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06.6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局内规范性文件)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1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2第四章建筑间距................................................4第五章建筑物退让.............................................6第六章建筑物高度及临街面宽控制............................12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14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停车泊位...............................15第九章特定区域...............................................16第十章附则..................................................18附录一名词解释...............................................19附录二计算规则...............................................20附录三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表达要求..........................24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26附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28附表三公园内部用地比例(%)................................29附表四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表...................................30附表五各类建设项目停车泊位设置标准........................31附图一建筑日照间距示意图...................................32附图二修建性详细规划图表达示例............................34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规划区内城市个人建房和郊区农民建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于本规定第九章的规定。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本规定执行。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本规定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以下简称《表一》)的规定执行。《表一》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并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有关机构批准后执行。第六条城市用地布局,应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2增加绿地,降低密度,调整功能”的原则。建设项目应成街坊的开发建设,无法成街坊整体改造的用地,宜在同一街坊内整合周边可开发用地,同步改造。第七条建筑基地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的用地,一般不进行商品住宅项目的建设。原则上用于公共设施、环境绿化、市政设施等项目的建设。旧城区小于2000平方米的用地原则上只允许拆除,不允许开发建设。确需改造的,只允许建设社会公益设施。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八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建筑容量指标最大值不得超过附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的规定。第九条城市特定重点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满足本规定的前提下,可参照《表二》的规定,适当提高(或减少)用地的开发强度。城市特定重点区域具体地点见本规定第九章。第十条建筑基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非成片开发的各类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二》执行。第十一条《表二》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和不同层数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第十二条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3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定执行。第十三条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应不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第十四条为城市提供公共空间及公益设施的建设项目,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章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0%。(一)额外为城市提供常年开放、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供市民自由使用的广场和绿地,并负责开放空间日常维修管理或承担日常维护管理费用的建设项目,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根据开放空间所处地区的容积率控制指标核定允许其增加建筑面积数量。(二)额外为城市提供公益设施(公共厕所、文化活动场所及警务室、青少年、老年活动站室等),并将其使用权无偿交给政府部门使用的建设项目。每提供1平方米使用面积的,允许增加建筑面积6平方米。(三)为保护建筑提供空间或维护资金的建设项目,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的,允许增加建筑面积6平方米。修缮国、省、市级保护建筑的可按其修缮工程费用的2倍,按项目的楼面地价折算成容积率予以奖励。第十五条凡用地单位征用未打通或未拓宽的规划道路旁土地,需同时征用规划道路宽度一半范围或未拓宽部分的土地,作为打通道路及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道路另一侧是河道或绿化带且未被征用,用地单位应全部征用并负责拆迁,不得它用。