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地理学资环二班421宿舍小组成员•孙和丽2010142201•林飞2010142204•翟瑞2010142210•董海娇2010142219•水雪莹2010142220•王耀彬2010142222•黄雅婷2010142228•赵娜2010142235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一、题目:城市地理空间字典------地理编码•作者:高昭良•作者简介:高昭良(197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测绘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工作。•发表时间:2008年•发表期刊:福州市勘测院•摘要:本文对城市地理编码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应用的情况与前景,提出建设的基本技术框架。•关键词:地址;地理编码;地理信息系统;门牌;WebService•参考文献•[1]党安荣,贾海峰,刘钊.ArcGIS8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2]CJ/T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3]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二、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完善•作者:吴胜利•发表时间:2012-4-25•发表期刊:城市发展研究所•【摘要】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法制初步形成,但在建筑垃圾处理法律规制的目的、义务主体、规制方式和主管部门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无法适应当前建筑垃圾处理法律规制的转型趋势,亟待从法律规制目的、立法体系、主管部门职责配置、规制方式、具•体制度以及法律责任优化等方面完善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规制。•【关键词】建筑垃圾;循环经济;规制转型;法律制度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吴胜利(1979-),男,河南柘城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法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土地法、环境法•【参考文献】•[1]陈慈阳.废弃物质循环清理法制之研究[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郭廷杰.《日本建筑废物再生法》简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2(7):13.•[3]黄荣尧,李崇德.建筑废弃物回收系统制度之研究[J].技术学刊.2005(1):95.等•三、题目:城市规划在调整城市居住空间中的作用•作者:姜乖妮李春聚•发表时间:2011-8-21•发表期刊:城市问题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姜乖妮(1978—),女,汉族,陕西眉县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李春聚(1976—),男,汉族,山东沂水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摘要〕在对居住空间概念及其特征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从空间视角和公共政策属性两个维度探索了城市规划调控居住空间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关键词〕居住空间;城市规划;公共政策•[1]吴启焰.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1:49•[2]顾朝林,张京祥,甄峰.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81-85•[3]柴彦威.中国城市的时空间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78-300•[4]邱梦华.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J].城市问题,2007(3):•94-100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四、题目: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江西省为例•作者:曾光张小青•〔作者简介〕曾光(1977—),男,汉族,湖南邵阳人,井冈山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张小青(1962—),男,汉族,江西新干人,井冈山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表时间:2012年发表期刊:城市问题〔摘要〕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江西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15]顾朝林.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0,14•[2][7][12]邓宏兵.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87,148,197•[3][13]汤茂林,姚士谋.论城市发展与区域的关系[J].城市研究,2000(2):33-35•[4]江曼琦.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0-32•五、题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思路探讨•作者:邓彰培•【作者简介】邓彰培,供职于钦州市测绘院。•发表时间:2012-5-22•发表期刊:大众科技•【摘要】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需要整合多种行业的信息,地理空间框架为其提供整合资源的平台。文章简介了数字城市的发展现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状、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探讨了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路线,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思路。•【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技术路线•参考文献:[1]李成名,王继周,马照亭.数字城市三维地理空间框架原理•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8.•[2]陈弘奕.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方案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08-10-6(5).•[3]李德仁,黄俊华,邵振峰.面向服务的数字城市共享平台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六、题目:浅析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三种发展模式———逆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城市化•作者:王张伟1王琛2程银侠•发表时间:2010年•发表期刊:建筑论坛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摘要:城市化是城市最基本问题。文章从城市化的几个基本概念出发,讲述了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的•起源、城市化的动力以及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着重介绍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的三种发展模式—逆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并对每一种发展模式的概念、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做了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启示与借鉴的作用。