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提要
1引言一、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对象1、微观经济学的内容:“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P17。2、这个研究内容包含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个体经济单位主要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厂商),经济行为是指消费者和厂商的动机(目的)和实现动机的手段或条件。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目的,是研究市场机制即价格与个体经济单位供求行为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改善”一词表明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好坏)判断性质,即研究市场机制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价格理论——的特征1、这是由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决定的。因为微观经济学的目的是要研究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对市场运行的影响,而价格是调节市场行为个体的主要信号,因此价格问题必然成为研究市场机制运行方式和作用的核心。2、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与我们先前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很大的区别。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目的是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抗的方式及其历史作用,因此马克思必然在研究商品经济中市场机制这个内容时,要研究价格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认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从而价格的本质是劳动创造的价值;马克思从价值分析发展出了劳动创造了资本家以存在和发展的剩余价值、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对抗关系、以及这种对抗关系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趋势。马克思对价格的研究从方法上说,是本体论的。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决定了它在研究价格的方法上不是本体论的,因此,微观经济学研究价格,只研究价格的高低波动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种波动的作用好坏,以及如何消除波动。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认为,消费者和厂商的目的是分别通过自己在市场中的决策或选择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价格达到不再波动的局部市场供求均衡、直至所有市场的同时供求均衡,是所有经济个体同时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市场条件。三、分析和研究方法*1、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是相互联系但有区别的方法。分析方法是指逻辑方法、推理方法和叙述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是指研究问题、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方法。2、在叙述上,微观经济学是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的结合,归纳方法主要体现在确定前提上,演绎方法主要表现为根据确定的前提,建立相关的概念体系进行推理,演绎出基本的经济因果关系或规律,并用推出的规律解释解释经济现象。历史的方法主要运用归纳方法,经济学理论在前提确定后主要运用演绎的方法。许多经济学认为,当前提是正确的时候,演绎出来的规律和结论包括预言也一定是正确的。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的特点是,通过确立少数几个前提,譬如“经济人”和信息完全等,建立一系列概念,推演出市场机制的运行的规律。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特点是:第一、为了保证研究的问题的清晰化不受到干扰,要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只研究少数已知条件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第二、与研究的目的相关,研究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问题,以完全竞争市场参照系研究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第三、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相结合。实证的方法是指是研究市场机制是怎样运行的、处在怎样的状态下。规范的方法是指,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所处状态的好坏、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四、微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新古典经济学*我们现在所学的微观经济学是新古典经济学。之前,占主流的是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英国的威廉·配2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古典经济学的魁奈等。古典学派的研究方法基本特征之一是本体论的,斯密和李嘉图都讨论价格本质上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的波动是围绕生产的成本进行的。在价格波动决定问题上,古典学派属于客观价格决定论。狭义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以边际效用概念和完全竞争为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等。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都是边际效用决定价格的主观价格决定论者,马歇尔则综合了古典经济学的成本决定价格论和边际效用决定价格论。广义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以完全竞争和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的学派,这时,边际分析本身(不是边际效用)作为数量分析的基本工具不为新古典经济学所独占。第一章供求理论一、需求、需求函数、需求定理、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方程*1、需求定义:买者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和能够买到的商品数量。2、需求函数需求与决定需求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函数:需求量与自身价格的减函数关系,又称需求定理和需求规律。需求偏好函数:需求量与消费者偏好强度有同向关系的函数。需求收入函数:需求量与购买者收入的关系,包括正常品需求收入同向函数、劣等品需求收入减函数和高档品需求收入增函数。需求交叉函数: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其替代品价格的同向关系、或与其互补品价格的反向关系。需求预期价格函数:需求量与购买者对该商品未来价格预期的同向关系。3、需求定理商品和自身价格呈反向变动的关系。4、需求表需求方程与需求曲线需求表是商品需求量和价格的组合关系表。一张需求表中一组连续变动的价格对应一组相应连续变动的数量,数量的变动由价格变动引起。不同的需求表中是一组连续变动的价格对应n组连续相应变动的数量,数量的变动是价格不变时由其他条件变动引起的。需求方程是连续的需求函数表达式,截距a是P为零时的,斜率表示是价格变动引起需求呈相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流量比。作需求曲线要求曲线连接两个截距点,使函数具有连续性。