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 中藥常識目次第十講中醫的保健與食療第一節中醫的保健………………………………… 2 第二節中醫的食療………………………………… 6 習題………………………………………………21 僑務委員會中華函授學校出版張成國編撰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六月新撰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九月二十一版2 第十講中醫的保健與食療第一節中醫的保健在中醫的保健預防思想上,遠在黃帝內經時即已提及,『上古天真論』中曾提及:『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意謂平常的保健工作就是預防致病的因素,從外侵入。同時強調人體內在因素的正氣之重要性。故中醫學的預防,是從內因外因兩面著論,但以內因更被重視。因為疾病的發生,固然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雖有密切關係,但病與不病的主要關鍵,還是在於人體的虛不虛。如靈樞百病始生篇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由此看,要保健身體,平常不僅要防遇外來直接侵犯人體的致病因素之外,同時更重要者,是將如何培養正氣以增強抵抗力,才能不被病邪所乘。所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巳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掘井,鬪而鑄兵,不亦晚乎。』,這是說明保健預防的重大意義。對於任何疾病的發展,要能掌握,以防微於未然,才能制止疾病的傳變。這種治療上的預防保健,可說是中醫學的一種特色。3 以下簡述中醫保健的內容:一、精神修養人的思想活動與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精神受過度的刺激。則身體的正常活動也會受影響,而引起疾病。一切事物均能予人以刺激,而引起思想情緒上的波動,這些刺激在一般狀況下,雖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但若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誘發出不同程度的疾病。所以人必須常自制私欲,不作妄想,胸中常保持爽朗、樂觀。這樣身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就不會亂。而且若思想能保持平靜,就能防止內在發病因素的刺激,對於身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如此一來即使外在的發病因素侵入,也不至於生病,而能使身體保持健康。二、適應四時的氣候四時中,春夏為生長最盛的季節,故屬陽。秋冬靜肅如死縮的時節,故屬陰。氣候的寒溫,隨季節的推移以變化,宇宙間的萬物,依季節的變化,而有生,長、收,藏的正常發展規律。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又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若人體的調節機能,不能適應自然的氣候變化,則避不了病邪的侵入。素問四氣調神論有說:『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夏三月夜臥早4 起,無厭於日。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這是說明人類的起居生息,或精神思想,皆依四時季節的轉移,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才能保持心身的健康。三、節飲食,慎起居素問上古天真論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罔作勢,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又說:『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迸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這些是說明在飲食起居方面,要遵守一定的規律,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若生活失常,沉溺於酒色,則為生病及早衰的主要因素。今針對飲食與起居方面簡述如下: 1.飲食方面在中醫學,認為飲食與疾病有很大的關係。生命能持續,固然是依存飲食物的供給,若暴飲暴食,無節制,或誤食腐敗的有毒食物,不但無益,反能害身。