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五章认知心理障碍2第一节感知觉障碍一、感知和识别能力缺失症(不识症)二、感知错幻1、感觉过敏:患者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如光、声、冷、热等。神经衰弱症身体虚弱状态患者表现烦躁易激怒多见增高不能忍耐32、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特点①短时②物像不清晰③集中注意后可否定衣架→人桌子上的帽子→动物路上草绳→蛇④病理性时间长形象清晰43、幻觉:是没有客观事物相应刺激作用于感官而发生的知觉。(虚幻知觉)特点①可在各感官出现(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感受器幻觉等);②反复出现幻觉即是病理现象;③精神分裂症中多见,应作精神检查确诊;5分类按照感知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等按照现实性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6三、感知综合过程障碍在感知某一客观事物时,作为一个客体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它的部分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距离和时间关系等产生了歪曲的感知。如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错位症等。7第二节记忆障碍一、记忆增强二、记忆减退:记忆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①大脑器质性病变引发记忆减退都较重;②记不住病前往事,也记不住一般人能记住的事;③不承认自己记性不好,如老年性痴呆症;④非器质性引发者多见,非真正的记忆减退。8三、记忆错乱1、错构: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①通过提醒与对证,也不能纠正;②回忆的时间、地点与事实不符,内容也错,如本来是他人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回忆是他所为;2、虚构:没有做过的事和经历过的经验,患者坚持做过或经验过。9①本人认真并非说谎;②用想象内容填补记忆空白,已不承认;③多见老年性精神病和酒精中毒性精神病。10第三节注意障碍1、注意增强:主动注意增强,指向外在的某些事物,过分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如有疑病观念的患者,指向自己的某些生理活动,过分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112、注意涣散:主动注意不集中,注意稳定性分散,多见神经衰弱及精神分裂症。3、注意减退: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广度缩小,注意稳定性显著下降,多见疲劳、神经衰、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伴有意识障碍124、注意转移:注意兴奋性增强,注意稳定性降低,注意对象不断转换;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多转移。5、注意衰退:患者不能留意观察客观事物;外界客观事物难以引起患者的注意;注意力不能集中于客观环境。为精神分裂症基本症状之一13第四节思维障碍1、正常思维特征:①思维具体性:思维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②思维目的性:思维围绕目的有意识地进行;③思维实际性:具有实际的效用性;④思维实践性:能通过实践验证⑤思维逻辑性:思维过程符合逻辑性142、思维障碍分类及症状: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常见症状:①思维贫乏:内容空洞、联想贫乏、语量少,回答问题简单,不觉异常、不着急。多见精神分裂症。思维量思维速度思维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15②思维迟缓:(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③思维奔逸:(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④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⑤破裂性思维⑥思维不连贯(严重的破裂性思维)⑦思维中断⑧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⑨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⑩病理性赘述16⑾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患者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⑿语词新作: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或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⒀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7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妄想: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按妄想的内容主要分为:①关系妄想:把与其无关事物和现象看做与其有关。②被害妄想:无根据地认为某人、某集团打击他、陷害他、致他于死地。受控制、干扰、操纵,使他痛苦、不适。18③嫉妒妄想④影响妄想⑤夸大妄想⑥钟情妄想⑦发明妄想⑧自责自罪妄想⑨疑病妄想⑩内心被揭露感19按妄想的起源以及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可以分为:①原发性妄想②继发性妄想20◆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有事实根据。a.片面而偏激,逻辑道理不荒谬;b.内容与切身利益有关,有强烈情感作用,影响行为。如艺术家对自身天才的超价观念。c.多见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21◆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可表现为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强迫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多见于强迫症。22第五节智力障碍智力迟滞的等级及心理特点:①智力迟滞是一组由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水平和适应生活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23②主要症状表现:极重:又称白痴(智商20以下),约占该病的1%,有明显的躯体畸形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没有语言功能,仅能偶尔说简单的单词,不能辩认亲疏。不能行走,全部生活需人照顾。24重度:又称智愚(智商20-34),占该病的7%,有某些躯体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言语发育障碍,发音含糊不清,理解力极差,对数的概念模糊,情感幼稚,易激动,能学会自己吃饭和基本卫生习惯,但生活上需人照管。长大后,可在监护下从事最简单的劳动。25中度:又称愚鲁(智商35-49),占该病人的12%。早年发展迟缓,讲话吐词不清,不能建立抽象性思维。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和片断现象。略具学习能力,能学会简易的书写和计算,但不超过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在监护下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26轻度:又称愚笨(智商在50-69之间),占该病人的75%~80%。这类病儿一般先脑部器质性损害,没有躯体畸形和异常。