经济学坐标系中需求曲线的斜率与数学方程的斜率互为倒数。N组需求表可以得到n个需求方程和n条需求曲线。5、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表现为一张表、一个需求方程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点向左上方移动表示P上升和需求量下降,向右下方移动表示P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几张表、几个需求方程和需求曲线的移动(曲线右移时截距和同一价位的需求量增加,读作:需求增加。反之相反)。6、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个别需求是单个买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一张表、一个需求方程和一条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是所有买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所有个别需求表求和、所有需求方程求和(截距相加和斜率相加,截距相加表示P为0时各买主需求量之和,斜率相加表示P变动一个单位3时各买主需求量变动之和)、以及所有曲线求和。二、供给、供给函数、供给定理、供给表、供给曲线和方程*1、供给卖者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价格愿意和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2、供给函数商品供给量与决定供给因素之间的关系。供给价格函数:商品供给量与自身价格的增函数关系,又称供给定理和供给规律。供给成本函数:商品供给量在其条件不变时与成本的反向关系。供给技术函数:商品供给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与生产技术的同向关系。供给的交叉函数:一种商品供给量与可竞争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减函数关系。供给预期价格函数:商品供给与自身价格预期有同向关系。3、供给定理商品供给量与自身价格呈同向变动的关系。4、供给表、供给方程与供给曲线*供给表:商品价格连续变动与相应的商品供给量连续变动的组合关系表。一张表是一组价格对应一组供给数量,供给量的变动由价格变动引起;几张表是一个组价格对应n组相应变动的供给数量,是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引起的供给量变动。供给方程是连续的供给函数的表达式,截距c是P为零时的供给量(可正可负可零)。斜率+b表示是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做同向变动的关系,是流量比。做供给曲线的要求同需求曲线。经济学坐标系中供给曲线的斜率与数学方程的斜率互为倒数。5、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供给量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引起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一张表、一个方程和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P上升和下降引起供给量做同向移动)。供给变动是价格不变其它条件(外生变量、坐标系以外的因素)引起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不同的供给表、若干供给方程和若干供给曲线即曲线的移动(曲线右移读作供给增加,左移是供给减少)。6、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个别供给是单个卖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表现为一张表、一个方程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市场供给是所有卖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表现为若干表的求和、若干方程的求和(截距相加和斜率相加)、若干曲线的求和。三、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形成、均衡点的移动与供求原理*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和数量,供求曲线交点对应的价格和数量。2、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形成*形成供求均衡和均衡价格是,既无短缺也无过剩称之为市场出清(Marketclearing)。均衡(Equilibrium)是指相反的力量通过向作用达到彼此不再改变的状态。市场出清的机制定义为价格与供求的相互作用。市场出清的调节机制可分为价格调节和数量调节。①价格调节表示P作为自变量对供求数量变动的影响:②若P高于均衡价格P*,引起SD,卖主降价销售,买主压价购买,直至(Q*是均衡数量);③若PP*,引起SD,买主竞争提高价格,卖主增加销量,直至。④数量调节表示数量作为自变量对P变动的影响:⑤若QQ*,引起表示亏损,卖主会降价促销和减少产量,直至;⑥若QQ*,引起表示盈利,买主抬价争购,卖主增加产量,直至。5、供求定理供求均衡点的移动原理。表现为供给不变需求变动时,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向移动,需求不变供给变动时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向变动。均衡点的移动,可以表现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同向移动时移动的距离相等或不相等,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移动的方向不同但距离相同或不相同等特点。6、其他常用基础概念①存量(stock)和流量(flow)。存量是时点上的变量。流量是两个时点间的变量。②内生变量(endogenousvariable),模型决定的变量,如供求方程中的价格和供求数量。③外生变量(exogenousvariable),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如模型的参数(parameter),截距(intercept)和斜率(slope)。当外生变量改变时,会引起曲线的移动,内生变量的变化。④静态分析(staticanalysis):既定外生变量下求内生变量值的均衡分析。4⑤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staticanalysis):外生变量变动条件下求内生变量值的比较静态均衡分析。⑥动态分析(dynamicanalysis):不同时点上外生变量变动对内生变量影响的动态均衡分析。⑦经济模型:由主要变量构成的经济关系的框架。四、弹性*1、弹性概念与计算要点弹性是因变量的相对变动(百分比、小数或分数)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动(百分比、小数或分数)的反应度,是斜率(流量比)与变动前的存量比的乘积:经济学在同一条直线上用数学的弧弹性公式计算点弹性,用中点公式计算弧弹性即计算一个时期内的平均点弹性。经济学坐标系中需求曲线的斜率与方程的斜率互为倒数。判断弹性的大小主要看斜率即流量比的大小、变动前存量比的大小。2、需求弹性①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度。需求价格点弹性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动对价格无穷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度需求价格弧弹性需求曲线两点间的平均弹性或一个时期内的平均点弹性,期间内需求量的平均相对变动对价格平均相对变动的反应度。在一条直线上同时计算点弹性和弧弹性时用数学弧弹性公式计算点弹性,用中点公式计算弧弹性,计算时可转换为用点弹性计算。一条负斜率的直线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不同,因为各点斜率相同而存量比不同。负斜率直线型需求曲线纵轴P顶点的弹性无穷大、横轴Q点的弹性为零、中点弹性为1、中点以上和以下分别大于1和小于1。用纵轴法计算直线需求点弹性:用横轴法计算直线需求曲线点弹性弯曲需求曲线上各点弹性:对各点作切线,根据各点在自己的需求曲线上中点和终点上下判断其弹性大小。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富有弹性或大于1(曲线平缓)、缺乏弹性或小于1(曲线陡峭
本文标题: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提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9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