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锦溪镇第四季度乡镇工作例会
1第四季度乡镇(街道)工作例会会议材料2007年度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锦溪镇党委政府2007年度工作总结一年来,锦溪镇党委政府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办实事、创新业”工作主线,狠抓队伍建设,狠抓产业培育,狠抓实事落实,狠抓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一、加强镇村联动,推进实事落实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谋划的基础上,我镇确定2007年镇十件实事和各行政村3件实事,共52件64个子项目。通过一年的努力,均已得到全面落实。1、主导产业培育加快。初步形成了“打造竹产业,提升食用菌,推进劳务输出,开发旅游业”的增收格局。2、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下山脱贫、农民饮用水、示范整治村、康庄工程等都已全面完成。3、社会公共事业逐步发展。学校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实现2007年度省级教育强镇创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6%;农民健康体检率达86%。全镇77户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镇村清洁工程”,集镇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环卫长效机制逐步建立。2二、实施生态移民,推进人口集聚通过“规划引领,政策跟进,基础配套,产业支撑”四措并举,2007年,完成下山脱贫44户199人(累计653户2436人),自然村数由134个减少到90个,减少32.8%,全镇81.2%的人口集聚在牛住公路沿线,初步形成人口向集镇中心和岭根中心村集聚的格局。1、加强规划。确定了乌岙新村,岭根小区、天灯弄小区和中锦灾民小区,十八石、十八石门、沙岭头、岭上、下管“一村三区五点”的点块结合的布局。2、政策跟进。用足用活上级的补助政策,积极出台镇优惠措施,吸引高山、远山、深山的群众下山建房。3、完善基础。及时实现通水、电、路、电话、电视“五通”,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4、培育产业。加强农民培训,引进竹木企业,推进效益农业开发,促使农民“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三、加快产业培育,促进增收致富(一)推进竹菌产业培育,提升产业促增收。1、实施竹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发挥锦溪优势、打造毛竹产业、全力奋斗三年、人均增收一千”的竹产业倍增计划,通过“基地牵动、技术推动、基础促动、工贸带动”四措并举,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开发,促使农民致富增收。出台优惠政策,毛竹林每亩施肥补助20%肥料。实施毛竹高效示范点“一点一员一干部”制度。完成竹林施肥7100亩(其中补助2779亩),组织开展专业培训10期790人次,新建竹林机耕路16.3公里,建立2个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引进竹炭加工企业。竹农开发积极性空前高涨,3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笋竹加工实现突破,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2、提升食药用菌产业。以“提品质、优结构、增效益”为目标。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镇生产香菇438.5万袋,黑木耳820万袋,段木灵芝65万段,食用菌比例进一步合理。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建成163亩黑木耳标准化基地,推广“黑木耳——水稻”轮作模式,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二)服务企业发展,推进转移促增收。1、服务佳和矿业集团发展。一是优化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工业产值由3.1亿元增至6.225亿元,增长率200%。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培养矿业人才队伍。一年来,实现乌岙、吴林两村210余名劳动力在佳和矿业务工,直接收益500余万元。2、推进时装女鞋产业建设。2007年,锦溪在温州从事时装女鞋生产企业达80余家,年产值近8亿元。通过“亲帮亲,邻带邻”传帮带,实现转移就业1800余人,直接效益5000余万元。(三)加强旅游基础建设,谋划新极促增收。启动昴山旅游开发项目,一是加快昴山交通建设,争取工程立项;二是突出昴山文化底蕴,加强对外宣传;三是加强建设资金筹措,争取社会支持。为昴山旅游深度开发打下扎实基础。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公共服务1、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实施岭上、百里两村“示范、整治”工程,实现“四改一美化”。开展“镇村清洁工程”,加强镇村两4级联动,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集镇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环卫长效机制初步建立。2、加强教科文基础建设。通过2007年度省级教育强镇创建,投资60多万元新建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和电脑机房等,教育软件、硬件进一步改善。建设科普宣传栏、农民健身广场,开通11个村有线电视,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快。成立村腰鼓队、越剧社、老人书友社,文化队伍逐步加强。经常性组织开展文艺活动,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3、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方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民健康体检,实现农医保参合率达90.6%,体检率达86%。农民群众医疗健康实现初步保障。五、狠抓社会稳定,构建和谐锦溪1、开展结对帮扶,完善扶贫机制。因地制宜,帮助联系户明确脱贫思路,细化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实效。分类实施,通过资金和实物帮扶、技术培训、产业扶持等,深入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实行不脱贫不脱钩。一年来,全镇共帮扶1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80户(其中镇干部结对26户53人),捐送帮扶资金6.4万元,物品26件,确定帮扶项目15个。2、狠抓综治工作,建设平安乡镇。一是加强法制宣传。以创建“平安乡镇”为载体,切实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和社会法制化水平。二是构建综治平台。建设镇司法综治中心,基层民主法制村5建设达100%。三是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编制和落实各类应急预案,强化了安全生产监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加强信访领导,强化责任意识。从狠抓信访工作机制入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强化制度约束。认真落实“一把手”抓信访工作制度,实行信访工作分工负责制和首问责任制。细化矛盾排查。组建镇、村两级调访组织,通过“早抓快抓细抓”,做到信访矛盾不出村、不出镇。建立解决机制。实行主要领导包案、派驻工作组、强化调度和督导三种机制。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作风转变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围绕“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推进工作”目标,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管理。1、重抓班子建设。