素問痺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又生氣通天論說:『高梁之變,足生大疔』。又金匱要略說:『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故常注意飲食衛生。每飯要定時定量。這樣就不會引5 起消化失常,可獲正常的營養。又素問五臟生成篇說:『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色變。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此五味之所傷也』。這說明飲食必要節制,若偏食以恣口腹所欲,則能傷內臟而引起疾病。 2.起居方面適當的肉體勞動能增進身體的健康,但過度的疲勞會耗損形氣。素問宣明五氣篇說:『勞則傷氣』。又宣明五氣篇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這些都是說明過度的疲勞會影響健康。華陀說:『人體須要勞動,但不可過於極端,動則穀氣化,血脈通,病不能生,如戶樞之不朽也。』這說明適當的肉體勞動,不但可以鍛鍊體格,而且又可防止生病。又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若入房過度,汗出入水,則傷腎。』這是說明房事過度,也會影響健康。但這個理論,目前尚未被西醫所認同。四、體格的鍛鍊重視體育鍛鍊,是自古認為保健防病的積極方法之一。華陀創造五禽之戲,模倣五種動物的活動姿態,以鍛鍊身體,促進體恪的強壯,以防病邪的侵入。此外後6 世的太極拳,八段錦等也都是鍛練身體很好的方法。使關節爽利,血氣和暢,能習以為常,身體漸臻健壯,則能發揮身體保健,預防疾病的作用。五、治療上的預防凡疾病的傳變規律,一般是由淺入深,自一臟腑傳於另一臟腑,臨床上預想或能發生變化,而早為確立對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生半死也。』金匱要略說:『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必傳脾,當先實脾。』前者說明疾病在皮毛時,須加適當的處置,早期治療以免招致不良的後遺症。後者說明知肝病有傳於脾的可能性,事先要增強脾的機能,使不受影響。這是適時防止,抑制疾病的惡化,因而收到預防保健的效果。第二節中醫的食療中醫的飲食療法,一般簡稱為食療,是我們祖先經長期與疾病鬪爭中,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經驗累積所得。壹、源流我國食療起源於夏朝,距今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商朝宰相伊尹精於烹調,又通曉藥性,其著作湯液論就7 是採取烹調方法來治療疾病。早在周朝就設有『食醫』的官職,專門從事營養保健工作。其性質就像美國『F‧ D‧A』有專門部門管理食品的工作。中醫典籍名著千金要方中有專卷介紹『食治』,作者認為『藥性剛烈,猶若御兵,兵之猛暴,豈容妄發。』而『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因此主張『凡欲治療疾病,先試以食療,如食療治不好,再考慮用藥治療』,並推崇食療應著重用於老年病。孟詵撰有食療藥物的專著補養方,後經張鼎增補,改名為食療本草為食物治療學的開端。老老恆言為老年人養生專書,主張『以方藥治未病,不若以起居飲食調攝於未病』,還根據老年人脾胃虛弱的特點編製粥譜,用於老年病的預防與治療。由上可見,歷代醫家經過長期的臨床、實驗與探討,在飲食保健方面,累積很多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養生抗老,卻病延年的追求,提供了很多參考資料。今日由於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的發展,有關食療的理論和方法更臻完善。營養學家們在傳統食療的基礎上,研製了大量適宜於老人強身的食品,食療的發展為老年人的健康長壽帶來了日益增多的福音。貳、食療的作用一、補充營養: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消化吸收力減弱,往往易造8 成營養物質的缺乏而導致疾病的發生。運用食療法,既可調整脾胃功能,又可補充營養物質,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如壽世保元書中所提的陽春白雪羔,以白茯苓、淮山藥,芡實,蓮肉共研細末,加入在來米,糯米及白砂糖等作成小餅,曬乾收貯,婦女老幼任意取食,大有補脾益腎之功。中國醫學常以動物內臟治療調整相應臟腑的功能不足,如牛胰治療糖尿病,豬心治療心悸,不寐、羊靨(甲狀腺)用於甲壯腺腫等,這種『以臟補臟』,所謂臟器療法的治療方法,經過臨床應用,已取得一定的療效。