4第四章建筑间距第十六条建筑间距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并同时满足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建筑间距图示见附图六。第十七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多层建筑物与相邻原有住宅的日照间距(原位置、原面积、原高度翻建建筑物除外),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征用土地开辟新区的,纵墙与纵墙相对间距应不小于新建建筑物高度的1.8倍,山墙与纵墙相对间距应不小于15米;与新区以外相邻住宅相对间距按本条(三)项规定执行。(二)旧区成片改造的,新建建筑物纵墙与新建住宅纵墙相对间距应不小于新建建筑物高度的1.5倍,新建建筑物山墙与新建住宅纵墙相对间距应不小于15米,与成片改造范围以外相邻住宅间距按本条(三)项规定执行。(三)旧区内非成片改造的与相邻住宅的日照间距为:1、新建建筑物纵墙与除北向或北偏东20°、北偏西20°以外相邻住宅纵墙的相对间距,应不小于新建建筑物高度的1.5倍;2、新建建筑物纵墙与相邻住宅北向或北偏东20°、北偏西20°纵墙的相对间距,应不小于新建建筑物高度的1倍;3、新建建筑物高度大于10米的,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新建建筑物的纵墙与相邻住宅山墙的相对间距应不小于10米;高度小于10米的,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的相对间距应不小于新建建筑物高度的1倍;4、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住宅南向或南偏东30°、南偏西30°纵墙相对间距,应为新建建筑物高度的1.5倍,计算的间5距超过15米的,以15米为限;5、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有窗山墙的相对间距,应不小于6米,并应符合消防法律、法规对防火间距的规定;6、新建建筑物山墙宽度大于15米的,山墙与相邻住宅间距,应符合本条(三)项3、4、5目的规定,并增加20%;7、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住宅山墙靠接时,其宽度大于相邻住宅山墙宽度的,与相邻山墙靠接超宽部分,应将局部缩小至与相邻山墙宽度一致,纵向缩小部分应距相邻住宅山墙不小于3米。第十八条新建、扩建、改建高层建筑物与相邻住宅的日照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新建建筑物的纵墙与其相邻原有住宅除北向或者北偏东20°、北偏西20°的日照间距,应满足大寒日日照满窗2小时的标准,或新建建筑物的纵墙与相邻住宅北向或者北偏东20°、北偏西20°纵墙的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高度的1.5倍;新建建筑物的纵墙与其相邻新建住宅(除北向或者北偏东20°、北偏西20°)之间的日照间距,应不低于大寒日日照满窗1小时的标准,或新建建筑物的纵墙与新建相邻住宅北向或者北偏东20°北偏西20°纵墙的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高度的1倍。(二)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北向或者北偏东20°北偏西20°纵墙的相对间距,应不小于新建建筑物高度的l/4,计算间距不足10米的,按10米确定(相邻住宅为高层建筑的,间距应不小于13米),超过25米的,按25米确定。与其他朝向相邻住宅纵墙的间距应不小于新建建筑物高度的1/3,不足15米的,按15米确定,超过30米的,按30米确定。(三)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有窗山墙的相对间距,6应不小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间距。(四)新建塔式建筑物,对其长边、短边分别按纵侧面和山墙计算与相邻住宅的相对间距。各边相等的建筑,应按纵侧面与相邻住宅间距的规定执行。(五)新建不规则平面的建筑物,根据建筑物水平投影的宽度确定的长边、短边分别以最突出部分(不含阳台)按纵侧面和山墙计算与相邻住宅的相对间距。水平投影宽度相同的建筑物,按纵侧面与相邻住宅间距的规定执行。(六)新建叠落式建筑,按建筑物符合本条规定高度部分距相邻住宅最近局部计算与相邻住宅的间距。第十九条新建多层建筑物与相邻非住宅建筑的相对间距,纵侧面间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高度的1倍,山墙与相邻建筑纵侧面的间距不小于10米,山墙间相对的间距不小于6米。新建高层建筑与相邻非住宅建筑的相对间距,可按相邻住宅间距最小距离的规定确定。第二十条新建建筑物与相邻建筑物相对,相邻建筑物为学校、幼儿园、医院的,应按新建建筑物与相邻住宅最大间距确定。新建建筑物与局部有上述功能的建筑物相对,相邻建筑物为住宅的,按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执行,相邻建筑物为非住宅的,按第十八条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新建建筑物本身是住宅的,与相邻建筑物之间也应符合新建建筑物与相邻住宅之间日照间距的规定。第二十二条新建的烟囱、水塔等构筑物不适用日照间距的规定。第五章建筑物退让第二十三条沿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7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本规定。第二十四条建筑基地边界不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电力线两侧的建筑物,其距建筑基地边界的距离应按以下规定控制。(一)各类建筑的离界距离,应按下表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距离。离界建筑距离类别建筑朝向居住建筑(含文教、卫生建筑)非居住建筑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最小距离(米)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最小距离(米)多高低层层建建筑筑长纵边墙低层0.7540.54多层0.7560.56高层1/3120.2512多高低层层建建筑筑短山边墙低层0.252--按消防间距控制多层0.1253--按消防间距控制高层0.1256.50.1256.5(二)界外是已改造建筑的,应按建筑日照和消防间距控制,且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不得小于第(一)项规定的最小距离。(三)界外是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
本文标题: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06.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1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