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或:艺术技巧2、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等等赋比兴、寄托、讽喻、联想、想象、铺排、象征、用典、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及修辞手法(注意“无理反衬”的表现手法)。3、篇章结构特色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名词)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动词)篇章结构特点:开篇点题首句标目层层深入有总有分首尾呼应卒章显志先叙后议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史后议论抒情过渡自然衔接自然浑然一体环环相扣伏笔照应铺垫以景结情以议论作结艺术手法、艺术技巧着重从构思与创造的角度讲表现手法着重从表现(怎样有利于表现力)的角度讲。但两者互相涵盖的地方很多,不必作硬性的区分。三层次:名目(什么表达技巧)内容(结合具体的句子作答)作用(评价妙处,及对表达思想内容有什么用处?)思路清晰:叙——析——评表述要清晰规范鉴赏点的发现客观景物的特点词语的修辞技巧作者的主观感受读者的主观感受一、表达方式描写抒情1、判断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赏析诗句的表达方式[例]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⑵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⑶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⑷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⑸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⑹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⑺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蚁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清平乐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分析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写法?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运用了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写法。全词用简洁直白的语言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实情描写,从表面上来,作者没表示态度,没抒发感情,但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中,却寄有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对农村悠闲安适的生活的热爱。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人语响——空山)的方法外,还用了以动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简析本诗的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杜甫诗中也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之句。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⑴、请分析一下这首词场景转换的特点。参考答案:由远而近,由实而虚。先写“平林”、“寒山”远景,次写“高楼”近景,复以“暝色”作特写镜头突出“有人楼上愁”。末句的“长亭”、“短亭”则是想象之景。全词画面转接自然。更好地表现了词中人的“愁”字。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抒情方式分析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一)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问题:这首诗通过什么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二)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赏析景与情其他手法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借用典故抒情(用事、引用诗句)用典效果以哀景写哀情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白狼西:暮春时节寒鸟春深归去尽,出门断肠草萋萋。(对异乡亲人思念)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魏晋名臣羊祜是蔡文姬的外孙,后人遂以“蔡家亲”借指表亲。(1)诗题首冠一个“喜”字。试分析诗中是怎样表现其喜的?(不超过40字)(2)谈谈“雨中黄叶树”一句的修辞效果。(不超过40字)参考答案:(1)、通过凄清孤苦的处境,反衬外弟来访所带来的极大慰藉,从而体现了一个“喜”字。(以哀景写乐情)(2)、“雨中黄叶树”既是比喻又是衬托,借此表现作者年事已高,晚景凄凉的境况。喜见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哀景衬哀情(外弟到来之前的孤独、凄凉)(正衬)哀景衬乐情(外弟到来之时的喜悦、温暖)(反衬)近俞陛云说,这首诗“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请对此作出具体分析。答:从章法上看,本诗确是如俞陛云所说。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映衬,使所要表达的主旨更加深化、突出。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祠作一赏析。07全国1卷答:“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2、托物言志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问题:简析这首诗所言之志。【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
本文标题:古代诗歌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2261 .html