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宝宝睡觉不踏实,一般常见的有两个因素,一方面胃不和,则卧不安;另外宝宝心火旺,则易烦躁,也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所以,需要一些简单的辩证。通常胃不和,宝宝有表现为腹胀,(拍几下有空空的声音),孩子会有哭闹的现象,而且多数宝宝也会伴随一些食欲不振,积食的问题。再简单一点可以观察一下宝宝的舌苔,是否白厚,如果有这个问题,可以用掐四缝的办法来消积食。如果宝宝是心火旺,舌尖红,小便发黄,且量比较少。这是可以用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推涌泉等几个手法来处理。对哦,这个问题我想很多妈妈可能都会有,你知道我们做妈妈的优势是什么吗?我们可以趁宝宝睡着之后开始按摩。尤其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就是说宝宝的穴位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两只手臂和掌面上面,宝宝睡着之后,尤其是进入深睡眠,配合就完全没有问题。我们雨欣至今,很多手上面的穴位按摩我仍然是趁她睡觉之后按摩。当然还有一部分可以配宝宝看动画的时候操作,或者讲故事的时候进行。一般相对大一点的宝宝2、3岁之后吧,只要妈妈按摩的手法舒适,宝宝是很愿意配合的。关于脾胃日常保健及治疗的按摩手法,具体操作有:补脾经、揉按板门、运内八卦、捏脊,三捏一提,揉按足三里,揉中脘、摩腹,分推腹阴阳。当然如果遇到具体的问题,还是上面讲的思路,要辨证论治,不一定刚刚我提到的所有的穴位要全部按摩到,只挑其中几个重点来应对。如我们题目中所提到的厌食,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临床分为虚、实两证:偏实证者治以消食导滞为主;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主,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通俗的理解就是,实证是因为食积引起的脾胃失调,(所谓食积就是食物积滞在肠胃,无法消化),故食欲减退,有时严重会伴有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或腹泻。初期舌苔白厚腻,治则以消食导滞为主。长时间因为积滞日久,舌苔的变化由白黄转为黄腻苔,耗伤正气,则会由实证变为虚证,这时的治则则以调补为主。一般情况下虚证:体质虚弱或发烧、感冒初愈的孩子,肠胃功能虚弱,致使脾胃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这是的治则则以健脾益胃为主。这一节可能大家看的有点累,觉得穴位名词多,好像没有概念,后面我会试着慢慢给大家分解。治疗厌食,疳积(奶痨)型,最著名的是就是四缝(学名四横纹)放血了,不过如果不用放血的话,可以用掐法,掐四缝的效果也非常好。真的非常好用!!!掐的时候我自己有个很深的体会,这个在任何文献中都没有出现,不过我用这个方法和四缝放血都给雨欣试验过(放血头两针的时候,雨欣是看着我,很好奇,第三针开始大哭,第四针几乎好像没扎到,雨欣以前除了打疫苗没被扎过针,打疫苗她几乎不太哭的,但这次她好像有的阴影,跟我说妈妈说不要扎针了)。如果说到效果呢,可以说效果用掐的更好,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至于里面的技巧,荣我以后分享。另一个调节和改善宝宝消化不良的非常棒非常棒的就是每天坚持给宝宝捏脊。捏脊的好处除了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身天体外,可以再日常保健过程中与摩腹、按揉足三里、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等合用,无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身体亏损的宝宝都可以使用。单独使用也可以对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消化类疾病有很好的治愈作用。在宝宝的消化道方面的疾病中,便秘和腹泻,是小宝宝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不算是什么重症、急症,但只有经历其中的父母才了解其中焦急的感受。其实我们大抵知道的治疗便秘和腹泻的食疗和其他的办法非常多。我想妈妈们也从其他的渠道知道很多办法,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小儿推拿的手法操作对宝宝的这些症状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在一些操作手法上,很多穴位一样,不过手法补泻方向有区别,有的穴位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可以止泻又可以通便。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而龟尾穴两种截然不同的病用的是同一个手法、同一个穴位按摩,原因就是龟尾这个穴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说到改善孩子的胃口,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我一定要推荐捏脊法:宝宝再喂养过程中,常常出现偏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易感冒等问题较普遍,这是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做父母长头痛的事;另外,宝宝发育先天、后天不足引起的一些慢性疾病也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捏脊可以帮助孩子祛病强身,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明显,适于家庭操作的推拿法。所以妈妈们,不妨在家里给宝宝捏捏脊,不仅可以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还可以强身健体,防治多种疾病。最重要的是,捏脊法不打针,不吃药,在家里就可以操作。什么是捏脊?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为“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捏脊前的准备捏脊其实很简单,对场地和操作者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初次给宝宝的捏脊的爸妈也不必心慌慌。在家中就可以进行捏脊。脱去孩子的衣裤,任其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家长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从宝宝的生理特点及结构来看,月龄越小的宝宝,肠胃功能越是虚弱,也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或者在哺育过程中,因为自身的功能没有完善造成消化不良。其表现的症状就有如腹泻,吐奶,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对于吐奶厉害我推荐你一个手法非常好用,又很简单就是推天柱骨,位置在颈椎第一节到第七节这条直线上面,从上往下推,可以在每次喂奶之后推100-200次。