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语言风格(一)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一、炼字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三)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解释诗句意)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四)答题示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二、炼句注意:诗句结构上的作用诗句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首句: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尾句:卒章显志、另辟新境、含蓄隽永、以景结情。雨(杜牧)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2)诗歌是如何写“雨”的?请以末两句为例简要分析。(6分)翻译:雨连接了云头与大地,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天地更其辽远了。孤独客居异乡的人啊,一夜未眠,听雨在窗下芭蕉上兀自滴答作响。答案:末两句通过听觉来写雨(或侧面描写)。(2分)之所以知道“窗外芭蕉”,是因为一夜雨声不绝于耳而致孤客“一夜不”,(2分)这种声音加剧了孤客内心寂寥、凄清之感。(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诗歌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答案:“橘柚香”首先点明时秋天,(1分)写空气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优雅,气氛温馨。(1分)暗挑依依惜别之情。(1分)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步骤一: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二: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步骤三:作者造语新奇,给人一种新鲜感,更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初见嵩山的喜悦心情。三、语言风格答题步骤【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语言风格分类2】不问出身,从诗歌说起1、豪迈奔放: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6、含蓄隽永: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语言风格分类3】寻宗问祖,从诗人入手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秾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慷慨悲壮、李商隐朦胧隐晦、幽深迷离、陆游壮怀激烈、爱国情浓。2、追本溯源,从题材入手:宫廷诗爱情诗多缠绵悱恻、婉转细腻;田园诗多质朴自然、恬淡宁谧;山水诗常清新优美、淡远冲和;边塞诗雄浑壮阔、悲凉慷慨;感时诗、讽喻诗沉郁悲愤、凝重悲慨;咏史怀古诗深沉凝练、幽深绵长;送别诗可以伤感、可以旷达,却多是意蕴深远。【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例题2:长干曲四首(其一)(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练习: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2016潍坊二模)清平乐白朴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答案: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2分)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2分)2、请简析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朱颜老”“白发添”“浑过了”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已老的感慨。(2)通过“地迥无尘”“一片闲云”表达了作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1.首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首句以动衬静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深秋夜景图。(2分)首句起兴,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3分)
本文标题:诗歌炼字题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8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