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的三大宗教——崔欢,吴玲,王悦先儒家1,发展过程简介2,儒家思想及特征3,积极影响4,消极影响1,发展过程一、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二、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以董仲舒、《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三、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四、中国儒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从康有为开始的,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现代新儒学。儒家思想及其特征•1、行为规范——礼•2、思想核心——仁•3、价值准绳——义•4、孔子的教育思想•5、生活准则——信•6、待人之本——忠、恕•7、家庭伦理——孝与悌积极影响1,在中国文化中树立了伦理道德规范,伦理成为评价人的标准。2,在中国教育史、思想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孔子是思想家,更是教育家,儒家注重人格培养和自我修养。其教育思想影响几千年。3,对中国学术发展贡献极大主要表现在对有限的经书进行无限的开发。《论语》是巨大思想宝库。消极影响:1,过份强调礼制,限制和摧残了人格的尊严和主观能动性;只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丧失了人的社会性。2,中庸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性,凡事谨小慎微,不敢冒险,缺乏创新,这对封建社会的延续起了重要作用。3,鄙视妇女,“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妇女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4,忠孝思想愚化了人们的思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能不亡。5,“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性的赤裸裸的压制。道教•一,那道教为什么要选择道家呢?•二,道教的驳杂性•三,特征二,那道教为什么要选择道家学说作为其最初的教义呢?1,道家学说中有一套诡奇的语言,极容易使人产生联想。2,庄子逍遥游中的冥海,天池,绝云气,负青天,极容易与道教向往的神仙世界的深化相结合。3,先秦诸子中,唯有老庄畅言养生之说,且道家在秦汉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社会影响。二,道教的驳杂性1,来源古代的巫,祝,史(宗教),老庄学说--哲学,秦汉的方士--迷信2,历代祖师名称太上老君,三茅君(秦汉),太平真君,元始天尊,太上丈人,天真皇上,太上混元皇帝,玉皇大帝,正一真人3,典籍------诸子中,如法,墨,兵,农诸家以及占星,阴阳,五行,占卜,医经,医方,凡属术数,方技之书,亦无不收入。三,特征1,求长生,丹鼎派---代表人物魏伯阳,葛洪,目的是求长生,按照不同的修为方法分为内丹与外丹,内丹是通过呼吸吐纳保存内在的精气神,保存清气,呼出浊气,达到除邪欲,得清凉的目的。外丹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炼丹之术:将硫石水银等物放在火炉中烧炼成一种药物。2,用符咒派-----陶弘景,寇谦之。利用符咒传教,其符咒有治病,消灾,辟邪,召唤鬼神的作用。佛教1,佛教要义2,佛教在中国的派别3,为何能在中国文化中生根?4,佛教的影响1,佛教要义•对人生的根本认识:一切活动都是苦痛烦恼的来源,必须减少这些活动,所以佛教崇尚清净向往寂灭。•修养的方法,(以戒,定。慧为例);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能持戒才能定(深刻认识欲望对人生造成的恶果,厌恶人间,向往佛国)—不执著•终极目的,解脱生死,也就是佛教说的涅槃,也就是不再受生死烦恼之苦,生活在大自在的境界。2,佛教在中国的派别•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3,为何能在中国文化中生根?•恰当的传入时机:东汉末年,内忧,外患,战争,天灾,时疫,暴政,人民的疾苦无以复加,佛教超脱生死的教义此时来到中国当然十分受欢迎。•东汉后玄学的盛行,以及佛教的内容,教义,思辨技巧,使得流传的更加广泛,从帝王到知识分子到普通百姓。•政府对佛教发展的支持。•中国本土宗教中成规模的甚少。祖先崇拜只局限在家族之中,那已广泛传播,儒教则缺乏专业的传教士,道家迷信太多又经常跟政治斗争发生牵连。•佛教讲慈悲为怀,天下一家,因此没有排他性,甚少树敌,4,积极影响•哲学,佛教中关于“我”、“心”、“性”、“气”等关于人的自我意识,以及关于“空有”、“生灭”“轮回”等辩证法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文艺,佛教经典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且还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影响。小说,诗歌,绘画,音乐,建筑,雕刻等各方面。•科技,随着佛教传播的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以及健身术。消极影响;•佛教的兴盛不仅要消耗大量社会的财富去修建寺庙,举办祭祀活动,还要供养大量的僧侣。•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投身佛教不事生产,从而使得社会生产力下降,阻碍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Theend!Thankyou!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本文标题:中国的三大宗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01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