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冠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水平面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4.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第一章骨与骨连结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籽骨:位于肌腱内的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层。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骨外膜:被覆于新鲜骨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骨的营养、再生、感觉起重要作用。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旧骨质的功能。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有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组织。6.长骨的动脉: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骨膜动脉。成分占比重组成物理性质处理后处理后性质有机物28%骨胶原纤维束、粘多糖蛋白弹性、韧性脱钙骨柔软有弹性无机物72%水、钙盐坚硬挺实煅烧骨脆而易碎7.骨发生于中胚层的间充质,从胚胎第八周开始,分为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8.膜化骨常见与扁骨。软骨化骨常见于长骨、短骨和不规则骨。9.骨的生长是骨的破坏和建造两过程对立统一的结果,生长过程中建造占优势。影响因素:内因:种族、遗传、激素。外因:营养、维生素、机械力、体育锻炼。10.骨增粗:以膜内成骨为主。长长:软骨内成骨为主。11.骨龄是骨骺和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骨干与骨骺愈合的年龄,它常用来确定人的生物年龄。12.骨的功能:①支持②保护③运动④造血⑤储备钙和磷。13.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有神经、内分泌、营养、疾病、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14.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按骨连结形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间接连结。15.直接连结:(1)纤维连结①韧带连结②缝(2)软骨连结(3)骨性连结16.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或滑膜关节,是骨连结最高分化形式,骨与骨的相对面间无直接连结,相对骨面相互分离,其间有充以滑液的腔隙,其周围借结缔组织相连接,有较大的活动性。17.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18.关节囊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囊,附于关节面周围的骨面并与骨膜融合,密闭关节腔。关节囊分内外两层,内层纤维层,外层滑膜层。19.关节辅助结构:①韧带②关节面软骨:关节盘、半月板③关节唇④滑膜襞和滑膜囊20.关节面的形态决定运动轴的多少和方向,并决定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21.运动形式:屈伸: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额状轴运动。两环节之间在腹侧角度变小的运动称为屈。内收和外展:运动环节在额状面内,绕矢状轴运动。运动时环节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为内收。回旋(旋转):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其本身的垂直轴旋转,由前向内的旋转称为旋内。环转:运动环节绕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和他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运动,环转运动实际上是屈、展、伸、收依次结合的连续动作。水平屈伸:上肢在肩关节或大腿在髋关节外展90°,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向前运动,为水平屈。22.关节分类(1)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态分为三类单轴关节:①屈戊关节(滑车关节)指关节②车轴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双轴关节:①椭圆关节桡腕关节②鞍状关节拇指腕掌关节多轴关节:①球窝关节肩关节②平面关节腕骨间关节(2)按构成关节的骨的数目可分为以下两类单关节:由两块骨组成的关节,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节。复关节:由两块以上骨构成,被一个关节囊包裹,其中每一块骨都能独立活动,如肘关节,膝关节。(3)按关节运动方式可分为两类单动关节:能单独进行活动的关节,如肩关节。联动关节:只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独立的关节,在运动时需要绕共同运动轴进行活动。如桡尺进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23.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时,某以关节处相邻两环节之间的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影响因素:①构成关节的两关结面面积大小的差别:面积差大的,灵活性大,稳固性小。②关节囊的薄厚及松紧度:关节囊厚而紧张的灵活性小,坚固性大。③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韧带多而强的,稳固性大,灵活性小。④关节周围肌肉的状况:肌肉力量强,伸展性及弹性差的,稳固性大,灵活性小。⑤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常阻碍环节的运动,影响关节的运动幅度。另外与年龄、性别、体育运动等有关。24.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两者围成的孔称为椎孔,各椎孔相连构成的管称为椎管,容纳脊髓和被摸。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形,是构成脊柱的基础,也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椎弓:位于椎体后方,呈弓形板状结构,由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颈椎:横截面呈椭圆形,椎体较小,颈椎的横突孔上有圆形小孔,称横突孔。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后弓和侧块构成。齿突凹枢椎:有齿突。隆椎:棘突特别长,呈水平状,末端不分叉,形成结节。25.胸椎:椎体后外侧面的后方上、下各有一浅凹,称肋凹。横突末端前有一凹面,称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26.腰椎:椎体粗大,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三角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上下关节面呈矢状位,便于腰椎做屈伸运动。27.骶骨: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上承腰椎,下接尾骨,呈扁平的倒三角形,构成骨盆后壁,为椎骨中最大部分。28.胸骨:为长方形扁骨,上宽下窄,位于胸前壁正中,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29.