以加强党委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扬民主,营造工作氛围,不断提升班子统筹协调的能力。运用多种载体,抓班子理论学习,进一步提升班子综合素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实事落实和难题破解,进一步提升操作到位能力。围绕“争先创优”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周生佑先进事迹活动,营造干事氛围。2、规范队伍管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完善了学习、考勤、工作例会、值周值班和一线工作等“五项制度”。二是严格制度落实。要求班子成员带头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带着干部规范化;成立工作督导组,不定期开展检查,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推6着干部规范化。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分层面制订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分阶段对干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议,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和待遇的杠杆,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状况。3、提升干部能力。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坚持政治学习与技能学习、集中学习与平时自学相结合,加强基层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着力提高难题破解能力。以确定一批难点问题、制订一个工作方案、进行一次公开承诺、落实一批镇村实事、形成一个破解机制“五个一”工作程序做好遗留难题破解,形成工作机制。4、完善基层组织。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加强村党委、村委会建设,开展和巩固“先锋工程”创建,全面完成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和农民群众致富本领。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一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二是经济总量偏低,企业培育任务艰巨;三是经济增长点少,群众增收困难;四是镇财政支付能力差,重点工作推进较慢;五是干部队伍管理有待加强,作风建设还需深化。需要全镇上下着力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观念,化解要素制约,营造发展环境,共同推进锦溪的新发展。72008年工作思路一、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1、创新载体,强化学习。把十七在精神学习贯彻作为2008年工作主线,围绕“贯彻十七大,建设新锦溪”主题活动,有步骤分层次的进行精神传达学习,力争使更多党员群众了解十七大、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着力把农村构建成为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的新阵地,为贯彻十七大奠定基础。2、科学谋划,为民办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高度关注民生,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协调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竹产业、食用菌产业、农家乐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狠抓镇村实事落实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锦溪实际,以群众增收致富、集镇基础改善、社会公共建设三方面为重点,科学谋划2008年镇村实事。一是加快竹产业培育,打造加工小区;二是构建旅游开发基础,加快旅游业发展;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集镇面貌;四是加强示范、整治工作,分层推进村庄建设;五是突出环境卫生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六是深化低收入家庭帮扶,减少贫困群体;七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优化医疗环境;八是实施生态移民,8推进人口集聚;九是开展农民饮用水工程,率先实现村村通;十是加快推进来料加工,促进群众增收。三、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围绕“近郊型农业乡镇”定位,实施“竹业富民,旅游兴镇”工作思路,突出竹产业和旅游业两大发展重点。1、打造毛竹产业。以抓工业的思路抓毛竹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提升毛竹效益。一是实施分类经营。结合竹林立地条件,对竹林基地进行功能区划,按照竹、笋、竹笋林实行定向生产,提升竹林经济效益;二是加快二产发展。在做好一产生产基地打造的基础上,重点抓二产发展,加快竹笋加工业发展,打造竹笋精深加工工业小区,力争实现低丘缓坡开发100-200亩,引进竹笋加工企业3-5家,工业产值6000万元以上。2、构建旅游基础。围绕“打造浙闽赣边境佛教旅游休闲胜地”目标,实施“佛教是灵魂,交通是前提,生态是保障,招商是关键”四项措施,做好“佛教之旅、生态之旅、红色之旅、农家之旅”四篇文章,打造锦溪新的经济增长和增收致富平台。2008年,主要是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一是通过《浙江在线》互联网,加强信息发布,提升知名度;二是制作昴山风光纪录片和宣传图册;三是加快旅游规划,明确功能定位。通过加强宣传,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开发进度。——提炼文化,增强底蕴。抓好昴山人文、红色革命、佛教9文化、景观影像、野生动植物等整理和提炼,提升文化品位。——建设公路,打通瓶颈。昴山康庄公路长12.668公里,路面宽4.5米,总投资800余万元,分路基、路面两个项目进行。项目将在2008年初启动,2009年初建成路基。四、加强和谐锦溪建设1、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镇综治中心建设,促进平台作用发挥。完善维稳工作机制,重视和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依法做好政策处理工作,积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构建公共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和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继续深化和规范政务、村务公开。2、积极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骨干队伍,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老龄、妇女、青少年工作领导,推进和谐发展。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和助残事业。3、重抓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监控,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扎实推进“平安锦溪”建设。五、重抓队伍作风能力建设1、深入实施示范工程。“带、联、传”三措施并举,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突出一个“带”字。按照“抓两头、带中间、前引自推”的思路,培育2个村、2个站所和1个学校作为党建工10作示范点,推进我镇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突出一个“联”字。班子成员每人2个基层党支部,加强对联系单位的指导。突出一个“传”字。对先进经验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推广。2、稳步开展素质工程。建立和完善住村联心
本文标题:锦溪镇第四季度乡镇工作例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6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