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改造我们的学习》文本解读
毛泽东原著选读•一、毛泽东简介•二、整风运动介绍•三、《改造我们的学习》讲读•四、班级讨论一、毛泽东简介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的生平经历•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在延安发起了整风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943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4~6月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和政府》的报告。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开国大典。•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4月。•1958年5月,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7月,主持召开庐山会议。•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评说•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一、完成中国大陆统一,彻底改变近代中国百年积贫积弱形象和被动挨打地位,为我们民族赢得了世界历史性光荣,中华民族得以以独立自主的豪迈姿态走上世界前台。二、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基本解决九亿人口吃饭问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奠定了我们今天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三、建立了消灭剥削的崭新社会制度,天地翻了个个,社会底层成为国家主人,这是中国有文明历史以来最伟大的人民大革命。四、结束旧中国一盘散沙局面,社会高度组织化;确立了全新的平民意识形态,开一代新风;民族精神空前凝聚,人民意气风发。毛泽东思想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其对未来中国之影响可与两千年儒家文明相比。五、历史上第一次使中国参与全球角逐,以独特鲜明的旗帜,恢弘的世界政治观和全球战略深远地改变和影响世界的未来。毛泽东的过失•“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晚年的几次严重失误。对毛泽东的个人评价•对于一个领袖的评价,尤其是对像毛泽东这样一个对中国、对世界有巨大的影响力的领袖进行评价,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其中可能会参杂大量的个人主观情感和外界影响因素。•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抵御了日本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富强民主,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虽然他晚年犯了一些错误,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我还是想借用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对于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评价,我认为是七分功,三分过”这应该是客观公正的。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背景: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中共中央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到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这时存在的主要问题:•(1)历史上“左”倾机会主义长期统治恶劣影响尚未彻底清算•(2)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广泛存在•(3)大批新党员又带来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风这些问题在全党虽然不占统治地位,但妨碍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妨碍全党干部和党员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进行过3次,其中以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最有名。故整风运动通常专指延安整风运动。•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重点是反对教条主义,目的是发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主要手段:•整风学习--审干--肃反、肃奸--抢救•整风运动的过程:•(1)1941年初,中共中央首先组织和领导党的高级干部120余人在延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党的历史文件。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正式提出反对主观主义的任务。•(2)1942年2月,毛泽东连续发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两篇演说,标志着全党普遍整风的开始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整风运动的领导,于1942年6月2日成立总学习委员会,毛泽东为主任,参加延安地区整风学习的约1万余人。•(3)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党的高级干部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党的历史和路线问题,延安整风发展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阶段。中央政治局和党的高级干部多次讨论党的历史,特别是讨论党在1931年初到1934年底这一段时间的历史。•(4)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整风运动至此结束。所犯的错误•根据毛泽东整风是思想上的清党,审干是组织上的清党的部署,延安整风运动转入了肃清内奸、审查干部的阶段。这项工作由毛亲自挂帅的中央总党委负责领导,当时担任总党委副王任,同时也是中央社会部部长和情报部部长的康生具体主持其事。•(1)康生利用手中掌握的整风审干大权,在延安各机关单位、学校发动了抢救失足者运动,大搞逼、供、信。巴掌大的延安地区,仅仅在几天内就揪出所谓特务份子一千四百多人。•(2)由周恩来负责领导的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党员更是普遍地成为被怀疑的对象,被诬指为红旗党(即打着红旗的假共产党),造成了大批的冤假错案。一时间,整个延安地区特务如麻,弄得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之中。整风运动愈演愈烈,甚至连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于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个人名义打电报给毛泽东,对在康生主持下搞的肃反扩大化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说:我也觉得,康生起的作用令人怀疑。那些想清除党内敌对份子和团结党的各种正确措施,康生及其机构是通过那些不正常的形式来实现的,这些形式只能煽动相互间的怀疑,引起普通党员群众的强烈不满,帮助敌人瓦解党。•典型案件:王实味案代表作品:《野百合花》文章共分为五部分:一、前言(纪念李芬)二、我们生活里缺什么三、“碰碰壁”四、“必然性”“天塌不下来”与“小事情”五、平均主义与等级制度整风运动的历史功绩•(1)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联系实践)•(2)毛泽东思想逐步确立•(3)加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统一,为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文本解读•写作背景: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的,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党员队伍发展很快,到1942年已经由抗战初期的四万多党员发展到了八十多万。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1)大量的新党员给革命队伍带来了有生力量,但是由于这些党员大多数是农民及其小资产阶级出身,不少人将一些自由主义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带进了党内,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2)另外,曾经使革命遭受严重损失的“左”的和右的机会主义错误,尤其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思想并未在党内从思想根源上彻底清算,王明还继续坚持其错误的思想路线。•(3)1941年和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为猖獗的年代,也是中国抗战极端困难的年代。为了坚持抗战和克服困难,争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就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提高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因此,党中央决定利用抗战相持阶段的时机,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而《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正是毛泽东于这一背景下写出的文章。以此清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提高全党马列主义水平,促进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框架结构和基本要点:《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共有一个前言和四节。(1)在前言中,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改造学习的任务。(2)第一节,对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二十年学风作了基本总结。明确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这为改造全党的整风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肯定了我们近20年来对这一学风所取得的进步。(3)第二节,从对中国的现状、历史和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态度三个方面,深刻地批判了主观主义的学风,指出其表现、危害和实质。指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学风。”(4)第三节,对两种学风、两种学习态度进行对比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主观主义的学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学风。(5)第四节,具体地指出了改造全党学习的方针和方法,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理论教育的三条提议。主要有三点:(一)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二)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
本文标题:《改造我们的学习》文本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4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