我女儿刚刚出生的时候也非常爱吐奶,月嫂都觉得是带过的宝宝中吐奶最厉害的一个,不过我在月子里面就叮嘱月嫂做这个手法,没有多久雨欣就再也没有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月嫂也觉得好神奇。另外,你要常常帮宝宝按摩的就是揉脐和摩腹,摩腹在用的时候要注意方向,如果是有腹泻的问题一般要逆时针摩腹3-5分钟,如果便便正常或者便秘的情况就需要顺时针摩腹。至于提到的舌苔有白厚变黄,一般则表示喂养过程中,宝宝因为消化不良产生了积食,并且积久生火了。可以用掐四缝(又叫四横纹)的手法来处理。捏脊可以治什么病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夜啼、睡眠不安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建议每天做一次,一次做5-8分钟。同时捏脊的过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后松开,应保持一路紧凑上行。图一:从尾椎开始拇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在上(给宝宝捏脊时,两个大拇指最好要并拢抵住脊背中间的督脉捏脊要捏到位: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图二:往肩颈部方向,拇指不可离开背部捏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应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的治疗效果。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孩子,动作一定要轻,捏住肌肉向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否则孩子会产生畏惧心理,不能配合,导致捏脊难以进行。图三:至肩颈部时,手再从尾椎开始向上做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推法】(直推;分推;旋推)推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直推、分推、旋推三种。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向指根方向)1.直推法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2.分推法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3.旋推法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运法】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1.指揉法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2.掌揉法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3.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按法】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摩法】摩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指摩法、掌摩法和旋摩法三种。有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掌摩为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1.指摩法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称指摩。2.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称掌摩。3.旋摩法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称旋摩法。【掐法】掐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入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top【拿法】拿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后者又称五指拿。【捏法】捏法正位手势捏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分捏脊法和挤捏法两种。1.捏脊法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attach]34190775[/attach]2.挤捏法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搓法】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擦法】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谈谈捏脊的好处,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我通常比喻它叫做生命之树。从生理解剖来看,脊柱中有脊髓,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丛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捏脊可以帮助神经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尤其对于特别爱出汗的宝宝,很多时候就是交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很多跟我来学习的妈妈回去给宝宝按摩后都跟我反映说宝宝汗出的少了很多,我想捏脊在这里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偱经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偱经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着其他的脏腑。肺俞、厥阴俞、(就是心包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腧、小肠俞、膀胱俞都在膀胱经上,分布于督脉两侧。所谓俞就是“输”,比如,肺俞就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例如,按摩肺俞穴,对于保养健全肺系统功能和治疗肺系统的疾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他俞穴,也是如此。捏脊不仅可以条畅水道,滋阴补血,还可以疏通全身气血的
本文标题:宝宝睡觉不踏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0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