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左传》名篇解读晋公子重耳之亡一、《左传》的人物描写《左传》以春秋时期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为背景,塑造、再现了一批极富个性的人物。积累型人物:由分年纪事逐渐展示其性格、最终构成完整形象的人物,如晋文公、子产等。闪现型人物:仅写一件事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或表现出其性格特征的人物,如鉏麑、介之推等二、重耳流亡的背景骊姬之乱晋献公娶骊姬,生奚齐。骊姬为使儿子继承王位,离间晋献公与太子申生,以及公子重耳和夷吾的关系。太子申生自杀(愚忠愚孝)重耳和夷吾分别出逃骊姬之乱秦穆公帮助夷吾回国夺位,即晋惠公。晋惠公无信无义,内外叛之,(许秦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死后其子公子圉由秦国逃回继位,是为晋怀公。重耳流亡到秦国,也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夺位,是为晋文公。重耳逃亡地图秦狄流亡经历狄国狄国靠近晋国,但不与晋国交往,好隐藏,同时方便观察晋国政治动向。狄国愚昧落后,与邻国结怨甚多,可以与之共患难在狄国期间,晋惠公曾派寺人勃鞮(寺人披)刺杀重耳未果。取季隗,以叔隗妻赵衰季隗支持重耳的计划,不仅对重耳“将适齐”没有丝毫的阻扰,而且还忠心耿耿地表示等待重耳而不另嫁他人。卫国:卫文公不礼焉向齐国进发。当年不去齐楚是因为路途遥远,在狄休养十二年,可以远行了。路过卫国,卫文公不接待,向野人乞食作者从微观的角度,用许多看似游离故事主干的细节描写,来解释晋文公终成霸业的原因。卫国野人与之块:象征性解释(土块象征土地)此时重耳政治上还很不成熟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五十多)齐国:齐桓公妻之,马二十乘齐桓公年纪大了,想要亲近晋国。桓公去世后,狐偃知道齐国不可能帮助重耳回国执政,想带他走,但重耳贪恋安逸的生活,并不准备离开齐国。姜氏与季隗一样,都愿意牺牲儿女私情,成全重耳的国家大事。曹国:曹共公观其裸僖负羁之妻:深谋远虑之人文公后来吩咐,打仗的时候要避开僖负羁的家。颠颉与魏犨违规烧毁僖负羁的家,被惩罚。宋国:宋襄公赠马二十乘宋国:宋襄公赠马二十乘(跟齐国攀比)郑国:郑文公不礼焉楚国:楚子飨之秦国:穆公纳女五人怀嬴: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妇女人物她意识到秦国与晋国地位的平等,由这种国家间的平等上升为人格的平等。所以,她能够在受屈辱的时候理直气壮地维护自身人格,争取自身地位。《左传》作者尽力赞美这些女子,刻画她们的品质和关德,虽然笔墨不多,但对于鞭挞重耳的弱点。督促他克服轻狂、贪图安逸、任性骄傲等贵公子的劣性和陋习,显然也起着比照和催化的作用。晋公子重耳之亡狄国:取季隗,以叔隗妻赵衰卫国:卫文公不礼焉齐国:齐桓公妻之,马二十乘曹国:曹共公观其裸宋国:宋襄公赠马二十乘(跟齐国攀比)郑国:郑文公不礼焉楚国:楚子飨之秦国:穆公纳女五人晋文公政治上的成熟接见寺人披、竖头须等人,善于团结反对过背叛过自己的人旌扬介之推不言禄的精神,铭记自己的过错。流亡中的屈辱、困苦、安乐的体验,使他明白了身在宫廷、耽于逸乐所不可能明白的人生真谛,在身、心两方面磨炼。重耳在磨练中逐渐成熟,最后终于具备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品格。称霸关键一战: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围宋,宋向晋求救。能否称霸在此一举。引诱楚国挑衅,造成被迫应战的假象苦难是一笔财富,但不必感谢苦难,也不必感谢你的敌人。道德与历史的统一《左传》是一部高度道德化的历史,它认为历史的发展应该符合道德的要求,并且把这一观点渗透到了具体的叙事中,把历史发展的因果逻辑与道德意义统一起来晋公子重耳经过19年的流亡,回国获得君位。仅过了两年,就想用兵。子犯提出先要教导民要“知义”、“知信”、“知理”,然后才能获得民心,形成力量,最后才可用兵。晋文公重耳一一照办,终于富国强兵,这才能在晋楚城濮之战中获得胜利,奠定了称霸的基业。这就给整个城濮之战晋国用兵取胜从原因上作出了一个整体的解说。梦境的预示晋文公作了一个梦,梦中与楚王扭打在一起,发现楚王伏在自己身上,吸吮自己的脑子,自己反倒仰面朝天。为此晋文公感到害怕。又是子犯为他解释说:好梦啊,我得天,而楚王则伏其罪,楚国将归顺我们。左传叙事历史与道德的统一并不一定是对历史真实的描述,而是人们对历史发展的一种期待。《史记》历史叙事背后却充满怀疑精神,在他看来历史发展的逻辑与道德是相悖的。
本文标题:左传《重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2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