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BUSINESS教育科研与成果物化铜梁县教科所田益••一、意义•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以深厚的学术影响教师,以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以优秀的成果引领教学。我县有水平、上档次的科研成果很少,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更少•1、改革的需要•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高教师素质•成果物化的方式:•1、课题研究•2、撰写论文二、选题(一)选题意义:研究与写作的第一步,决定课题论文的价值及成功的可能性。•(二)选题依据:•1、现实运用价值•2、个人基础与特长•3、资料准备与可能的资料来源或相关条件•(三)注意问题•1、大小适度•2、难易适度•3、避免仅从个人爱好出发•(四)如何选题:••1、结合教学实践;•2、追踪热点问题;•3、沿着前人足迹;•4、参与学术争鸣;•5、寻找学术空白;•6、利用灵感思维•“五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模式研究石鱼小学肖成兵•农村儿童耐挫能力培养的探索旧县镇小学丁声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龙都小学侯有华•小学高效课堂实践研究铜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杜清文•基于“新三结合”框架下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铜梁实验一小何代国•农村初中幸福教育研究与太平镇初级中学校张少礼•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铜梁职业教育中心童光法•农村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准军事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铜梁职业教育中心王大华•区县重点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研究•铜梁中学李奕奕•基于导学案使用背景下的小班课常教学模式研究•铜梁巴川中学校潘云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人文素质的研究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唐芸•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研究铜梁县安居镇小学范银全•智障儿童生活技能培养策略研究铜梁县特殊教育学校张益民•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我迷失干预的研究铜梁县平滩镇小学卢永伦•农村普通高中绿色教育研究铜梁二中李勇•新课程背景下区县重点高中青年教师培养途径研究铜梁中学校陈亮•初中生经典阅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重庆市巴川中学校喻晓红铜梁县(2012年)“314”卓越课堂实践研究杜清文铜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儿游戏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研究汪中媛铜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构建尚美特色校园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侯有华铜梁县龙都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质疑导学”课堂教学研究黄昌芬铜梁县金龙小学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研究李春平铜梁县太平镇初级中学初中小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行为有效性研究潘云芬重庆市巴川中学农村普通高中励志教育研究周有龙铜梁二中•三、材料收集•(一)材料收集的意义•1、掌握课题本身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入学科前沿•2、站在已有成果上,避免低水平重复(高起点)3、开阔视野,激活思维•论文由材料构成,没有足够大材料难以构成论文•材料质量直接影响论文质量•材料新颖是论文创新的四大要素之一(二)材料的来源:文章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的客观存在是所有文章材料的唯一来源。直接获取材料间接获取材料•(三)获取材料的方式:•1、第一手材料,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或社会调查取得的活生生的材料。如:工作中、观察中、调查中、实验中。•2、第二手材料:即阅读报刊、杂志文献得来。•3、个人感受。•(四)材料的种类•1、特征分类•(1)静态资料(“固化”为某种稳定状态的资料,如报刊、书籍、光盘或其它媒介上公开刊载的资料,包括经典、基础理论及各种著述)•(2)调查材料或实验数据•2、层级分类•(1)调查材料(第一手材料,原始材料)•(2)一般书籍报刊资料材料(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及权威或重要人物论述)•(3)哲学原理、系统论、控制论等经典或基础理论材料(如马列毛等论述)•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各个层级材料都有最好的,可以互补不足,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五)收集材料的原则•1、尽量占有材料•2、对材料要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包括甄别真伪与可靠性等)•3、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巍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20年•(六)材料收集的方法•1、摘录:笔记:剪接或复印;购置重要资料,特别是汇总性、集成性资料(如:《百部中外教育名著理论专著导读》)•2、注意标明材料来源,含:作者,文献名,期刊或出版社,刊期或出版年,页码•(七)尽快适应现代手段•1、运用现代检索手段,寻找材料线索•2、网上材料应标明相关来源,如属于某一网站发布的材料应标明网站及发布日期(年月日)•四、写作•(一)标题:•应高度精炼、简明扼要,中文一般不超过20字,突出研究的主体内容或结论,避免使用非非实质性标题或文学性、比喻性标题。•(二)署名:居中或偏右•(三)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是“一份文献内容的缩短的精确的表达而无需补充解释或评论”,反映论文实质性结论等,一般200字左右,关键词一般3-8个。•(四)正文•1、结论(前言、引言),主要交代研究某一课题的原因,一般较为简短。•2、本论:论文主体,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进行分析论证,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标明相关序号。•3、结论:对问题的讨论或总结。•(五)参考文献:•(即注释)即标明材料的来源,必须要素齐备,按规定次序排列,序号与正文一一对应(凡文中加引号的文字都应标明具体来源——明确责任与尊重版权,参考文献的数量与性质一定程度上反映论文的可能质量;缺参考文献的原则上不受理。(国外论文90%以上都有参考文献,平均每篇文章15条,85%以上,平均每篇8—9条。•几个相关问题:•关于构段问题(大小适度,不可太散、太小)•关于写作的灵活性:一般是编提纲,拟初稿,一段一段你的写,但多数不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语言的专业性:表述准确,限制语言特别多,基本上不使用文学性的描述性、比喻性语言;非常明确,不允许模棱两可或含蓄。五、关于理论性与学术性•(一)理论性•1、引用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重要规律或最新成果,使论述“持之以故,出之有据。”(可以提高档次,引用3-4条理论性的东西是必要的)•2、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由个别、少数实例上升到一般更大范围实用的理论性结论,避免低层次的就事论事(大学生恋爱说明现象或感觉——具体化为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对自己的成果,要逐步学会提升)•(二)学术性•1、研讨性(课题内容不是已有的或公知公用的定论的讲解或宣传,而是未研究,或未定论,或需要运用新材料、新方法重新进行深入研究以使已有结论更可靠,或需要改进等•2、独创性:要创新,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3、科学性(材料准确可靠,方法科学合理,研究深入严谨,论证合乎逻辑,结论可信有用——学术的根本任务在于证明,而不在于表明赞同与反对什么)愿所有的教育科研同行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本文标题:成果物化与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3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