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扩句与缩句句子专题复习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小鸟唱歌。扩句:一只漂亮的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扩句练习:1.我望着天空。扩句:我久久地望着蓝蓝的天空。2.我看过大海。扩句:去年夏天,我在海南看过大海。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扩句要注意些什么?一.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二.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三.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补充扩句要注意些什么?四、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的+名词;地+动词;得+形容词汽车飞驰。一辆黄色的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雪花飘落下来。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1、花儿开了。扩句:春天到了,草地上的花儿开了。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慈祥的老师在灯光下批改作业。3、玲玲做操。扩句:下课了,玲玲在操场上做操。4、同学们在听课。扩句:教室里,同学们在认真地听课。缩句: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一、去“枝”留“干”法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缩句:缩句:草把子插满了箭。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二、借助“的、地、得”。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矫健的秃鹰飞起来。句中的“矫健的”用来修饰“秃鹰”的应删去。缩写为:秃鹰飞起来。弟弟高兴得跳起来。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缩写为:弟弟高兴。缩句: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三、“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四(1)班的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课。缩写为:学生在听课。缩句: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四、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不能删的。缩句:他勇敢地跨过这条小沟.因为“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一定不能删的。缩写为:他跨过小沟。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五、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我们在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中,取得了成绩。缩写为:我们取得了成绩。缩句: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一、去“枝”留“干”法。二、借助“的、地、得”。三、“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四、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五、去掉“在…(中、里)”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缩句:缩句练习:缩写:妈妈照顾我。缩写:鱼钩闪耀着光芒。缩写:同学们高兴。1.鱼钩闪耀着灿烂的光芒。2.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3.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缩句:缩句练习:4.焰火在夜空里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缩写为:焰火构成了图案。6.小红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缩写为:小红看着书。5.在农民的辛勤劳动下,今年的小麦长势十分良好。缩写为:小麦长势良好。缩句:缩句练习:7.山沟的柿子树上结满了好多的柿子。缩写为:柿子树上结满了柿子。8.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缩写为:鲸不是鱼类。9.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摔倒。缩写为:小演员差点儿摔倒。缩句:扩句缩句不同点相同点把短句子写成长句子。把长句子写成短句子。在改写的过程中,都不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缩句和扩句的区别:二、句子转化(把字句和被字句)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1、十七孔桥把湖岸和湖中心的岛连接起来。2、厚厚的积雪把树木的枯枝都压断了3、伐木工人用斧头把树砍倒了。湖岸和湖中心的岛被十七孔桥连接起来。树木的枯枝被厚厚的积雪压断了。树被伐木工人用斧头砍倒了。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1、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姑娘神奇的灵性抓住了。2、母亲紧紧搂住我。3、年轻人被杰克逊大叔留在庄园里。这个盲姑娘神奇的灵性把睁着眼睛的蝴蝶抓住了。母亲把我紧紧搂住。杰克逊大叔把年轻人留在庄园里。二、句子转化(反问句和陈述句)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2、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没有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4、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5、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6、这个胆瓶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你不要违背人类的真理。这个胆瓶容不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3、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我们怎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这个真实的故事怎么不使我深受感动呢?我们怎能做损人利己的事?三、改写句子(修辞)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1、冬天,雪花飞舞。2、昆明湖很静3、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冬天,鹅毛般的雪花飞舞。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碧绿的草原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一望无际。把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1、春天的阳光照在脸上很舒服。2、桃树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3、春天来了。春天的阳光抚摸着我的脸,舒服极了。桃树听到了春姑娘的呼唤,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春天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四、关联词语•(一)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的)又……又……;既……又……;不是……而是……;一面……一面……;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二)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三)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四)递进关系(表示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进了一步)不仅……而且……;不仅……还……;不但……而且……;不但…还……(五)转折关系(表示前后分句的意思,是转折的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却)……(六)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假设一个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哪怕……就……(七)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情形)只有……才……;只要……就……;不管……总……;无论……都……1.小明在学习上()有这么好的成绩,()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2.()下雨,地()湿。3.()多读多练,()会提高作文水平。4.诸葛亮()精通兵法,()熟知天文地理。1.小明在学习上(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2.(只要)下雨,地(就)湿。3.(只有)多读多练,(才)会提高作文水平。4.诸葛亮(既)精通兵法,(又)熟知天文地理。5.()答应了,你()应该办到。6.()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詹天佑勇敢地接受了任务。7.语文课上,张老师读课文时,流泪了,()他感情脆弱,()这篇课文太感人了。8.张明学习成绩好,那是()他学习认真刻苦。5.(既然)答应了,你(就)应该办到。6.(虽然)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但是)詹天佑勇敢地接受了任务。7.语文课上,张老师读课文时,流泪了,(不是)他感情脆弱,(而是)这篇课文太感人了。8.张明学习成绩好,那是(因为)他学习认真刻苦。9.我们读文章,(不但)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注意文章的细节,(只有)仔细体会那些细节,(才)理解得更深刻。10.鲁迅先生对青年十分关心,(尽管)写信人署的是假名,他(还是)认真地回信指导。五、病句的几种类型:1.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例:他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例:教室里人声混乱,老师讲的什么,谁也没有听清。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例: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4.意思重复: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例: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5.概念不清: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例: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改病句的三个步骤:①读句子、理句意②查排审、找病因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1、看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2、开运动会那天,校园里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3、我们要尽快改正、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4、全班同学和少先队员都参加了这次活动。5、他时刻经常注意关心国家大事。6、她的家乡是湖北武汉市人。1、看了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2、开运动会那天,校园里飘着五颜六色的(彩)旗。3、我们要尽快(及时发现、改正)作业中的错误。4、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5、他经常注意关心国家大事。6、她的家乡是湖北武汉市。7、他穿着一件灰布上衣和一顶蓝帽子。8、我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悦耳的歌声。9、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的主题班会上,李华首先第一个发言。10、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事业。7、他穿着一件灰布上衣和(戴着)一顶蓝帽子。8、我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听到)悦耳的歌声。9、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的主题班会上,李华第一个发言。10、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句子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2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