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闽西子弟兵红五军团三十四师,6000余人,是由原闽西独立第八、九、十师改编而成的。1934年11月底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冲破了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红三十四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的后卫,大部分将士血染湘江,壮烈牺牲。红九军团的第二十二师,2000余人,由原闽西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改编。在甘肃以西的高台战斗中,大部分壮烈牺牲;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三团和第二师第六团是由原闽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改编的;第二师第五团是原闽西第三路军先改编为红四军第三纵队第十二师,后与红军十一师合编为第十一师,长征前改为第二师第五团。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和红八军团第十四师各有一个团,是由原少共国际师和工人模范师中的闽西子弟兵组成的。闽西是全国较早、福建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早在1928年7月初,永定农民武装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等率部组成红军营。为了保卫翻身解放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积极组织创建地方武装,发展壮大了红四军,先后创建了红九军(后改为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红十九军5个军。在这里,养育和成长了一支坚不可摧、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同时,共产党人在这里进行了治国理政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并成就了一批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将帅。闽西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故乡、共和国将帅的摇篮。一、闽西良好的党和群众基础为红四军发展壮大提供坚强保障闽西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为以后红四军生存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也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同时,闽西崇山峻岭,层峦迭嶂,具有易守难攻之战略优势,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加上,地处偏僻,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有利于红军的发展。从1928年6月始,邓子恢、张鼎丞等闽西共产党员先后领导了龙岩后田、平和长乐、上杭蛟洋和永定等闽西四大暴动,掀起了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一次高潮。特别是永定暴动后,建立了红军营,全营200余人,由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这是闽西最早建立的一支红军部队。闽西已具有良好的党和群众武装基础,有多次武装起义斗争的经验。闽西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红四军在此得以发展壮大。毛泽东、朱德率部在井冈山会师后,于1928年5月江西宁冈县砻市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同年冬,遭到湖南军阀何键的“会剿”。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及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余人出发赣南。1月下旬在大庾同敌军李文彬旅作战失利,随后又连遭敌军袭击,“人数由三千六,减至三千”。〔1〕3月11日,红四军首次入闽,14日攻占汀州(现长汀)城,全歼敌军郭凤鸣旅。3月15日,红四军在汀州进行了整编。由于红四军深得民心,长汀有300多人主动参军,红四军力量得到扩充。原来的团改为纵队,全军编为第一、第二、第三3个纵队,每纵队约有枪支500余支,1200余人。闽西在红军的建设史上地位特殊,主要是全国影响最大的红四军在长汀首次统一着装,首次发饷。“全军在汀做了整齐的衣服,每人发四元零用钱,给养已不成问题,士气非常振发”。〔2〕同时,红四军帮助地方建立了一支60余人的县赤卫队,随红军转战赣南。