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修改稿: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2013年修订版教材) - 副本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主要内容导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应当坚持和实施什么样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教学重点难点(1)和平与发展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吗?(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3)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变化中扮演什么角色?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时代主题的内涵•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平:是指在世界或地区范围内,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等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关系处于正常化状态,即非战争状态。按照国际法,大规模武装冲突就是战争,而局部暂时冲突不属于战争,只要没有正式宣战,没有成为总体性战争状态,两国关系在法律上仍然处于和平状态。据匈牙利学者调查,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即绝对和平状态只有26天。•作为正常化状态,和平可分为:友好合作关系即绝对和平;法律关系,即不友好,但保持外交关系,亦称积极和平;非战关系,即有矛盾、冲突,但没有演变为总体战争,亦称消极和平。•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统一,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这主要从“战争力量”和“和平力量”的对比去分析。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革命和战争是时代主题。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列宁毛泽东战争与革命仍然是世界主题,世界大战早打比晚打好,大打比小打好。发展的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谋求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战后五十多年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其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均为罕见。上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世界新的主题。二战后世界大战没有发生,世界和平总体上得到维持。这归因于世界范围内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是造成当前世界发展问题日益严峻的主要原因。(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依据一句话,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三)党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认识的发展轨迹1、毛泽东对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1)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分析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20世纪50年代——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但战争可能被制止20世纪60年代——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要全世界共产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的和平民主力量,并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90-391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有史以来,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据专家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时间里,全世界共发生14513次战争,其间只有329年处于和平时期。人类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约有36.4亿人死于战火,损失财富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厚10米、足可环绕地球8圈的黄金带。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给人类造成空前的劫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有33个,战争中伤亡三千余万人,经济损失达二千七百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7个国家卷入战火,死亡五千一百多万人,造成的巨大物质损失达四万亿美元。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世界局势动荡,中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公开的和潜在的威胁和压力,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关于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中间地带理论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2)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划分的战略(课本P196第二段)•1946年,毛泽东精辟分析了时局,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93页。)•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爆发后,毛泽东进一步形成了新的中间地带理论(亦称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认为,苏伊士运河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以反共产主义之名行争地盘之实,“在那里冲突的,有两类矛盾和三种力量。两类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即美国跟英国、美国跟法国之间的矛盾。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第二种是二等帝国主义英、法,第三种就是被压迫民族。”——(《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41页。)三个世界第一世界美国苏联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第三世界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其它发展中国家“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指明了方向。(3)反帝反霸的国际统一战线战略和两手准备的战略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我国政府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在做应对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提出备战备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夫妇9.3抗战胜利纪念日1971.9.21中国加入联合国2、邓小平时代主题的新判断(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新论断的提出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他先是提出,国际形势是好的,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同时,我们也要防备别人早打、大打。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他又多次指出,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出现重要变化,和平因素增长超出战争因素增长,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邓小平197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战争可能延缓爆发”。——《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邓小平1983年3月2日在视察江苏等地回京后的谈话:“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村子什么冒险问题。以前总是担心大战。每年总要说一次。现在看,担心的过分了。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邓小平1984年5月17日在会见厄瓜多尔总统马耳塔多时提出:“世界上最根本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个是南北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94页。•邓小平1984年5月29日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提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现在有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核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要取得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二是南北问题。这个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邓小平1984年10月31日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邓小平1985年3月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的讲话中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年3月4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邓小平1990年3月3日与几位中央领导人的谈话中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3页。(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的基本点(见P198二段)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第一,和平与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第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第三,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第四,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至今仍举步维艰,南北发展差距和贫富悬殊愈来愈大。一边是北方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南方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都普遍收益,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更趋严重。”——《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新华每日电讯,2000.09.07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新论述。2005年9月15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生产力显著提高,全球经济保持总体增长,各类全球性和区域性
本文标题:修改稿: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2013年修订版教材) - 副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8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