二、調整臟腑平衡:人體臟腑功能衰減、陰陽失去平衡,是導致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飲食療法與藥物治療一樣,也要根據人體陰陽的偏勝偏衰,再選擇適當的食物,才能調整臟腑功能的平衡,否則任憑你如何治療,亦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老人食療常因人、因時、因病而有所不同,如熱性體質常易口乾、滿臉青春痘、大便乾燥、小便短赤等;或熱性疾病,宜多食寒涼食物,如薏苡仁、綠豆、梨、西瓜等;如屬於寒性體質手足冰冷、怕冷、吃冰冷東西常易拉肚子或寒病,則宜多食熱性食物,如胡桃、生薑,大蒜、鹿肉等。老人因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所致頭昏目9 眩者,宜多食貝殼類海產食品。腸燥便秘則宜多食含油脂的植物種仁,如柏子仁或多纖維素的菜根之類。肺熱咳嗽者,多食雪梨、百合、白果等。心脾血虛,宜多食桂圓、紅棗。根據體質的特點,藥物的屬性以及證候的不同,依『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辨證施食,臨床上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三、老人飲故食宜忌:所謂『宜忌』就是適宜和禁忌。『適宜』就是有利於健康,對治療有幫助的食物,可食或可多食之;『禁忌』就是『禁口』,這類食物對健康有損或對治療疾病不利,應少吃成不吃。老年人脾胃功能虛弱,尤其患病以後,飲食之宜忌更為重要。這個觀念已受一般民眾逐漸重視,在門診時,病人常反覆問及:什麼東西不能吃?吃什麼東西比較好?可見一般病患非常在意,更由此可見『食療』的重要性。 (一) 食物的屬性:食性和藥性一樣,也有寒熱溫涼的不同,應該以其所勝而糾病之偏,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現就常用藥效食物按其不同的屬性列舉如下: 1.屬性溫的食物如:龍眼肉:補心安神、養血益脾。荔枝:性甘溫,有養血作用,常吃食使人臉色10 紅潤。飴糖:補中緩痛,潤肺止咳。扁豆:健脾養胃,化濕解暑。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瘀。胡桃:補腎助陽、斂肺定喘、潤腸通便。穀食類:麵、酒麯、蠶豆、豆油、酒醋。蔬菜類:生薑、大蒜、大蔥,韮、胡荽菜、芥子、胡蘿葡、韮白果品類:李子、橄欖、木瓜,烏梅、粟子、葡萄。食糖類:蜂蜜、白糖、砂糖。禽獸類:雞肉,鴨肉、雉肉、犬肉,羊肉、牛肉、鹿肉、貓肉。鱗介類:鯽魚、鰣魚、海蝦、鱔魚、鰱魚。 2.屬性寒的食物如:苡仁米:健脾止瀉,久服輕身益氣。綠豆:清熱解毒、消暑除煩。荸薺:化痰消積、清熱生津。菊花:清肝明目、疏風散熱。桑椹子:滋陰養血,用於肝腎陰虛、鬚髮早白等證。百合:潤肺止咳。11 柿霜:清熱除煩,健脾化痰。梨:生食清熱止咳、熟食滋陰潤燥。西瓜:清熱止渴、消暑利尿。以西瓜汁徐徐飲之,治腎炎浮腫。穀食類:小米、蕎麥,豆腐、豆豉、豆漿。瓜菜類:莧菜、油菜、白菜、黃瓜、甜瓜、竹筍、茄子、芋頭。果品類:菱、藕、甘蔗,白果、柿餅。禽獸類:兔肉,麋肉。鱗介頰:鯉魚,田雞、螃蟹,鱉,龜,蛤蜊、牡蠣等。 3.平性的食物(即不偏寒亦不偏熟的食物):蓮子:養心安神、益腎固澀,健脾止瀉。芡實:益腎固精,健脾止瀉。(蓮子,芡實粥治遺精與泄瀉。) 黑芝麻:滋養肝腎、潤燥滑腸,適用於老人有習慣性便秘的病人。小麥:養心安神,常配合大棗,甘草用於神志不寧、失眠多夢。婦女於停經後、更年期所見到的症侯群,常服小麥有良好的療效。山藥:補脾胃、益肺腎,有糖尿病的病患及常12 患氣喘,咳嗽的孩童,每天二兩煮水當茶飲,具預防治療的效果。紅棗:補脾益胃、養血安神。穀食類:糯米,粳米、黑豆、黃豆、豌豆。瓜菜類:葫蘆、南瓜。果品類:枇杷、青梅、花生。禽獸類:豬肉、雁肉。鱗介頹:鯉魚,烏賊等。 (二) 食物的屬性和飲食宜忌:日常飲食,應根據我們本身的體質──寒體或熱體和疾病本身的屬性──熱病或寒病的不同而加以選擇。茲就食物不同的屬性和所宜所忌分類介紹如下: 1.辛辣類:如蔥,薑、蒜,辣椒等,性味溫熱,少食能通腸胃,適於脾胃虛寒的泄瀉或胃痛的病人;多食能生痰,動火、生風、損目。對於下列疾患都屬禁忌: (1)對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之證:如失眠、高血壓性頭暈、眼花、脾氣暴躁的病人。 (2)血證:有出血性紫瘢病,婦女月經過多症的病患,宜盡量少吃。 (3)痰喘:尤見於氣喘只發生於夏季,而痰的顏13 色呈現黃稠且難咳出者。 (4)目疾:視力模糊,眼睛有出血或充血及眼內壓過高的病患,不宜多食。 (5)瘡瘍及癰疽:尤其在紅、腫,熱、痛的急性期。 2.生冷類:各種瓜果及主食蔬菜,冷飲等,性多寒涼,能清熱生津。適用於熱證口渴、咽痛、便秘、尿短赤等。對於脾胃虛寒之腹痛,泄瀉,嘔吐等皆屬禁忌。病人常述及,每當他喝冰開水或冰西瓜,香蕉後,馬上就引起腹痛,同時又急著上廁所拉肚子。類似這些,都是脾胃虛寒的現象。 3.油膩類:動物脂肪及煎炸食物,味厚膩滯,能生痰生熱而損傷脾胃,外感熱證及泄瀉者禁忌。對於肝膽疾病、糖尿病、
本文标题:中药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