会比现在更好,我们就能够比较好地接受现在的痛苦和艰辛。但是,在另外一些时候,思考未来会引起我们的许多恐惧和忧虑,而我们却又做不到不去想它。继续思考未来的原因(有时尽管我们不想这样),在于习气的存在。尽管未来尚未到来,但是它已经产生了种种幻像来干扰我们。事实上这些幻像不是由过去和未来产生的。它是由我们的意识创造的。过去和未来都是我们意识的产物。EQ影响成败远超IQEQ是怎么诞生的呢?大概在三年前,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高曼率先发明这个称号,并著书立说,随即掀起热潮,欧美国家争相研究。EQ之说去年登陆香港,同样亦引起广泛注意。丹尼尔.高曼教授指出,个人控制情绪的能力,足以影响其一生。如果说,智商对人生的作用占三成的话,那么情绪智商的影响力足以达到七成。以上论点,并得到大量科学医学上论证的支持。EQ既是个人对情绪的自主力,再进一步说,它包含人对自已的认识有多少?控制自已情绪的能力有多大?有没有激情?又是否能够善用激情?能够了解别人的感受吗?从最基本说起,做人必须有自我认识,要是没有自知之明,必然会影响生活质素,而且做人处事亦难以成功。EQ也可以说是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以个人开始进而推展到家庭EQ、教育EQ、公司EQ、社会EQ、种族EQ、国家EQ佛法智慧补充EQ不足佛法其实也是EQ。佛陀是讲人生问题,并提出处理人生问题的方法
本文标题:佛教与人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3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