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有详细翻译的《祭十二郎文》
学习目标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背景介绍: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题解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祭文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各位来宾: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的-----------------同志是----------,--年--月生于---,在度过了他---时代,并在---年---毕业后的他,从事---工作。为了----的需要,---年--月,他去。。。。。不幸于--年月---日,离开了我们,年仅----岁。---同志在工作上,他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并多次为他人排忧解难,对同事的事情认真对待。他的随和、热情,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同志不仅对工作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家庭的关心负责,同样让我们敬佩。他热爱他的家庭,爱护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孩子,无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朋友都把他当作心目中最可信任的人。他重义气、重友情,他可以为朋友奉献一切。现在,他不幸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震惊、悲痛。我们为失去这样好的朋友、这样好的同志而悲痛,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好的丈夫、这样好的父亲而惋惜!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同志未做完的事业。…同志安息!祭文示例《祭十二郎文》却与一般祭文不同。带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主要字、词、句的意思、特点,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闻汝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sàng)(xǐng)(hù)(mò)(xǐng)(nú)(hōng)(róng)(jù)(shèng)(yǔn)(biǎn)(xiǎng)翻译课文1—3段•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得以怀着悲哀表达诚意,派遣建中在远方备好应时鲜美的食物作为祭品,祭告你十二郎的灵位:(远:在远方,形作状)•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兄嫂。(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惟依兄嫂”)•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于)河阳。•哥哥在中年的时候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安葬在河阳。(中年:在中年,名作状)•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谋生,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嫂嫂曾经一手抚摸你、一手指着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二。孤苦相依,身负重任少孤失怙零丁孤苦形单影只未尝一日相离从嫂与汝在孙惟汝,在子惟吾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四年以后,我到宣州去看你。•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有成行。(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即“吾于汴州佐董丞相”)(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被免职离去,你又没有来得成。•吾念,汝从(我)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作长远打算,不如回到西边的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东:在东边居住,名作状客:客居,名作动西:向西,名作状致: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成家:古义——安家今义——成立家庭)•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我和你都是青年男子,认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的,所以才丢下你客居京城谋生,用挣些微薄的俸禄。(少年:古义——青年男子今义——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的阶段)•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如果早知道会弄出这么个结局,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不愿一天离开你而去就职上任啊!三。三会三别二十三岁应试归来二十七岁墓地相会二十九岁居住汴州离开汴州徐州罢官西归京城分析: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明确: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分析:在这两段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明确:如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再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一语,“抚汝指吾”的细小动作,体现出为母为嫂的深切关爱与顾惜;“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仅寥寥八字,却字字透出嫂嫂的焦虑、期待和悲伤。十二郎遽然辞世之时,韩愈又重提旧事,也流露出韩愈无尽的沉痛与凄凉。祭文的开头文字,固定形式。交代写祭文的时间、情况及致祭的对象。分析: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写的?生离之情幼时为伴,未曾相离三别三会,聚少离多少强先殁,抱憾终生翻译课文4—9段•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可是视力模糊不清,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视:视力,动作名动摇:古义——牙齿松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强壮却都过早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哪能长久活在世上呢?我离不开这儿,你又不肯来,生怕我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穷无尽的忧伤啊!•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谁说年轻的先死而年长的还活着,强壮的早死而病弱的却保全了呢?(强者:古义——强健的人今义——强有力的人全:保全,形作动)四.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死了—抱憾不已为什么该死?身体虚弱(怎么虚弱?)视茫茫发苍苍牙齿摇动为什么不该死?年轻(少)强壮•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来的消息不真实呢?(其……其……:是……还是……)•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夭:使……夭亡)•如果是真的,我哥哥(有那么)美好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吗?你这样纯正明智却不能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早早死去,年长的衰弱的反而全活?•未可以(之)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以为:古今异义词)•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消息不是真的,可是,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抱丧的消息,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业:继承……的事业)•唉!大概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使得他的儿子夭亡了啊!你那么纯正明智最适于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承受先人的恩泽了啊!•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所谓“天”,实在难以推测;所谓“神”,的确难以知道啊!所谓“理”,简直没法推;所谓“寿”,根本不可知啊!五.对噩耗的疑惑信梦真怀疑如果是梦如果是信为什么兄……?为什么你……?为什么我……?不是信传言不是真的东野的书信耿兰的丧报是信•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即使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有的已经全白了,动摇的牙齿有的已经脱落了,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还有多少时间不跟随你死去呢!(古今异义词:虽然志气几何)•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死后如果有知觉,还有几天的分离?如果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不会长,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啊!•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力壮的都保不住,•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像这样的小孩,又能期望他们成长立业吗?唉!实在伤心啊!实在伤心啊!(成立:古义——成长立业今义——形成建立)六.“我”不久于人世原因头发全白牙齿脱落身体虚弱精神衰落死后有知觉永不分离没有知觉无尽的悲哀七.担心孩子年轻强壮的不可保小孩子更难保•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越来越厉害。”•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我回信说:“这种病,江南人多数有。”•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竞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致斯乎?•并不曾为此而发愁。唉!难道这种病竟然夺去了你的生命吗?还是另患重病而导致死亡呢?(陨:使……死亡,动词的使动用法)•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来信说,你死在六月二日;耿兰报丧的信没有说明你死于哪月哪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大约东野的使者没有向家人问明死期;而耿兰报丧的信不懂得应当说明死期;•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向使者询问死期,使者不过信口胡诌来应付他。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分析: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明确: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又形成行文的曲折。第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少者
本文标题:有详细翻译的《祭十二郎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9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