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中药制剂1.熟悉中药前处理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2.掌握中药提取工艺技术、流程与常用生产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掌握中药提取车间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4.了解丸剂工艺技术、主要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5.了解中药提取工艺技术及设备现代化的发展动态。现代化的中药产业现代化的中药产业包括四大产业:第一产业是以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生产(GAP)为特色的中药农业;第二产业是以统一炮制规范、统一质量标准为特色的中药饮片工业和以现代化制药技术设备与规范化生产(GAP)为特色的中成药工业;第三产业是适合于市场经济的以总代表、总经销和联销经营为特色的中药商业;第四产业是以中药技术创新和信息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中药知识产业。中药工业生产过程可以分为药材预处理、中间制品(浸膏)与中药制剂三个部分。第一节中药前处理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一、中药材的预处理药材大致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和动物药均为生物的全体,或部分器官,或分泌物,或加工品,通常掺杂各种杂质、包括杂草、泥沙、粪便、皮壳等,而矿物药多为天然矿石或加工品,或动物的化石、常夹有异石、泥沙等。对不同类型的药材,采用的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非药用部分的去除(1)去茎与去根去茎是指用根的药材,须除去药用部位的残茎。(2)去枝梗去枝梗是指去除老茎枝和某此果实、花叶类药材非药用部位的枝梗。(3)去粗皮去粗皮是指除去栓皮、表皮。(4)去皮壳去皮壳是指除去残留的果皮、种皮等非药用部位。(5)去毛有些药材的表面或内部常生着很多绒毛,能刺激咽喉或引起咳嗽或其他有害作用,故须除去。(6)去芦“芦”又称“芦头”,一般指根头、根茎、残茎等部位。(7)去心一般指去药材的木质或种子的胚芽。(8)去核一般指除去种子,是药材加工中一项传统操作。(9)去头尾足翅有些动物类或昆虫类药物,其头尾或足翅为毒性部位或非药用部位,故应当除去。2、杂质的去除(1)挑选用手工或机械除去药材中所含的杂质及霉变品,或将药材大小分开,便于浸润等。(2)筛选筛选是根据药材所含的杂质和性状大小不同,选用不同的筛,以筛除药材中的沙石、杂质,或将大小不等的药材过筛分开,以便分别进行炮制或加工处理。(3)风选风选是利用药材和杂质的轻重不同,借风力除去杂质。(4)洗、漂这是将药材用水洗或漂除杂质的常用方法。二、药材的切片将净选后的药材切成各种形状,不同厚度的“片子”,称为饮片。广义讲,凡供调配处方的药物均称饮片。中药饮片切制常分为下列步骤:1、药材的软化中药切制前,对干燥的原药材,均需进行适当水处理,使其质地软化,以利于切制。软化的方法有:①淋法;②洗法(抢水洗);③泡法;④润法;⑤热蒸汽软化。2、切制方法中药材切制方法,分为手工切制和机械切制。(1)手工切制将被切药物整齐地放于刀桥或菜墩上,以手握药推送,将药材切成各种规格的饮片。至于饮片的形态,取决于药物的特点和炮制对片型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薄片。适用于长条形药物、部分块根及果实类药物。②厚片。适用于粉性的药物和质地疏松的药物,若切成薄片易于破碎,故宜切成厚片,一般要求片厚为2-4mm。③直片(顺片)。适用于形体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者,为突出鉴别特征和利于加工,故应切成直片,一般要求片厚为2-4mm的直片,个别药物片厚可达10mm。桔梗地黄黄连④斜片。适用于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物,为突出其组织特征和便于切制,常切成斜片,倾斜度小者称瓜子片,倾斜度稍大者称马蹄片,倾斜度更大者称柳叶片,一般要求片厚为2-4mm。⑤丝片。适用于叶类和皮类药物,多切成狭窄的丝条。⑥块。适用于煎熬时易于糊化,需切成大小不等的块状,以利于煎熬。⑦段(节)。适用于含黏质较重的药物,质软而黏,不易成片,可切成段;全草类药物为了煎熬方便,通常都切为长短适度的段。丹参茯苓首乌藤(2)机器切制利用机械动力切制,将被切药物整齐地放于刀床上或药斗中,装好压紧,然后调节好切片厚度,即可切制。目前用的切片机种类较多,常用的有旋转式切药机、上下往复式切药机等。旋转式切药机:适用于根、茎、全草、皮类及果实类中药饮片切制。