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八年级语文上册 《己亥杂诗》教学课件 苏教版 2
《己亥杂诗》龚自珍龚自珍纪念馆北京浙江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2、热爱祖国古代文化。•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自学提纲•1、通过“三看一查”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2、初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理解字、词、句的意思。•3、该诗的体例是什么?韵脚是什么?押什么韵?•4、一、二句是写景,诗人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去?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即天涯”是说明作者从此就是什么人了?那他为什么还有“浩荡的离愁别绪”呢?•5、三、四句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干什么了?作者辞官回乡后一蹶不振了吗?他是直接表达的还是使用了什么方法表达的?他借“落红”来自喻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6、本诗的思想感情?•7、你还知道龚自珍其他的诗歌吗?•8、你还知道古代诗人描写落花的诗词吗?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是近代启蒙思想家和著名的文学家。38岁中进士,48岁辞官还乡,50岁死于江苏丹阳。•《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是他一生回忆录。诗中表达了他是思想倾向,对国事的感慨以及生平经历的哀乐。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广大无边,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离愁:离别的愁思。•白日:太阳。•东指:指向东方。•春泥:春天的泥土。诗意•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萎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返回•体例:七绝。•题材:咏怀诗•韵脚:涯、花、斜•押韵:a返回•作者在“白日斜”即夕阳西下之时,“吟鞭东指”即离开京师南下回乡也就是辞官回乡之意。心情自然很是忧虑、怨恨、失落……用诗中的话就是“浩荡的离愁”呀!•“即天涯”指的是作者即将离开京城,离开官场,意味着政治生涯的终结,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那胸中的忧虑、怨恨、失落感当然不会少。无法为朝廷尽忠,为民尽职了。用范仲淹的一句话: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一名浪迹天涯的游客了。•“浩荡的离愁别绪”大概是因为他不愿离去,不想离去,不忍离去吧!亦或是还想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一番事业吧!好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呀!返回•三、四两句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作者在回乡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以更加无私无畏的精神表达了他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执着态度。•诗人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把自己比作“落红”“春泥”,在腐朽的官场里,龚自珍是一朵孤花,可惜这朵花开的不是时候,如今诗人辞官回乡了,好比落花离开了枝头,但是落花的生命并没有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是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南宋诗人陆游也曾以落花自比“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而龚自珍的思想境界显得更加高远。寓情于物,已是胜人一筹。堪称妙绝。返回本诗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作者以“落红”自喻,移情于物,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返回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返回返回课堂作业•一、当堂背诵•二、《己亥杂诗》练习题•你一定能准确解答下列问题!(相信你!没错的!)•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近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2.诗中最负盛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实中的实例来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改写诗歌•3、收集整理相关忧国忧民的诗篇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上册 《己亥杂诗》教学课件 苏教版 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3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