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老师:同学们好。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念几遍。读完以后,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明白吗?学生:?明白。(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老师:?四个人物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你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么排?学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老师:?好,诸葛亮排第一。学生1:周瑜排第二。老师:?周瑜第二。学生1:曹操排在第三。老师:?曹操第三。学生1:鲁肃第四。老师:?鲁肃第四。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有不同意见吗?不一样,有不一样的意见。好!请你说。学生2:我觉得鲁肃应该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老师:?前面两个没问题。学生2:前面两个不变。老师:?不变,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还有不一样的吗?学生3: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周瑜第三。老师:?噢,周瑜成第三了。学生3:周瑜排第三,鲁肃排第四。老师:?周瑜第三了,鲁肃还是最笨。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学生4:我觉得诸葛亮第一。老师:?诸葛亮第一。学生4:曹操第二。老师:?噢,曹操第二。学生4:鲁肃第三。老师:?好,鲁肃第三。噢,周瑜最笨。哈哈,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学生5:我觉得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老师:?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学生5:周瑜第三,曹操第四。老师:周瑜第三,曹操最笨。请坐下。噢,非常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五种答案,但同学们发现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学生:?(齐答)诸葛亮排第一。老师:对,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是吧?这是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识。非常好,那么这篇课文写诸葛亮很多地方,现在王老师请你们再仔仔细细读一遍,你觉得这篇课文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和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读出精彩来,明白吗?学生:?(大声读课文,寻找写得精彩之处。教师做现场巡视。)老师:?咱们现在交流一下,你觉得这篇文章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最精彩?学生1:我觉得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在七和八自然段中写得最精彩。老师:?你先把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咱们注意听。学生1:(朗读课文七、八自然段。)我觉得七和八自然段,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写得非常精彩。老师:体会得不错。这两段话如果多去读几遍,那可能对你帮助就更大。谁也觉得这个地方写诸葛亮写得最精彩。我再叫一个同学读一遍。学生2:(朗读课文七八自然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排开,又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停!停!鲁肃怎么说?学生:?吃惊地说。老师:?再读。学生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范读)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学生2: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他吃惊了吗?学生:?没有。老师:?你们吃惊了吗?学生:?没有。老师:?谁能读出吃惊的味道?学生3: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来,请你继续读“鲁肃吃惊地说”。学生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范读)“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再读。学生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老师:?停!诸葛亮怎么说?学生:?笑着说。老师:?你笑了吗?学生4:没笑。老师:?能笑吗?能笑!来,试一试。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老师:?停!停!“曹操下令说”,体会一下,你们自己读一读。“曹操下令说”,怎么说,自己都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来,曹操,曹操。咱们先叫一个女曹操,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学生1: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老师:活脱活现的女曹操。稍有一点遗憾,就是不要“轻易出动”,而不是“轻举妄动”,不是这样的。好的,不错。来,叫一个男曹操,曹操本来就是男的,注意啊,曹操在营寨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学生2: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老师:?真好啊!你继续。学生3:(朗读接下去的课文。)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个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象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老师:?好。还有同学觉得别的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谋略、写诸葛亮的智慧是最精彩的?学生4:我觉得最精彩的是第四自然段。诸葛亮说:“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兵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你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老师:这个地方写得最精彩,是吧?可是我觉得,你想象一下,当时诸葛亮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和鲁肃说这番话。当跟鲁肃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已经把什么东西都想好了,然后他在鲁肃面前会表现出一种什么神态?一种什么表情?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鲁肃说?