结构主要由机座、变速箱、操纵装置、刀盘、输送机构、护罩等组成。①机座部分。铸造而成,用于支承和连接其他零部件组合一体。②变速箱部分。由箱体、传动件、轴承等部分组成,通过电动机带有6种速度的变速箱,再带动链条进给及刀盘旋转。③操纵装置。是控制变速箱齿轮速比的机构,可根据切制饮片的厚薄,按标牌指示高速不同的进给量(应与调整挡板相配合)。④刀盘部分。由刀盘、刀片、压板、调整挡板轴等组成。⑤输送机构部分。是由链条、链轮、左右挡板、辊轴等零件组成。⑥护罩部分。用优质钢材、铸造合金钻、有机玻璃加工而成,使用时能观察刀盘的工作情况,能防止药物及尘土飞扬,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3、工作原理药物经链条传送带送至料口,通过刀盘旋转达到切制目的。4、调试(1)链条松紧调试调整上下链条后部辊轴上的螺栓,使链条松紧适宜。(2)上链条调整角度根据药材的形状、泡实,可随时调整上链条倾角。(3)刀片、出药口的调整刀片与出药口间隙大小,直接影响饮片质量。(4)调整挡板在切制规格为0.5-5mm内的块状、果实类的药材时,必须安装上调整挡板和链条进给速度相配合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调整操纵装置操纵装置是用来控制链条的进给量,两个换向手柄I,II调节在不同的位置可得到6种进给速度,按标牌缺口位置所示调整手柄I,手柄II。三、饮片的干燥药物经水洗、切片等程序,含水量较高,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且增加了药材的韧性,不利于药材质量的保证和粉碎。干燥的方法一般是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进行加热干燥。通常以不超过80℃为宜。中成药厂一般采用的有翻板式干燥机和热风循环式烘箱,此外还有振动式和立式转盘干燥机。近年来,上海还设计制造成功太阳能烘房,以及采用红外线干燥及微波干燥等先进干燥工艺。四、炮制设备常用炮制方法有蒸、炒、炙、煅等。炒制是直接在锅内加热药材,并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炙制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加热,使辅料渗入药材内。煅制一般分煅炭和煅石法。第二节中药提取工艺技术、流程选择及生产设备中药材是指供医药用的以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主,并包括部分人工合成品(如轻粉、丹药)和生物合成品(如豆豉、神曲)。中药材一般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生物类等。一、中药提取工艺技术药材浸出时,根据生产规模、溶剂种类、药材性质及所制的剂型可采用不同的浸出方法。常用的浸出方法归纳如下:(1)煎煮法以水作为浸出溶剂的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2)浸渍法是中药生产的最基本方法。是指处理的药材于提取器中加适量溶剂,用一定温度和时间进行浸提,使有效成分浸出并使固、液分离的方法。①常温浸渍法。②温浸法。浸渍法适宜于带黏性的、无组织结构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3)渗漉法指适度粉碎的药材于渗漉器中,由上部连续加入的溶剂渗过药材层后从底部流出渗漉液而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4)回流法指加热提取时溶剂被蒸发,冷凝后又流回提取器,如此反复直至完成提取的方法。(5)水蒸气蒸馏法操作方法是将药材的粗粉或碎片浸泡润湿后,直火加热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也可在多能式中药提取罐中对药材边煎煮边蒸馏,药材中的挥发成分随水蒸气蒸馏而带出,冷凝后分层,收集挥发产品。(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工业上发展应用的一种新型萃取分离技术。①常用超临界流体;②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主要因素(P284):a、萃取压力的影响;b、萃取温度的影响;c、萃取物颗粒大小;d、二氧化碳的流量;e、夹带剂的选择。(7)离子交换与大孔树脂吸附这实际上是一种中药材水溶性有效成分的纯化提取方法,它能通过离子交换与大孔树脂(简称大孔树脂)的吸附选择性,从其他提取方法提得的稀溶液中浓集分离有效成分。丸剂是指药物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胶黏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制剂,一般供口服应用。