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黄宗羲Joinhands成员(会展九组):陈辉、赖友善邹李欣、郑超凡佘晓婷、林玲•作者简介•作者代表作品•《原君》简介•《原君》原文黄宗羲•译文•学习课文•一、学习目的•二、文章分析•三、主要写作手法:举例对比•问题探究•全文思路•谢谢观赏作者简介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汉族,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其父受魏忠贤迫害而死,遗命宗羲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清军南下时,曾被南明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参与抗清斗争。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作者代表作品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今人编有《黄宗羲全集》。《原君》简介•《原君》为《明夷待访录》中的第一篇。《明夷待访录》写于清康熙二年(1663),清乾隆间被列为禁书。这篇文章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从探究人君的职分入手,以简朴流畅德语言激烈抨击了封建帝王“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的“家天下”思想,揭露他们“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满足一己私欲的罪恶,并从理论撒谎过驳斥了腐儒盲目的荒谬。虽然作者未能从社会制度上认识产生封建暴君的渊源,但是,文章敢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的胆识,并从历史传说和经典史籍中援引示例予以论证“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标志了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生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原君》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译文•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那个人的勤苦辛劳,必定是天下人的千万倍。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愿意的。所以古时的君主,考虑后而不愿就位的,是许由、务光等人;就位而又离位的,是尧、舜等人;起先不愿就位而最终却未能离位的,是大禹了。难道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像常人情况一样啊。•后代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的利害大权都出于自己,我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让天下的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将自己的大私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时对此还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将天下看作是广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的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这没有其他原因,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现在将君主看作主,将天下看作是客,凡是天下没有一地能够得到安宁的,正是在于为君主啊。因而当他未得到天下时,使天下的人民肝脑涂地,使天下的子女离散,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悲惨,还说:“我本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当他已得到天下后,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乐,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的产业的利息呀。”既然这样,作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只是君主而已!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吗?••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古时候天下的人都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拟作青天,实在是不算过分。如今天下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仇敌一样,称他为“独夫”,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结果。但小儒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天地这样大,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偏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说周武王是圣人啊,孟子的话,是圣人的言论啊。后代那些想要凭着他像父亲一般、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测君位的君主,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直到废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这难道不是来源于小儒吗?•虽是这样,如果后代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产业,把它永远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当作私有了。既然将它看作产业,旁人想得到产业的念头,有谁不像自己呢?于是用绳捆紧,用锁加固,但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并不能战胜天下要得到它的众多的人。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他们血肉的崩溃,就应在子孙的身上了。过去南朝宋顺帝愿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投生到帝王家中,而明毅宗对公主所讲的话,也说:“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话真可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下的雄心,哪有不垂头沮丧的呢?因此明白作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不明了作君的职责,那么就连市井之间,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许由、务光因而绝迹于后世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分难以明了,但用片刻的荒淫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的。学习课文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能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评价。•2、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文章分析•《明夷待访录·原君》中,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振聋发聩。黄宗羲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卢梭”,其思想在近代中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可以视作黄宗羲这一思想的直接渊源。而稍后荀子所提出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对君民关系的形象化的描述。到黄宗羲这里,对这些传统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明确了“君”、“民”两者之间的根本与衍生、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而不再是使用“贵”、“轻”这类性质模糊的形容词,也不再使用表面形象,但事实上并无实质定性的比喻,而是用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定性明确的词汇确定了两者之间不容颠倒的关系。这一贡献是传统儒家“君”、“民”思想所未能够达到的高度,突破了传统儒家思想阐述问题流于经验主义、缺乏逻辑思辨的缺陷。从这点来说,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源于传统儒家思想,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君主观。具体分析一下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可以看出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涵意。•首先,在“君”、“民”的相互关系中通过对“主”、“客”的相对界定承认了两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同时也有利益的对立。他用“主”、“客”来界定两者之间事实上的矛盾;其次,“天下为主”强调了“天下”是根本,天下之人的利益是优先的,但因其数量巨大无法同时行使其权力而发生冲突,因而需要找出能代表其利益的执行者,具体表现为君的存在。相互关系中“天下之民”居于无可置疑的主动地位,其利益是不可侵犯的;再次,“君为客”强调“君”居于次要地位,君是在保障民的利益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相互关系中“君”既然居于从动地位,那么假如君权被不当使用以致侵夺了天下之民的利益,也即君、民之间的地位本末倒置的话,根据君“客”、民“主”的原则,也就意味着“天下之民”有权依据自己的利益去更换“君”,以更好地代表自己的利益;最后,既然君为“客”,那么就意味着君的存在目的要围绕着天下之民这个“主”而展开,也就是说君是为天下之民服务的,其存在的依据与最终目的都是天下之民的利益。因而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黄宗羲指出“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一语道破了君的真实地位和应然目的。•依据“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原则,黄宗羲对社会现实中君权的滥用做了极为严厉的批判。黄宗羲的理论是这样建构起来的:首先,肯定了人性本各自私,建立一个人性论的基础;其次,人们为满足各自利益,就需要一个能以大家利益为先的君的出现;因为利益的主次就产生了“天下为主,君为客”;那些不能符合这一逻辑和理论要求的君主就成为万民之敌,成为天下之害。《原君》一篇中他指出现实情况是:“后之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这样的君事实上成为“天下之无地而安宁”的罪魁祸首。正是因为颠倒了“主”、“客”关系,无视天下之民利益的优先、主要地位,现实中的君主才会“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从而“为天下之大害”。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习惯于传统儒家君臣纲常理论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另外,根据“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前提,推出“立君为天下”的结论。君主存在的前提是“天下之民”的利益,应该“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君对其权力的行使也要受到“天下为主”的制约,“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若君主无视这一准则,以己为主,天下为客,那就直接违背了黄宗羲所设定的“为君之道”,则“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只能落得众
本文标题:原君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3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