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33初中音乐课件-春江花月夜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杜艳新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中国一首古典乐曲,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如同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全曲分为十段,各段标题是:引子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náo)鸣远濑、欸(aí)乃归舟、尾声。筝:弹拨乐器,木制,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早在战国时已在秦国流行,所以历史上又称“秦筝”,现称古筝。音色如行去流水般悠扬清雅。琵琶:弹拨乐器,木制,原称“批把”,由演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纪由西域传入内地,在乐队中应用相当广泛。箫:吹管乐器,竹制。直吹,六个音孔,音色恬静,常演奏宁静、抒情的旋律,又称洞箫。请欣赏第一段:江楼钟鼓听音乐思考,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分别表现了什么音乐形象?(请注意最后一句旋律)首先由琵琶清脆的弹挑音模拟鼓声,由慢渐快,箫和古筝奏出轻巧的波音,刻画了夕阳映江面,微风拂涟漪的动人景象。然后,乐队合奏出令人赞叹的主题,揭开整首乐曲的序幕。江楼钟鼓月上东山(第二段)优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协调的色彩,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情景。(请注意音乐的开头跟最后一句旋律)《春江花月夜》采用我国民间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发展手法,使不同段落在音乐在结束材料上达到和谐统一。结构特点二:换头合尾请欣赏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并感受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发展手法。隆隆的暮鼓声,徐徐上升的明月,江风吹拂的微波,频频摇曳的花影,水浸遥天的景象,悠闲自得的渔歌,波涛拍岸的回声,橹桨划处的“欸乃”,归舟远去的幽静。春江花月夜犹如一幅山水画卷,通过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把多个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乐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引人入胜。教学小结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谢谢!
本文标题:33初中音乐课件-春江花月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6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