•关键词:城市化;逆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启示•参考文献:•[1]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龚义清90年代国外的城市发展比较研究《城市规划学刊》1992(5)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七、题目:信息时代移动社会理论构建与城市地理研究•作者:甄峰,翟青,陈刚,沈丽珍•发表时间:2011-10-27•作者简介:甄峰(197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发表期刊:地理研究•摘要:以信息技术进步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区域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快速转型的重要动力,并持久、深刻地冲击和改变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社会经济及其空间结构形成的固有认识。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与高速铁路的加快建设、城市的加速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一起,正将世界带入一个全新的移动信息时代。由于时间和空间概念的重新定义,全新时空观的出现,使得以空间问题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地理学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在移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范式、方法和内容都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理论框架已逐渐不能满足当前研究的需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移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地理空间与网络信息空间的变化,提出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基于移动信息技术的移动社会理论框架。进而对移动信息时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希望运用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移动信息时代的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规划与管治。关键词:移动信息技术城市地理学流空间智慧城市[1]KeohaneRO,NyeJS.PowerandInterdependence.NewYork:Longman,2001.[2]路紫.论通信网络之内部态———五边形关系.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14(2)4~8.[3]H·巴凯斯,路紫.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地理学报,2000,55(1):104~109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成为加速改变当前城市与区域空间的重要动力,加上高速铁路的影响,促使原有基于地理实体空间的时空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智慧城市正表现出强的生命力以取代传统的信息城市研究框架。古老的以空间和差异性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与城市地理学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八、题目:东部沿海城市犯罪问题的城市地理学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作者:王益澄1,林玲2•发表时间:2008-3-4•发表期刊:宁波大学学报•第一作者简介:王益澄(1962-),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教授。•摘要:东部沿海城市犯罪问题的主流是侵财性案件,其中外来人口流窜作案是发案的主体和重点。东部沿海城市的区位性质、用地扩展、功能分区等相关地理要素对城市犯罪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特殊性。因此,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建王益澄1,林玲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筑单体组合和城市交通道路的科学设计,加强对现有城区空间的技术防控,提高群众警戒能力,加强防范监管意识等应作为东部沿海城市进行防控犯罪问题的重要对策措施。•关键词:东部沿海;城市犯罪;城市地理;宁波市•参考文献•{1}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50-80.•[2]王发曾.城市犯罪成因的综合观[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88-90.•[3]李梦白,胡欣.流动人口对大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对策[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89-95.•[4]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1-160.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二、东部沿海城市的用地扩张对城市犯罪问题的影响•(一)旧城居住区容易成为犯罪活动的高发场所•(二)新城居住区容易给犯罪活动提供新的机会•三、东部沿海城市的内部功能分区对城市犯罪问题的影响(一)开放性商贸商务区容易滋生盗窃犯罪•(二)人口流量差较大的交通道路附近容易发生“两抢”和诈骗犯罪•(三)娱乐场所较为集中及其周围租住人口较多的新旧城区结合部容易发生吸毒犯罪•四、东部沿海城市犯罪问题的空间防控对策研究•(一)在城市规划和功能分区中加强对犯罪问题的空间防控措施•(二)在建筑单体和组合设计中加强对犯罪问题的空间防控措施•(三)在城市交通道路设计中加强对犯罪问题的空间防控措施•(四)加强对现有城区空间上的技术防控措施•(五)提高群众警戒能力,加强防范监管意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九、题目:基于安保需要的城市地理研究必要性分析•作者:周国全•发表时间:2011•[摘要]城市安全问题维系着数以万计公众的民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危,而城市安全防护是公安和武警队伍的职责所系。公安和武警各部队通过加强城市地理研究,充分把握与驻地相关的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出师必胜,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对有效履行职能使命,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公安武警;城市安全;地理研究•参考文献:•[1]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1.•[2]郭修斌.内卫学[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7:209.•[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3.•[4]郑云山,臧威霆.中外史地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十、题目:我国城市地理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作者:汤茂林•发表期刊即日期:《现代城市研究》2012.04•作者简介::汤茂林(1967-),江苏沭阳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理方法论、城市发展理论、文化景
本文标题:城市地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0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