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9.2《百日维新》(好用)
林则徐【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者】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解说词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陈旭麓1.兴起——宣传维新变法;2.发展——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标志:1895、公车上书)3.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俄、法、英不甘落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康有为:保国会;《应诏统筹全局折》(2)开始标志:仿照俄国日本改革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二.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等文教方面: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打破封建统治思想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权,裁汰冗员精简机构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打击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废除八股,设立学堂,出国留学,翻译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西学的传播改变了官僚机构的构成如何评价以上改革措施?请你们推测一下,变法中哪些措施会引起很大的反对?(2)“百日维新”的内容(3)百日维新的特点:A、是变法高潮;B、内容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政的可能;D、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汉学家费正清《剑桥晚清史(1800~1911)》“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顽固派1898年9月28号,慈禧太后下诏,将谭嗣同等6人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这6人即后人所说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面不改色,从容就义,这一年他年仅33岁。清朝政府随即又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新政均被废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慈禧:“变法乃吾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1.新旧势力的交锋(1)围绕人事任免权的斗争(2)光绪帝的反击使新旧势力间的矛盾尖锐化和表面化新势力旧势力(弱,受约束)光绪帝慈禧太后(强,控制主宰)(解除远离)翁同龢荣禄(提升重用)(地方官员个别代表)陈宝箴大多数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袁世凯(两面派,给新势力设陷阱)群众基础弱社会基础厚(3)光绪帝的努力2.失败标志: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取消新政——囚禁光绪帝——屠杀“戊戌六君子”)慈禧太后废除新法屠杀“戊戌六君子”2.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主观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是漫长而坎坷。京师大学堂校牌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4、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政治:具有爱国性,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3、经济:具有进步性,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潮流;4、思想:具有启蒙性,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5、维新变法的局限性:A.没有采纳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B.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C.没有深入发动广大民众.项目明治维新(19中)成功戊戌变法(19末)失败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资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资阶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自由资义时期;列强集中侵略中国(有利的国际环境)向帝义过渡阶段;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外部严峻国名在中国投资的铁路共计英国2800英里6420英里俄国1530英里德国720英里比利时650英里法国420英里美国300英里(截至1898年11月)28001530720650420300英国俄国德国比利时法国美国不仅控制铁路沿线土地,还把经济和军事势力渗透到那里。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1、该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2、图中的鹰代表哪个国家?其侵略方式与其他列强有何差异?3、有人为此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分而治之。美国;没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利益均沾为借口,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反映了爱国者力图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机探讨维新变法在中国近现代化中地位•揭露瓜分救亡图存——唤醒近代民族意识•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开启制度变革尝试•传播西方政治制度—促进革命时代到来政治思想经济•设农工商局,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奖励创新发明•鼓励商办铁路、矿业,办银行•宣传进化论思想•传播民权学说•西方科学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猛烈抨击封建专制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变旧习俗•创办《时务报》等报刊—传播思想的武器•创办保国会等组织—为革命政党提供借鉴文化军事教育•废八股,设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设铁路、矿务、医学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留学等•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装备新武器•增强海军实力,添造兵船近代教育发展追赶现代军事增强国防力量俄国近代化的特点①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但其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依然使它相对落后。②不过俄国的国土广阔,内部资源、市场潜力较大,因此俄国的近代化可以依赖于内部发展和建设,这也是它的特殊之处,与日本不同。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1.英国、法国、美国通过革命的途径比较早的走上近代化道路2.德、意、通过统一战争;日本通过改革的途径走上近代化。并且这些国家内部资源,市场有限,走了一条对外扩张的发展之路,军国主义十分明显3.中国走了改革与革命并举的近代化道路
本文标题:9.2《百日维新》(好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3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