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空急流一、急流的一般概念和基本特征1、定义:对流层上部强而窄的强风带。2、特征:宽300~400km厚2~4km长1000~12000km中心风速≥30m/s(60节)水平方向的风速切变为每百公里5m/s垂直方向风速切变为每公里5~10m/ssmV/30max3、轴线:大多呈东西向,受到扰动可转为南北向,可分支,或急流汇合、中断——沿急流带的轴线可出现一个或多个风速极大值中心。急流轴左侧风速具有气旋性切变急流轴右侧风速具有反气旋性切变急流轴左侧有偏差风的辐合急流轴右侧有偏差风的辐散二、极锋急流的结构特点1、极锋急流位于极地对流层顶和中纬度对流层顶的断裂处,极锋锋区上方,平均高度在300hPa(10km)2、极锋急流中心下方为水平温度梯度很大的锋区。急流中心附近上方,对流层断裂。急流轴下方:地转风随高度增加增强最快,急流轴上方,地转风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最大地转风出现在对流层顶断裂附近、极锋锋区斜压性最强的上空。3、急流随着极锋南北移动,冬强夏弱。冬季平均:40°~60°N,新疆北部、内蒙古北部、东北地区,7~10km高度。夏季平均:北极圈附近,高度300hPa等压面上,中心最大风速达105m/s。4、急流下方地面气旋、反气旋活跃三、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特点1、位置:热带对流层顶(100hPa)与中纬度对流层顶(250hPa)断裂处,副热带锋区上方。相对稳定。2、风向:比极锋急流稳定3、平均高度:150~200hPa(12~14km左右)4、中心最大风速:冬季50~60m/s;夏季减弱一半。5、随副热带锋南北位移北半球冬季:20°~30°N,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夏季:35°~45°N,黄河以北地区。四、热带东风急流1、冬季:在赤道附近夏季:10°~20°N,热带对流层中,副热带高压边缘。2、平均高度:热带对流层顶,100~150hPa(14~16km)。3、最大风速:30~40m/s。4、亚洲——非洲东风急流最强:海陆对比和青藏高原热源作用,全球最强最稳定。5、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影响较小,主要华南沿海、南海上空表现明显。五、急流对飞行的影响1、风速大,风切变强。2、顺急流飞行:地速加大、缩短航时、增大航程,但应避开风切变强的不利因素。3、逆急流飞行:相反。故避开急流区选择最小风速区域飞行。4、横穿急流飞行:产生很大偏流,对保持航线有较大影响。六、急流中飞行对策急流中,一般强颠簸区的长度约80~170km,宽约40~50km,厚约200~300m。在急流中,若发生强烈颠簸,应采取改变高度(300~400m)或航向(50~70km)的方法,脱离颠簸区。但要注意操纵动作要柔和,并保持该型飞机在颠簸区中飞行的规定速度。顺激流飞行,在选择航线高度时,绝对不要选择在最大升限高度上。因为在接近飞机最大升限的高度上,飞机的操纵性和空气动力性能都不好。顺急流进入急流轴中飞行,不能从急流轴正下方进入,应从急流轴一侧保持平飞状态进入,进入角<30°,以免偏流过大。急流中飞行,必须查明飞机与急流轴的相对位置。若顺急流飞行,选择在风速最大的区域内。若逆急流飞行,选择风速最小区域内。同时注意所带备份油量是否够用,若油量不足,就近备降加油。急流中飞行,若发现云的外形不断迅速变化,而且水平云带非常散乱时,表示这种云内乱流较强,往往引起强烈颠簸,因而尽量避免在这种云内飞行。飞行人员机乘客及早系好安全带,以免发生颠簸时人员被抛离座位受到伤害。
本文标题:高空急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3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