再想一想,然后就把自己当作诸葛亮,你来说诸葛亮这段话。好,我来读鲁肃说的话:“这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能帮你的忙。”诸葛亮说——学生4:(接读诸葛亮的话)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兵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你有十万只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老师:这个诸葛亮年龄比较大,这个诸葛亮年龄比较轻,可都是诸葛亮。有没有同学觉得别的地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是最精彩的,还有吗?学生5:第二自然段写诸葛亮的谋略比较精彩,因为他说:“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只箭。”老师:?等等,老师请你把第二段话都念一遍,好吗?老师6: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老师:?注意啊,周瑜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实际上——学生6:心怀不轨,他很嫉妒诸葛亮,他想用这个造箭的名义把诸葛亮害死。因为他死前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所以看的出来非常恨诸葛亮,想利用造箭的借口害死诸葛亮。老师:对啊,所以说,周瑜说这话的时候一肚子坏水,你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你刚才读得那个周瑜是光明磊落的周瑜,不是心怀鬼胎的周瑜,你得心怀鬼胎呀!试一试,行吗?(老师读开头的话)“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学生6:“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最好。”“先生和我想得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老师:?注意!诸葛亮这个时候说,他想到的是什么?学生7:他想到了肯定周瑜是使的鬼计,干脆就将计就计。老师:?想到将计就计,他还想到了什么?学生8:想到周瑜肯定要给他出难题,十天造十万支箭肯定是比登天还难。老师:?比登天还难,他想到了周瑜要害他,是吧?他还想到什么?学生9:我首先和他一样,而且我知道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他曾经想到了大概他已经观象过,也可能预先想到周瑜会用这个箭来威胁他,骗他。所以他肯定会先观一观天象。因为一般大雾天,他们不敢出来跟你打,他肯定会用一些箭来射你,所以,他想到再过三天就有一场特别特别大的雾,最后他才想到借箭这回事。老师:尽管诸葛亮想到周瑜想要害他,尽管诸葛亮想到了三天后这场大雾,将计就计把这十万支箭造好,尽管诸葛亮想了很多,但是我就觉得很奇怪,诸葛亮为什么不推托、不推辞呢?明明知道周瑜要害我,要我的身家性命,我干嘛还要替他借十万支箭呢?学生1:我觉得诸葛亮想,既然你想害我,我就将计就计,我就和你斗智。老师:?他是想跟周瑜斗斗智。学生2:我想是这样,周瑜就是想专门找一个难题难倒诸葛亮,如果你要是不去借箭的话,正好中了人家圈套,就证明周瑜比诸葛亮强。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诸葛亮是谁的军师?学生:?刘备。老师:?周瑜是谁的都督。学生:?孙权。老师:?刘备和孙权可是两家呀,为什么他们现在——学生3:因为魏军当时非常强大,诸葛亮提出要东吴和蜀汉相联盟,来攻打魏军,这样才能获得胜利。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箭,诸葛亮使计,如果把魏军的箭由我来使的话,魏军的兵力就会大大减弱,而我军的兵力会大大增加,那我们就可以用箭和他们相对抗,这样的就可以使刘备的蜀汉、孙权的东吴取得胜利。老师:你讲的道理是对的,孙刘两家来联合抗曹,才可能战胜曹操。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错误,指出来你不生气吧?那时三国还没有建立,东吴、蜀国、魏国还没有建立,孙权和刘备还是各地的一方霸主。请你继续读,诸葛亮说——学生3:既然要交战。老师:?既然就要交战。学生3:“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能够造好。”诸葛亮说:“只需三天。”周瑜说:“军师你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好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老师:?甘受惩罚。学生3: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兵士到江边去取箭。”诸葛亮喝了几杯走了。老师:喝了几杯酒就走了。好的,请坐。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地体会,都有自己独特地理解。有的同学认为前面写得最精彩,有的同学认为中间写得最精彩,也有的同学认为后面写得最精彩。其实这些都不要紧,只要我们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这篇课文每一段话、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在传神地写着诸葛亮的谋略、诸葛亮的智慧。这篇课文老师读了二十五遍了,但是尽管读了二十五遍,我还是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我想来想去没有明白,我甚至想到我是不是应该去问一下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已经不在了,你们想知道困扰王老师的这个问题吗?学生:?(齐答)想!老师:王老师在想啊,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同学们,你们知道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什么?学生4:完不成任务就要杀头。老师:喀嚓,脑袋搬家。对呀,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的话,脑袋就要搬家。所以我就在想,当时,诸葛亮当时立军令状的时候,脑子里想了些什么?到底想到了一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么?咱们是不是这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这个问题咱们读读课文,再来研究研究,行吗?学生:?(讨论、研究)老师:?讨论非常热烈!你们说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他肯定想了什么?肯定想到了什么?学生1:我觉得在立军令状之前他就已经谋略好了后面的计划,他已经计划好了怎么来造这十万支箭。老师:?他是造箭吗?学生:?借箭。学生1:他就谋略好了怎么去借箭,然后他才敢去给周瑜立下军令状。如果他没有谋略好的话,他就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立军令状的。老师:?是啊,他是想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是吧?这样的计划当中想好了哪些内容啊?你觉得必须想好哪些内容啊?学生2:我认为他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天气的变化。老师:?天气的变化,你说他已经想到了什么?学生2:想到了长江上会有大雾。老师:?长江之上必有大雾,是吧?学生2:第二个他想到的是曹军会怎样应对。老师:?好,你认为曹操会怎么
本文标题:王崧舟—草船借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0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