经教育和指导,可获得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但对抽象概括的问题难以解决,适应能力也低于一般同龄儿童,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通过教育辅导,可达小学三、四年级水平。27一、情绪情感障碍(一)情感淡漠(二)情绪低落(三)焦虑(四)情感脆弱第六章情感与意志行为障碍28二、意向行为障碍意向是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各种要求的总称,分为低级与高级意向。291、意向缺乏:指高级意向减退和缺乏。学习、工作和生活各种要求逐降。表现不负责、不认真、无故旷课、不上班、无干劲。生活无规律,早睡晚起、不讲卫生、不理发、不洗脸、不换衣等。患者对这些变化不承认、不察觉。意向减退和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同时存在。是精神分裂症慢性阶段的特征性症状。302、意向增强:患者表现——如对异性产生性爱、发生性行为。贪吃、性欲亢进,不顾公德。低级意向增强——见于轻性狂躁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3、意向倒错:指食欲与性欲倒错。食欲——吃正常人不愿意吃或厌恶的东西。如土块、粪便、脏纸、昆虫、蛇等。性欲——对动物产生性欲作出性行为。314、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患者有做出某种动作的强烈冲动,但不付诸行动,叫强迫意向。强迫动作是患者理智上不愿做出的某种动作,但在行动上又要去做。这类动作耗费时间和精力。理智上也认为无此必要,但又不能不做。多见于强迫症,有行为病感,主动求医。32三、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指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自知力也是患者对自己的躯体病和心理异常的辨认和判断的能力。33第二单元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一、概述心理诊断重要任务——对非精神病性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进行分析、判断与分类。34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心理问题、心理紊乱、边缘状态。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是非精神病性的。是指人们承受压力的当时和过后心理和行为产生的效应应激或应激后效应。应激效应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规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由于压力强度不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效应严重程度也不同。35二、心理紊乱的分类根据严重程度在临床上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心理问题:是指在时间性质方面有近期发生不能持久的特点,问题内容尚未泛化,局限在引发事情本身;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如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36第二种类型是心理障碍:是指反应程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辑。初始反应强烈→暴怒→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心理行为异常持续时间长(一个月以上);心理负担长期难以克服;内容充分泛化,犹如“草木皆兵”;长期精神折磨,伴躯体化症状或人格偏离常态。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与攻击。37第三种类型是心理疾病边缘状态:它是较严重的一类心理紊乱,已接近精神疾病的边缘状态,或者它本身就是某种精神疾病的早期阶段。它的特点是:早期蒙受的心理刺激和相对做出的反应比较强烈,持续时间久,内容——再泛化,紊乱内容与原始精神刺激的内容相距较大。严重干扰了某些方面的正常思维逻辑,往往呈现偏执性人格或行为。有时患者伴有不典型的妄想或偶然出现幻觉。三、案例:(见另稿)38第一社会因素致病及案例分析社会因素致病是指由于人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社会生活的突然变化,经由人的认知评估后引起重大情绪反应和因此而导致的心理紊乱。这类因素致病当然中介了人的认知—情绪过程,也是在原有身—心基础上发生的,但直接的应激刺激源是社会性的,所以把社会因素称为关键因素。39例1,谢××,女,30岁,未婚,大学文化水平,工程技术人员。性格活泼,爱好广泛,业务能力较强,好学上进,事业心很强。自幼受父母宠爱,在单位受领导重视。大学毕业后即分配某单位开发部工作,跟随主管干部两年多,因工作关系,经常与主管一起出差,日常生活中接触也较多,突然主管的妻子怀疑她与主管关系不正常,并找到单位领导吵闹,40在群众中散布各种对她人格有污辱性的言论。主管本人由于惧内,不敢站出来替她辩解,一直保持沉默。为此,领导便调她到另外部门工作,从现象上似乎相信了主管的妻子的说法。她的父母得知这种消息后,不但不予同情,反而施加压力,要与其断绝父女和母女关系等等。她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感到世界上没人理解她,开始感到头晕、头痛、失眠、胸闷、记忆力下降,随后出现不自主地痛哭,出现自杀念头。41该例患者的各种症状都与社会因素有关。患者的原有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突然的巨大变化,使她无法承受,对一个未婚女子来说,在中国的社会习俗中,这种变化是致命的打击。社会的舆论以及对她的态度,与她原来的自我评价有天壤之别,为此情绪上的强烈反应虽然有其内在的个性基础,但导致心理极度紊乱的直接原因却是社会关系的急速改变、社会舆论和不公平的对待。42例2,张××,女,29岁,大专文化程度,管理人员。患者主诉:经常头痛,健忘,一考试就紧张,睡眠不好,多梦,白天嗜睡,乏力,头昏。近半年来,情绪低落,经常委屈、哭泣,对未来觉得太遥远,而现实又冷酷。工作和学习压力太大。43个人生活史:幼年时,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气氛终日紧张,母亲偏爱患者的弟弟,却常常打骂患者。父母多年分居,矛盾从未缓和过。文革期间,在学校受欺辱,同学们在墙上到处写“打倒×××(患者的名字)”,同学们有意孤立患者,使其经常蒙受羞辱。不久前恋爱失败,心里的委屈没处倾诉,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一天天恶化,由于一直没结婚不得不和家人住在一起,无法摆脱家庭带来的苦恼。44从该例主诉的精神状态和躯体症状可以看到患者有着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既影响着她的情绪,也影响到她的思惟和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使她对自己也失去信心。那么这种情绪抑郁,委屈感和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在哪里呢?从患者自己写的一份自述中可以得到答案,患者写道:“……自从有了弟弟以后,大家的注意力转移了,上学以后,有时我把好成绩拿给母亲看时,旁人都说好,而母亲却说将来儿子上学一定比女儿好。当时旁人都没有作声,但从那以后,我就不断45地感到在家庭中缺少重视和母爱,常常想,我要和别人一样有个哥哥或姐姐多好,或是没有弟弟也好,多年来我与母亲关系相处不好,别人不能理解,我把自己紧紧封闭起来,感觉自己好象是在一个纸盒中,就是无法逃出来……”“长期家庭不和给我带来的心灵创伤,是很难愈合的。……还有母亲,那让人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恨和更深的爱而集于一身的母亲。说起来她这一生并没有享受到做母亲的快乐,而我也没有品尝到什么是做女儿的幸福,她不懂得施爱。作为儿子,那是她将来的依靠。46为完成一个生命过程的寄托,她对他有所求;作为女儿,那是自降生以来就欠了她一笔
本文标题:心理过程障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8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