红四军主力二次入闽后,于6月9日红四军前委在新泉背头山坪召开大会,将当地赤卫队等闽西地方红军改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第五纵队。第四纵队队长先后由傅伯翠、胡少海担任,党代表先后由张鼎丞、傅伯翠担任。下辖:第七支队(由原第五十九团与连南、长汀、永定地方武装组成),支队长陈紫峰;第十九大队,大队长李云贵;第八支队(由永定、龙岩红军游击队与上杭农民武装组成),支队长卢肇西;纵队特务大队,大队长罗化成。第五纵队(1929年6月中旬由汀东红军游击队护编成立,不久改为闽西地方红军),纵队长王仰颜,党代表罗化成。1929年8月,红四军主力挺进闽中,不久返回闽西。9月21日一举攻占上杭城,红四军在上杭整顿,各纵队都充为三个支队,每纵队有一千八九百人,全军七千多人。〔3〕红四军四纵队成立了第十二支队,队伍进一步发展扩大。红四纵队的成立,说明了红四军不仅没有因怕敌人的围攻而进行分编缩小游击,而是充分利用闽西的有利条件,进行大力扩编和发展,使红四军得到新的重大发展。为了加强四纵队训练,尽快提高部队素质,红四军给四纵队派来大批的军事干部,配备了一批武器,部队给养之初也是红四军统一供给,从而使闽西的地方武装迅速上升为红军的正规部队。由此使闽西的革命武装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享有盛誉,这在闽西乃至福建省工农红军支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到1930年6月,红四军离开闽西时,人数达到16000多人。红军在闽西的壮大,得益于闽西立党组织不断发展工农革命武装。同时,红四军入闽后,闽西地方武装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尤其在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闽西人民除了踊跃参加红军外,纷纷参加各地群众性的、不脱离生产的武装——赤卫军、游击队等。“地方武装逐步升级,正是适应创造主力红军的要求而又照顾到群众觉悟的最好办法”。“在群众革命运动中,创造地方武装,逐渐上升为主力军。地方主力又编到中央主力去,这就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在地方革命运动中军事建军政策的正确性。后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军的建设一直运用了这个办法”。〔4〕红四军入闽,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颁布和实施的拥军优属条例和办法,不仅解除了红军战士的后顾之忧,且在苏区中形成了当红军光荣的氛围。闽西苏区广发群众参军参战的热潮不断高涨。二、闽西先后创建了5个军,成为中央主力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九军龙岩后田暴动后,由农民组成的游击队是闽西第一支红色武装,永定暴动胜利后,成立了红军营,张鼎丞任营长。1928年7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特派员王海萍在永定主持成立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将各县游击队整编成闽西工农红军第七军十九师,下辖第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3个团。闽西暴动武装整编为红军后,根据“要使现在的武装组织与各县的农民有密切的联系,往来于各县去帮助农民斗争和使广大农民都渐渐起来拥护这个武装的组织”的精神,决定立即向四周的白色据点进攻。1930年3月25日通过了《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决议案》,将各县赤卫队改编为正规军,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任命邓伟为军长、高静山为政治委员、陈正为政治部主任、邓亻壹为参谋长。全军共编6个团,3000余人,2000多支枪。〔7〕龙岩赤卫团编为第一团,团长邓毅刚、政治委员郭滴人,辖3个营计800余人;上杭赤卫团编为第二团,团长傅伯翠、政治委员黄华榕,辖3个营和1个特务连,共计800余人;永定赤卫团编为第三团,团长阮山、政治委员江桂华,辖3个营,共计500余人;连城赤卫团编为第四团,团长张斌、政治委员张瑞铭,辖4个连,共计400余人;长汀赤卫团编为第五团,团长张赤男,政治委员王仰颜,共计300余人;上杭北路和西路赤卫队编为第六团,团长丘棣华、政治委员陈开成,辖3个步兵连,一个特务连,共计500余人。根据193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给福建省委、军委关于“闽西六团红军,中央决定你们立即集中起来,建立红军第十二军”〔8〕的指示,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于4月下旬,将红九军改称红十二军,任命邓毅刚为军长,邓子恢为政治委员、陈正为政治部主任、邓亻壹为参谋长。全军辖6个团。原来的红九军第一团改称为红十二军一○○团,第二团改称为一○一团,其余余此类推。除一○一团(原第二团)团长改为戴志超担任外,原各团领导不变。