肋:由肋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1-7对肋前端与胸骨相连称真肋;8-10对借助软骨与上位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称假肋。30.椎间盘:23个,中央部为髓核,由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粘液状胶体物质构成,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富于坚韧性,牢固连结相邻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外膨出。31.生理弯曲:颈、胸、腰、骶。先天胸,骶。32.脊柱功能:①脊柱是构成人体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具有支持负重的功能。②脊柱起到杠杆的作用。③脊柱生理弯曲可以增大脊柱的弹性,缓冲和分散了承载的重力。④脊柱的椎管容纳了脊髓,保护作用。33.胸廓:由12对肋、12块胸椎、1块胸骨组成。肋椎关节,胸肋关节。胸廓功能有保护、支持和容纳脏器。胸廓运动参与呼吸。34.颅骨分脑颅骨和面颅骨。脑颅骨:成对顶骨,颞骨。不成对额骨、枕骨、筛骨、蝶骨。面颅骨:成对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不成对下颌骨、梨骨、舌骨。锁骨:横架于胸廓的前上方,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长骨,无骨髓腔。肩胛骨:贴附于背面的外侧上方,位于第2-7肋骨之间,呈倒三角型,底部向上方,尖部向下方可分为两面、三缘和三角。肱骨: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属长骨,分一体两端。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属长骨,分一体两端。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35.上肢带骨连结:胸锁关节,肩锁关节。36.上肢骨连结:肩关节,肘关节,桡尺连结,桡腕关节,手骨间连结。髋骨:位于躯干下端的两侧,属不规则骨。分髂骨、耻骨、坐骨。股骨:人体最长骨,其长度约占身高的1/4,分一体两端。髌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上宽,下尖,前后扁,前面粗糙,后面为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膑面相关面。胫骨:位于小腿内侧,为粗大的长骨,分一体两端,是小腿主要负重骨。腓骨:位于小腿外侧,细长,分一体两端,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有腓骨头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跗骨:共7块,属短骨,前中后三列,构成足的后部,不仅负重而且传递压力。37.下肢带骨连结:骶髂关节,耻骨联合。38.下肢骨连结:髋关节,膝关节,小腿骨连结,骨骼肌人的肌(占体重40%)根据分布、结构和功能特性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主要分布于内脏的中空性器官及血管壁,收缩缓慢而持久。心肌:心所特有,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收缩有节律性。骨骼肌:分布于躯体,收缩快速有力,但易疲劳。横纹肌:心肌,骨骼肌。不随意肌:心肌,平滑肌。肌根据其外形分为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肌的辅助装置:筋膜、滑膜囊、腱鞘、腱梭、籽骨。协调肌的活动,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筋膜:是包被在肌外面的结缔组织,分深浅筋膜。腱鞘:包在长肌腱外面的双层长管状鞘膜,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的小骨,通常位于肌腱与骨之间,有减少腱与骨面间的摩擦,改变肌拉力方向,增大肌力臂等功能。肌的附着起点:靠近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点。止点:远离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点。肌的起止点固定不变。肌的工作定点(相对固定的附着点)与动点(相对移动的附着点)。近固定与远固定:四肢肌工作时,定点在近侧称为近固定。上固定与下固定:躯干肌工作时一般称为上下固定,肌上端的附着点相对固定时称为上固定。肌的物理性质:伸展性与弹性,粘滞性。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肌的生理横断面积,肌的初长度。在运动解剖学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采用扪触法,分析推断法。在科学研究与实验中,还可采用肌电图、电刺激、临床观察法。发展肌力量的练习原则:超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练习顺序原则。发展肌伸展性的练习原则:动静结合、时间效应。根据肌群在完成动作中的作用,可将各种肌群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原动肌:在运动中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参与完成动作的肌群。拮抗肌:位于原动肌相对一侧,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附着骨或环节的肌群。中和肌:为了保证原动肌能按照动作的要求,有效地发挥与动作相关的功能,参与抵消原动肌其他(与动作无关)功能的工作肌群。肌的工作性质动力性工作:①向心工作②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①支持工作②加固工作③固定工作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及其应用主动不足:指多关节肌收缩时,若已作用与其跨过的一个关节,则对其他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现象。被动不足:指多关节肌在其跨过的一个关节被伸展拉长后,在其他关节不能被充分伸展拉长的现象。关节运动及其原动肌分析可采用文字描述与列表两种形式。文字描述有利于结合专项动作的要领与要求,适用于分析连贯性强的动作阶段。列表分析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适用于分析结构层次较分明的周期性动作。内脏内脏指大多数位于胸腔,腹腔内,并凭借一套完整的管道与外界直接或间接相通的器官,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代谢和繁衍后代。消化系统:从摄入的食物中吸取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除体外。呼气系统:从空气中摄取氧气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泌尿系统:把机体在物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特别是含氮的物质(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盐等形成尿液排出体外。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并进行生殖活动,借以繁殖后代。内脏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中空性器官管壁由内向外依次为:(1)粘膜①粘膜上皮②粘膜固有层(2)粘膜下层(3)肌层(4)外膜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基本功能摄取食物,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最后将食物的残渣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消化管对食物的机械运动包括咀嚼、吞
本文标题:运动解剖学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8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