第四节丸剂工艺技术、主要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一、丸剂的特点①大部分丸剂在胃肠道中缓慢崩解,逐渐释放药物,吸收显效迟缓,作用持久,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延缓吸收,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②也可以根据医疗需要制成速效的丸剂如滴丸。③丸剂制备时能容纳固体、半固体的药物,还能容纳黏稠性的液体药物。④丸剂生产技术和设备简单,适合基层医疗单位自制。⑤丸剂一般服用量较大,尤其是小儿服用困难。⑥操作不当易致溶散困难而影响疗效。二、丸剂的分类(一)按赋形剂分类(1)水丸是指将药物细粉以冷开水或按处方规定的黄酒、醋、药材煎液、糖浆等作胶黏剂而制成的丸剂,一般用泛制法制备,又称水泛丸。适用于解表剂和消导剂。(2)蜜丸是指将药物细粉以蜂蜜为胶黏剂而制成的丸剂,一般用塑制法。适用于治疗慢性病和用做滋补药剂。(3)糊丸是指将药物细粉用米粉或面粉糊为胶黏剂而制成的丸剂。适用于作用峻烈或有刺激性的药物。(4)蜡丸是指将药物细粉与蜂蜡混合而制成的丸剂。(5)浓缩丸是指将处方中的部分药物经提取浓缩成膏再与其他药物或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丸剂,可用塑制法或泛制法制备。(二)按制法分类(1)塑制丸是指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胶黏剂混合制成软硬适宜的可塑性丸块,然后再依次制成丸条、分割及搓圆而制成的丸剂。(2)泛制丸是指将药物细粉用适宜的液体为胶黏剂泛制(交替润湿及散布在适宜容器中,不断翻滚、逐层增大)而成的丸剂。(3)滴制丸是指将主药溶解、混悬、乳化在一种熔点较低的脂肪性或水溶性基质中,滴入到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却剂中冷凝而制成的丸剂。三、丸剂的制备方法及设备(一)塑制法又称丸块制丸法,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赋形剂混匀,制成软硬适宜的塑性丸块,再依次制成丸条、分割及搓圆而制成的丸剂。1、原辅料的准备首先按照处方将所需的药材挑选清洁,炮制合格,称量配齐,干燥,粉碎,过筛,混合使成均匀细粉。2、制丸块取混合均匀的药物细粉,加入适量胶黏剂,充分混匀,制成混度适宜、软硬适度的可塑性软材,即称之为丸块,中药行业中习称“合坨”。影响蜜丸丸块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炼蜜程度炼蜜程度应根据药物的性质、粉末的粗细与含水量的高低及气温、湿度等因素来决定,炼蜜过嫩则粉末黏合不好,丸粒搓不光滑;过老则丸块发硬,对于成丸。(2)下蜜温度一般多用温蜜。各类药料中往往含有大量树脂、胶质、糖或油脂类物质,其本身有黏性,且易熔化,过热的蜜能使它们烊化,使丸块黏软而不易成形,并且冷后则又变硬,不利于制丸,故一般多用60-80℃的温蜜。(3)投用蜜量蜜量的多少也是影响丸块质量的重要因素。蜜粉比例一般为1:(1~1.5)。3、制丸条将丸块制成粗细适宜的条形以便于分粒。丸块制好后,应放置一定时间,使蜜等胶黏剂充分润湿药粉,即可制丸条。丸条质量要求是:粗细一致,表面光滑,内面充实而无空隙。丸条机有螺旋式和挤压式两种,以前者较为常用。4、制丸粒手工制丸时可用搓丸板,操作时将粗细均匀的丸条横放在搓丸板底槽沟上,用有沟槽的压丸板先轻轻前后搓动,逐渐加压,然后继续搓压,直至上下齿端相遇,将丸条切割成小段并搓成光圆的丸粒,即可。大量生产采用轧丸机,有双滚筒式和三滚筒式,在轧丸后立即搓圆。5、干燥丸剂应干燥以利贮藏。成型的丸粒约含15%-30%的水分,易引起发霉,必须进行干燥,使丸剂含水量控制在10%以内。一般干燥温度为80℃左右,若丸剂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成分或遇热易分解变质的成分时,干燥温度不应超过60℃。(三)滴制法1、滴制法概述滴制法制丸是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适宜的熔融的基质中,通过一适宜的滴管滴入另一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却剂中,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并冷却凝固而成丸,由于药丸与冷却剂的密度不同,凝固形成之药丸徐徐沉于器底或浮于冷却剂表面,取出除去冷却剂,干燥而得。滴制法制备丸剂有其独特的优点:滴制法制丸的设备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车间无粉尘保护好;滴制法生产工序少,生产周期短,一般情况下当天可出成品;剂量准确,生产条件易控制,重量差异比较小;操作过程
本文标题:中药制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