5月下旬,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对红十二军进行整编,决定全军编为3个师,每师辖3个团,其中一、二两个师由原来的6个团编成,第3师从各地的地方武装编成。红十二军的兵力又增加了1/3,人数达到5000人。6月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江西寻乌县入闽。红四军前委与闽西苏维埃政府军委决定,将红四军第四纵队编入红十二军,将红十二军的一○三、一○四、一○五三个团编入红四军。这样“对换之后人数枪支是差不多,但战斗力则比较强的多”,〔9〕从而大大加强了红十二军的作战能力。红十二军是继红四军第四纵队之后,又一支在斗争中组建起来的由闽西籍子弟兵组成的部队,是在古田会议精神直接影响下,并在中共中央、福建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各级苏维埃政府积极努力下成立的,有坚实的基础,部队的各方面建设都有新的提高,朝着地方红军的正规化又迈出了一步。6月中旬,又根据中央提示,决定在汀州对红军精心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开始称第一路军)。红十二军奉中央命令编入红一军团并保留红十二军番号。任命伍中豪为红十二军军长(后为罗炳辉)、谭震林为政治委员、林野为参谋长、谭政为政治部主任,并开赴江西作战。但是经过此次大整编,部队的组成进行了很大的调整。除原红十二军第一纵队留在闽西外,原红十二军的第二、第三纵队编为红四军的第三纵队;原红四军的第三纵队则充实到红十二军去,即原红四军第三纵队的第七支队,编入红十二军第一纵队,纵队长周昆,政治委员蔡会文;由原红四军第三纵队的第八支队编入红十二军的第二纵队,纵队长龙普霖,政治委员欧阳健,并还成立了红十二军教导大队,大队长郭天民,政治委员邓华。红十二军正式编入红一军团,是继闽西红军编入红四军第四纵队后,与全国正规主力红军又一次大的融合,而红十二军编入红一军团是在中央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计划下,站在更高的视野,为土地革命而战,使闽西子弟兵在红四军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也大大提高了红十二军的素质和战斗力。1932年4月,红十二军增编第三十五师。同年10月,红十二军军部及三十六师编入红二十二军,萧克任军长,黄苏任政治委员。1933年6月,十二军整编为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一团。21930年5月间,由于红十二军前往广东东江一带作战,而减弱了闽西苏区的军事力量。为了更好地肃清一些民团、土匪,闽西苏维埃政府决定,将各县赤卫军、游击队组建成闽西红二十军,任命胡少海为军长,邓子恢为政治委员。成立时全军共3个纵队,至8月份迅速扩展为5个纵队和2个游击武装。龙岩县地方武装编为第一纵队,司令员卢肇西、政治委员陈昌山,计700余人。上杭县地方武装编为第二纵队,司令员(缺)、政治委员郑秋五,计600余人,400余支枪。永定县地方武装编为第三纵队,司令员卢其中、政治委员江桂华、政治部主任谢宪球、参谋长陈义,计700人,400余支枪。连城县地方武装编为第四纵队,300余人,200支枪。长汀县地方武装编为第五纵队,计900余人,500支枪。武平游击武装负责人练宝桢,计有200余人,150支枪;平和游击武装共有200余人,150余支枪。1930年11月,红二十军与红二十一军合编成新十二军。31930年6月,根据闽西苏维埃政府建议,红一军团前委决定,将红四军第四纵队、红十二军第一纵队和部分地方武装合编为闽西红二十一军。任命胡少海为军长、邓子恢为政治委员、陈正为政治部主任、邓毅刚为参谋长。全军共五个纵队。原红四军第四纵队第七支队为第一纵队,第八支队为第二纵队,第九支队为第三纵队,原红十二军第一纵队为第四纵队,各县部分地方武装编为第五纵队。全军共有兵力2000余人,〔10〕千余枪支。红二十一军成立后不久,二十一军为贯彻中央“集中进攻东江”和福建省委关于出击东江的计划,开始了进攻东江的冒险行动。1930年7月,在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理论和策略的指导下,闽西特委决定,红二十一军在闽西苏区东南方向的龙岩万安、白沙和漳平永福等地打击团匪。在攻打永福团匪詹方珍部中,军长胡少海不幸中弹牺牲。在后来多次往东江方向出击受挫后,9月中旬红二十一军退回闽西革命根据地,闽西总行委和二十一军召开联席会议,企图通过“打几个胜仗,以提高勇气,充实力量,并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进攻上杭,结果失败退至连城。1930年11月,红二十一军与红二十军合编成红军新十二军。41930年11月,中共中央派施简来闽西,召开闽西总行委、红二十一军军委联席会议,决定把二十军、二十一军合编为新十二军,任命贺沈洋为代军长、施简为政委、李力一(李任予)为政治部主任。全军辖3个团10个营(其中1个特务营),第一团团长游瑞轩、政委刘孟槐,第二团团长蓝汉洲、政委卢其中,第三团团长丘潮保,共3100余
本文标题:闽西子弟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4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