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传染病知识培训2018.7.12
石桥镇卫生院预防接种科张宏伟2018-07-12疫情网络报告及管理不明原因肺炎流感(甲型H1N1)/人禽流感疫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狂犬病暴露处置其他传染病及报卡注意事项第三章疫情报告第三十四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时限向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并做疫情登记。—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依法报告准确及时统一规范分级分类属地管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1)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交给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人员。(2)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在核实确认后,应在当天将其输入中国疾病报告系统。(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上网审核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报出的卡片,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向责任报告单位查询与核对,确认后的卡片参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统计汇总。(4)其他相关部门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传染病属地化管理原则,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疫情。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禽流感、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当天报告。本法规定的甲、乙、丙传染病疫情包括暴发、流行及散发如果卫生部规定的部分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的也要报告:如AFP、不明原因肺炎等其中:对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做分型报告,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需要报告。定义:体温≥38℃,伴有咳嗽、咽痛等症状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可诊断为:流感、上感、SARS、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1)发热(≥38℃);(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初次报告: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和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事件名称:一般应包含事件的基本特征,如发生地,事件类型及级别等新报告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病例数新报告死亡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死亡数排除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排除的病例数事件发生时间:指此起事件可能的发生时间或第一例病例发病的时间接到报告时间:指网络报告人接到此起事件的时间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第一例病人的发病时间末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到本次报告前最后一例病例的发病时间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肺结核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手足口病定义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流行期间传染源主要为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流行间歇和流行期——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接触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日常接触传播,经口、结膜等途径感染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HFMD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国外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潜伏期一般2~7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屁股四个部位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舌及两颊部,唇齿侧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一般无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病毒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肌痉挛、呕吐、急性小脑共济失调、急性上升性麻痹、良性颅内高压、高烧、惊厥和急性软瘫。临床分三级:Ⅰ级为肌痉挛、共济失调、肌痉挛且共济失调、Ⅱ级为肌痉挛和脑神经板受损Ⅲ级为脑干受损,短暂肌痉挛后紧跟呼吸衰竭、皮肤苍白、外循环衰竭、休克昏迷、眼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多在入院12h内死亡根据临床和脑电图的变化,将HFMD分为①以小脑症状为主的局限性脑炎型,表现为共济失调,肌阵挛和震颤;②无菌性脑膜炎型;③弛缓性麻痹型这三种临床类型,以无菌性脑膜炎常见诊断原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本病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散在发生时,须与下列疾病鉴别•口蹄疫•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咽喉炎•风疹、水痘等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可服用维生素B、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球蛋白(一)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收住院,重点救治。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二)开展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动态。对新发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诊断。(三)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四)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最大限度降低伤口内病毒含量:冲洗、消毒及应用被动免疫制剂尽快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应用被动免疫制剂、应用合格疫苗处理越早风险越小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简单说就是有接触未受伤•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简单说受伤了但没有出血•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2.破损皮肤被舔: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出血的损伤或者粘膜接触伤口处理具有极大意义,无论暴露者是否自行处理过伤口,均应由医务人员按照上述步骤规范处理患者拒绝必须签字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伤口的缝合和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应当在考虑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及暴露后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区别对待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当先用抗狂犬病血清或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使抗体浸润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数小时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当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被动免疫制剂理论上就是中和抗体2020/2/642在第0,3,7,14,28天使用单剂量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的狂犬病疫苗后狂犬病毒抗体滴度的变化在疫苗能够产生可检测到的抗体之前(7天),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患者被感染后的第一周提供被动保护天0.50,010,11101000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GMT(IU/ml)狂犬病高风险感染期需要被动免疫(RIGs)安全期WHO血清阳转标准更加合理的理由;通过局部应用直接中和伤口处理时残留的病毒,这样最大程度降低伤口内病毒含量,从而降低发病率延长潜伏期•Ⅲ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Ⅱ级暴露者•伤口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的Ⅱ级暴露者手指或足趾需要浸润注射,须防止因加压浸润过量液体而使血液循环受损,引起缺血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免疫制剂时,应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深部肌肉远离疫苗注射部位可减少抗原抗体中和反应,减少相互间效价的影响深部肌肉注射时,无需强调进行浸润注射,肌肉注射即可剩余被动免疫制剂推荐注射部位•头面部、上肢及胸部以上躯干:注射在同侧背部肌肉群,如斜方肌。疫苗接种于对侧•下肢及胸部以下躯干:注射在伤口同侧大腿外侧肌群被动制剂可与麻醉剂联用伤口严重或有多处伤口(特别是幼儿),按常规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伤口周围时,可用生理盐水将被动免疫制剂适当稀释到足够量(最大可稀释至原剂量的3倍),再进行浸润注射需事先根据伤口多少和大小判断被动免疫制剂量是否足够,预先将被动制剂稀释后再进行浸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不足怎么办?•伤口处理更加彻底,必要时候延长伤口冲洗•先保证头面部应用、其次是保证深、大伤口•高度怀疑是疯狗时首次在双三角肌各注射一个单位合适疫苗不要将被动免疫制剂和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禁止将被动免疫制剂与疫苗混合在一个注射器内使用对于粘膜暴露者,应将被动免疫制剂涂抹到粘膜上剩余免疫制剂时,应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深部肌肉内再次暴露后处置:按暴露前(后)程序完成了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细胞培养疫苗)者,不再需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全程接种狂犬疫苗3年后
本文标题:传染病知识培训2018.7.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8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